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2004)渝一中行再終字第550號
抗訴機關:重慶市人民檢察院。
原審上訴人(一審原告)袁世文,男,1963年1月7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重慶市渝北區(qū)統(tǒng)景鎮(zhèn)玉華村二社。
委托代理人古皓,重慶聲揚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上訴人(一審被告)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住所地重慶市渝北區(qū)雙龍西路。
負責人趙志平,支隊長。
委托代理人羅波,男,該支隊民警,住重慶市渝北區(qū)雙龍路240號。
原審被上訴人(一審第三人)李玉美,女,1973年1月28日出生,漢族,住重慶市渝北區(qū)麻柳沱鎮(zhèn)冬至村四社。
委托代理人楊秘雪,重慶大江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上訴人袁世文與原審被上訴人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原審被上訴人李玉美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一案,本院于2003年3月10日作出(2003)渝一中行終字第73號行政判決,該判決已發(fā)生法律效力。2004年4月9日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本院于2004年5月9日以(2004)渝一中行監(jiān)字第522號行政裁定:本案進行再審。本院依法由審判員劉曉瑛、趙祥伙,代理審判員李紅組成合議庭,書記員任斌擔任記錄,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審上訴人袁世文及其委托代理人古皓,原審被上訴人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的委托代理人羅波,原審被上訴人李玉美的委托代理人楊秘雪到庭參加了訴訟。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指派第一分院的檢察員王啟勇、劉澤躍出庭支持抗訴,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jīng)再審查明,2001年12月3日17時許,李玉美騎一輛輕便女式自行車從重慶市渝北區(qū)石船方向往統(tǒng)景街方向行駛。當李玉美行駛至統(tǒng)景鎮(zhèn)奇路轉盤處時,遇袁世文之妻王守琴從右至左從停靠在路邊的一輛長安車后面穿過公路,李玉美的自行車前部與王守琴相撞,王守琴仰面倒地受傷,李玉美即雇傭一輛三輪車將王守琴送至醫(yī)院進行搶救,但因傷勢過重而死亡。李玉美的自行車與王守琴相撞后,自行車后輪距轉盤外沿3.6米,距道路右側邊緣4.4米。同日19時40分,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接到報案后,趕至現(xiàn)場,對事故現(xiàn)場進行了現(xiàn)場分析,并作了調(diào)查取證。同年12月30日,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以下簡稱《道條》)第七條、第六十三條(二)項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處理辦法》)第十九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作出李玉美與王守琴負此次事故同等責任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袁世文對此不服,向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申請重新認定。2002年2月7日該局作出維持原責任認定書的《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書》。袁世文仍不服,于2002年4月27日向重慶市渝北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重慶市渝北區(qū)人民法院于2002年6月27日,以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作出的責任認定書所適用法律不當為由,作出(2002)渝北法行初字第30號行政判決,撤銷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于2001年12月30日作出的第B037號《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并責令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在判決生效后一月內(nèi)重新作出責任認定書。該判決生效后,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于2002年7月16日依照《道條》第三十四條(二)項、第六十三條(二)項以及《處理辦法》第十九條二款的規(guī)定,作出了李玉美、王守琴分別負此交通事故的同等責任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袁世文對此不服,再次向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申請重新認定,2002年8月16日,該局作出維持原責任認定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書》。袁世文不服,乃向重慶市渝北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重慶市渝北區(qū)人民法院審理認為,依照《處理辦法》第四條、第五條的規(guī)定,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享有對李玉美與王守琴道路交通事故作出責任認定的主體資格以及法定職責。袁世文之妻王守琴在橫過公路時,未注意車輛,其行為違反了《道條》第六十三條(二)項的規(guī)定。依照《處理辦法》第二十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現(xiàn)場、毀滅證據(jù),使交通事故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袁世文以現(xiàn)場被破壞為由,應由第三人負全部責任,但袁世文沒有證據(jù)證明第三人有逃逸或故意破壞現(xiàn)場、毀滅證據(jù)的故意行為,因此,原告袁世文的認為是不成立的。從原告以及被告提供的證人證言材料,能夠證明事故發(fā)生后,第三人采取了積極的搶救措施,并沒有故意逃逸或者破壞現(xiàn)場、毀滅證據(jù)等行為發(fā)生。從被告提供的事故現(xiàn)場圖,能證明自行車的肇事點在公路中心以左,距公路右側邊緣4.4米處。也就是說,第三人違反了《道條》第三十四條第(二)項的規(guī)定。因此,被告于2002年7月16日作出的該起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適用法律、法規(guī)正確,程序合法。據(jù)此判決:維持被告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于2002年7月16日對李玉美、王守琴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案件受理費100元,其他訴訟費300元,由原告袁世文負擔。判決后,袁世文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2003)渝一中行終字第73號行政判決認定,第三人李玉美騎自行車在沒有劃分中心線和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上,應靠右邊行駛,而李玉美撞擊王守琴的地方在公路中心以左,距公路右側邊緣4.4米處,其行為違反《道條》第三十四條第(二)項的規(guī)定。死者王守琴在沒有人行橫道的公路上橫穿公路,在未確保安全的原則下通行,因此,其行為違反《道條》第七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而不是違反《道條》第六十三條(二)項的規(guī)定。李玉美騎自行車與王守琴發(fā)生交通事故致王守琴死亡,在此過程中雙方均有違章行為,但李玉美占道行駛的違章行為在此交通事故中起主導作用,應承擔主要責任。死者王守琴未確保安全通行,違章行為較輕微,應承擔次要責任。被上訴人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認定王守琴在橫過公路時,未注意車輛,突然橫穿,其行為違反《道條》第六十三條(二)項規(guī)定,屬適用法律、法規(guī)錯誤,其認定王守琴負同等責任顯然不當。原審判決以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為由,維持被上訴人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2004年7月16日對李玉美、王守琴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錯誤。上訴人袁世文的上訴理由部分成立,但其認為李玉美應承擔事故全部責任的訴訟主張,本院不予支持。遂判決:一、撤銷渝北區(qū)人民法院(2002)渝北法行初字第59號行政判決書。二、撤銷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2002年7月16日對李玉美、王守琴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三、限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在本判決生效后一月內(nèi)重新對此交通事故作出責任認定。一審案件受理費100元,其他訴訟費30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其他訴訟費300元,一、二審合計800元,均由被上訴人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負擔。
判決生效后,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抗訴理由如下:
生效判決適用法律確有錯誤。李玉美因避讓阻礙其視線的長安車才行駛至事故發(fā)生處,其行駛線路合情合理。王守琴橫過公路時遇長安車阻礙其視線,此時王守琴理應正常預見通過公路的危險。但該王匆忙橫過公路,未盡到《道條》第六十三條(二)項規(guī)定的合理注意,即“沒有人行橫道的,須直行通過,不準在車輛臨近時突然橫穿。”在無法確定雙方責任大小的情況下,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十二支隊作出的雙方負同等責任的認定是適宜的。因此,原生效判決適用《道條》第七條第二款的原則性條款不妥。
本院認為,李玉美騎自行車在沒有劃分中心線和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上行駛,應遵守《道條》的規(guī)定,靠右行駛。《道條》若干條款解釋第十三條規(guī)定:“非機動車靠右行駛”是指從道路(不含路肩)右側邊緣算起,通行路面寬度是:自行車不能超過1.5米。而李玉美的自行車撞擊王守琴的位置在公路中心以左,距離公路右側邊緣4.4米處,其行為違反了《道條》第三十四條第(二)項的規(guī)定。王守琴在沒有人行橫道線的公路上橫穿公路,在未確保安全的原則下通行,其行為違反了《道條》第七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第七條:車輛、行人必須各行其道,借道通行的車輛或行人,應當讓在本道內(nèi)行駛的車輛或行人優(yōu)先通行。遇到本條例沒有規(guī)定的情況,車輛、行人必須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通行)。檢察機關抗訴認為王守琴“匆忙”橫過公路,違反《道條》第六十三條(二)項規(guī)定,沒有相應的事實依據(jù)。王守琴雖橫穿公路,但并非在車輛臨近時突然橫穿,根據(jù)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的調(diào)查筆錄,反映王守琴在橫穿公路時并未奔跑,而是以通常速度橫過公路。因此,王守琴的行為只能是違反《道條》第七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而非《道條》第六十三條(二)的規(guī)定。在此次交通事故中,李玉美、王守琴均違反《道條》,原二審判決因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二支隊適用法律不當而責令其在判決生效后一月內(nèi)重新對此次交通事故作出責任認定并無不當。據(jù)此,原二審判決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法應予維持,檢察機關的抗訴理由不能成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一)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十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維持本院(2003)渝一中行終字第73號行政判決。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劉 曉 瑛
審 判 員 趙 祥 伙
代理審判員 李 紅
二 0 0 四 年 七 月 二 日
書 記 員 任 斌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裁定書(上級法院準許撤回確認申訴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駁回自訴用,樣式一)
2020-10-14刑事裁定書(核準類推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按二審程序再審維持原判用,樣式一)
2020-10-14刑事上訴狀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準許撤回上訴、抗訴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按一審程序再審改判用)
2020-10-14調(diào)查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驗明正身筆錄(執(zhí)行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釋放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2020-10-14公訴意見書
2020-10-14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不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決定書(送達原持有人)
2020-10-14檢察建議書
2020-10-14鑒定人聘請書
2020-10-14延長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檢察意見書
2020-10-14扣押物品清單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