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2006)一中行初字第1065號
原告深圳市天安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坂田民營路六區十九號第二層。
法定代表人李劍波,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李衛東,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專利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何燕玲,女,漢族,1963年3月29日出生,華南理工大學教師,住廣東省廣州市五山華工南秀村西區南27號。
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9號銀谷大廈10-12層。
法定代表人廖濤,副主任。
委托代理人張惠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光電申訴處審查員。
委托代理人徐潔玲,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訴訟處審查員。
第三人深圳市鑫源通電子有限公司,住所地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南湖路2011號慶安大廈804A室。
法定代表人李學全,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朱世東,北京金言誠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專利代理人。
原告深圳市天安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天安通電子公司)不服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于2006年4月21日作出的第8264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簡稱第8264號決定),于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于2006年9月4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通知深圳市鑫源通電子有限公司(簡稱鑫源通電子公司)作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于2006年10月3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天安通電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衛東、何燕玲,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張惠軍、徐潔玲,第三人鑫源通電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朱世東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第8264號決定系專利復審委員會針對天安通電子公司就鑫源通電子公司所擁有的02293547.9號實用新型專利(簡稱本專利)所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而作出的。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第8264號決定中認定:1、關于證據5。證據5是一篇刊登在2000年第19卷第2期《傳感器技術》上的題為“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在車輛計數系統中的應用”(作者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張秀珍等)的雜志論文,是天安通電子公司于口頭審理后提出的證據,超出了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規定的1個月的舉證期限,并且證據5也不屬于技術詞典、技術手冊、教科書等可用于證明公知常識的證據,因此,在本案中對于證據5不予考慮。2、關于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在本專利說明書第1頁倒數第3-4行和說明書第5頁第7-8行中均記載有“所述信號發生電路輸入方波信號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的描述;此外,在本專利說明書第5頁倒數第2段中記載有“所述信號發生電路由方波信號發生電路和正弦信號轉換電路構成,所述方波信號發生電路連接正弦信號轉換電路,并且還和接收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所述正弦信號轉換電路與探頭相連接”,由此可知,本專利權利要求1公開的技術方案得到了說明書的支持,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的規定。3、關于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條第一款。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信號發生電路輸入方波信號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與說明書公開的內容是一致的,并且本專利權利要求1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是清楚的,因此符合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條第一款的規定。4、關于創造性。本專利權利要求1-9相對于證據1、3和4的結合以及證據2、3和4的結合均具備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創造性。
因此,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8264號決定,維持本專利權有效。
原告天安通電子公司不服該決定,在法定期間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其訴稱:1、被告未采用證據5違反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紅外計數技術是一種公知技術、應用數十年的公知技術,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也正因為如此,本專利權利要求1將“紅外線控制器”寫進前序部分,說明第三人也承認紅外線控制器是公知技術。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特征對實現本專利的發明目的沒有實質性貢獻,不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技術特征。證據5對此做了進一步印證。被告不顧客觀事實,將法條中的“可以不予考慮”實際解釋成“應當不予考慮”是錯誤的。2、第8264號決定沒有正確適用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有“信號發生電路輸入方波信號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接收信號處理電路輸出的中斷信號連接到單片機主控電路”的描述。而說明書具體實施方式及其附圖顯示,前者實為“正弦波信號”,后者則根本沒有這一連接關系。如說明書第9、10頁所指出的“所述方波信號發生電路由4MHz的晶振Y,分頻器U1及外圍元件構成。由U1十四分頻輸出7.8kHz的方波信號經電阻,電容,二極管及三極管組成的處理電路后接入變壓器TF1,變壓器TF1產生正反向方波,再經過電容C6和變壓器TF2轉換成7.8kHz的正弦波。”顯然,權利要求1的表述“信號發生電路輸入方波信號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與說明書中的具體分析并不一致。本專利違反了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3、第8264號決定沒有正確適用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條第一款。上述本專利權利要求1描述的技術特征不符合本領域公知技術原理,在說明書(特別是具體實施方式和附圖)中也沒有清楚介紹其實現方式,導致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無法清楚理解其技術方案,顯然違反了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條第一款。4、第8264號決定錯誤評判本專利的創造性。證據1公開了除“計數顯示電路及其連接關系”之外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全部技術特征,而計數顯示電路屬于顯而易見的公知技術,對實現本專利的發明目的沒有實質性貢獻,不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技術特征。因此,權利要求1沒有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創造性。本專利各從屬權利要求的內容均為證據1覆蓋或為公知技術,均無創造性。綜上所述,原告天安通電子公司認為專利復審委員會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故請求法院依法撤銷第8264號決定,并宣告本專利全部無效。
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辯稱:1、證據5是原告于口頭審理后提出的證據,超出了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規定的1個月的舉證期限,并且證據5也不屬于技術詞典、技術手冊、教科書等可用于證明公知常識的證據,因此,在第8264號決定中對證據5沒有考慮,在訴訟程序中對該證據應不予考慮。2、關于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首先,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信號發生電路將方波輸入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的描述是非常清楚的,表達了信號發生電路與接收信號處理電路之間的信號關系,即方波信號是由信號發生電路產生的,并且由接收信號處理電路接收該方波信號。其次,本專利第7頁倒數第3段中記載了“所述信號發生電路可以由方波信號發生電路和正弦信號轉換電路構成”,原告在起訴狀中所引用的說明書第9、10頁的內容“所述方波信號發生電路由4MHz的晶振Y,分頻器U1及外圍元件構成。由U1十四分頻輸出7.8kHz的方波信號經電阻,電容,二極管及三極管組成的處理電路后接入變壓器TF1,變壓器TF1產生正反向方波,再經過電容C6和變壓器TF2轉換成7.8kHz的正弦波。”描述的正是信號發生電路中方波信號發生電路、正弦信號轉換電路的結構和信號關系,不涉及接收信號處理電路。3、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信號發生電路將方波輸入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的描述是非常清楚的,表達了信號發生電路與接收信號處理電路之間的信號關系,即方波信號是由信號發生電路產生的,并且由接收信號處理電路接收該方波信號。4、由于本專利權利要求1與證據1相比存在以下區別技術特征:證據1沒有公開紅外線控制器、計數顯示電路、接收信號處理電路輸出的中斷信號連接到單片機主控電路、單片機主控電路輸出的計數控制信號連接到計數顯示電路,輸出的整體靈敏度信號連接到分區報警控制電路,輸出的區位靈敏度信號連接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分區報警控制電路輸出的中斷信號連接到單片機主控電路;另外,本專利權利要求1相對于證據1、3和4的結合而言,增加了有關紅外線控制器、計數顯示電路以及單片機主控電路向計數顯示電路輸出計數控制信號的技術特征,從而在單片機的控制下,能夠顯示通過探測門的人數,使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探測器相對于證據1、3和4的探測器增加了新的功能;并且針對同時檢測通過檢測門的金屬總量和每一個通過檢測門的金屬是否是違禁金屬的問題提供了技術效果相同但技術構思不同的方案。因此,權利要求1具備創造性。在權利要求1具備創造性的前提下,從屬權利要求2-9也具備創造性。綜上所述,第8264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原告的訴訟理由不能成立,請人民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維持第8264號決定。
第三人在答辯狀中對于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等的陳述與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第8264號決定中對于上述條款的認定相一致。總之,第三人認為第8264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審理程序合法,原告的訴訟理由不能成立,請人民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維持專利復審委員會的第8264號決定。
本院經審理查明:
本案涉及的是國家知識產權局于2003年11月26日授權公告的名稱為“數碼金屬探測門”的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為02293547.9,申請日為2002年12月23日,專利權人為鑫源通電子公司。本專利授權公告的權利要求書包括獨立權利要求1和直接或間接從屬于權利要求1的權利要求2至權利要求9,其中權利要求1如下:
“1、一種數碼金屬探測門,由探測門本體、探頭、紅外線控制器及控制電路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電路包括電源電路、信號發生電路、接收信號處理電路、分區報警控制電路、單片機主控電路以及計數顯示電路,所述電源電路提供各電路電源并與各個電路相連接,所述信號發生電路輸入方波信號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所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輸出的報警信號連接到分區報警控制電路,輸出的中斷信號連接到單片機主控電路,所述單片機主控電路輸出的計數控制信號連接到計數顯示電路,輸出的整體靈敏度信號連接到分區報警控制電路,輸出的區位靈敏度信號連接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所述分區報警控制電路輸出的中斷信號連接到單片機主控電路。”
另查,在本專利說明書第5頁倒數第2段至第6頁中記載有“所述信號發生電路由方波信號發生電路和正弦信號轉換電路構成,所述方波信號發生電路連接正弦信號轉換電路,并且還和接收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所述正弦信號轉換電路與探頭相連接。參考附圖2,所述方波信號發生電路由4MHz的晶體振蕩器Y、分頻器U1及其外圍元件構成。所述晶體振蕩器Y的兩腳連接到分頻器U1的10腳和11腳。由分頻器U1十四分頻輸出7.8kHz的方波信號。所述正弦信號轉換電路由兩組變壓器TF1和TF2及相應元器件構成。所述分頻器U1輸出的7.8kHz的方波信號經電阻、電容、二極管及三極管組成的處理電路后接入變壓器TF1,變壓器TF1產生正反向方波,再經過電容C6和變壓器TF2轉換成7.8kHz的正弦波。所述正弦波通過連接端子P1、P2分別引入安裝在數碼金屬探測門上的左右6對探頭中。所述探頭通過連接端子P1、P2以及連接端子P3、P5、P7、P9、P11和P13與連接信號處理電路相連接。參考附圖3及附圖4,所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由交流放大電路、……組成。左右探頭上連接的6個區位的信號通過連接端子P1、P2分別引入到附圖5所示的主板原理圖1上的連接端子P3、P5、P7、P9、P11和P13中,所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也有6路,它們的輸入端分別與連接端子P3、P5、P7、P9、P11和P13相連接,從而引入了接收信號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中。所述左右接收信號分別通過連接端子P1的3腳和7腳與交流放大電路連接。所述交流放大電路由放大器及其外圍元器件構成,所述放大器由放大器IC01和放大器IC02構成,所述放大器IC01的信號正輸入端3與連接端子P1的3腳上的報警信號相連接,……,所述放大器IC02的信號正輸入端5與連接端子P1的7腳上的報警信號相連接,……”,說明書第11頁最后一行至第12頁第6行中記載有“采用了上述電路原理圖連接后,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工作時,信號發生電路產生持續的7.8kHz的正弦波,并發送到數碼金屬探測門上安裝的6個區位的探頭上產生振蕩,……,金屬在門內的磁場中切割磁力線產生的交流信號經探頭接收,并通過連接端子P1、P2口輸入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
針對上述專利權,2004年12月14日,天安通電子公司以本專利所有權利要求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第二十二條第三款、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條第一款的規定為由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并提交了相應證據。
2005年9月20日,專利復審委員會進行了口頭審理。在口頭審理過程中,天安通電子公司明確其無效的理由、范圍和證據。其中,認定權利要求1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具體理由是:權利要求1中的“信號發生電路輸入方波信號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與說明書公開的方案不符。
2005年11月16日,天安通電子公司再次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交了意見陳述書,其中提出以刊登在2000年第19卷第2期《傳感器技術》上的題為“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在車輛計數系統中的應用”(作者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張秀珍等)的雜志論文(即證據5)證明紅外線控制器是公知公用技術,但天安通電子公司未提交證據5的原件或復印件。
2006年4月21日,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8264號審查決定。
上述事實有本專利授權說明書、第8264號決定、證據5、口審紀錄表及當事人陳述、庭審筆錄等證據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
一、關于第8264號決定是否錯誤適用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的規定,在專利復審委員會受理無效宣告請求后,請求人可以在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之日起1個月內增加理由或者補充證據。逾期增加理由或者補充證據的,專利復審委員會可以不予考慮。《審查指南》(2001年版)第四部分第三章第3.1節中對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的適用作了進一步說明:對請求人在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之日起一個月后提出的需要新的證據支持的新的無效宣告理由和提交的用于證明在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之日起一個月內未舉證主張的具體事實的新證據,合議組不予考慮。本案中原告提出無效宣告請求的時間為2004年12月14日,提交證據5的時間為2005年11月16日,已超過一個月期限,且該證據5是為了證明其在一個月內未舉證主張的具體事實,由于證據5的舉證時間超出了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以及《審查指南》(2001年版)規定的舉證期限,因此,第8264號決定中專利復審委員會對證據5不予考慮,并沒有違反有關法律及部門規章的規定。
二、關于本專利是否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
1、根據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的規定: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說明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
雖然,在本專利說明書第1頁倒數第3-4行、說明書第5頁第7-8行中分別記載有“所述信號發生電路輸入方波信號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與權利要求1中“信號發生電路輸入方波信號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的文字描述相同;但是,由本專利說明書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具體參見說明書第5頁倒數第2段至第6頁、說明書第11頁最后一行至第12頁第6行以及附圖1-5)中記載的內容可知:所述信號在輸入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之前已通過信號發生電路中的正弦信號轉換電路將其轉換成了正弦波信號,因此,信號發生電路輸出的是正弦波信號;該正弦波信號通過連接端子P1、P2分別引入到數碼金屬探測門上安裝的6個區位的探頭上產生振蕩磁場,當有金屬通過時,金屬在門內的磁場中切割磁力線產生的交流信號經探頭接收,并通過連接端子P1、P2口輸入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權利要求不僅要在形式上得到說明書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在實質上得到說明書的支持,否則視為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盡管權利要求1中所述技術特征“所述信號發生電路輸入方波信號到接收信號處理電路”在形式內容上可以從說明書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描述,但該描述在實質上并沒有得到說明書的支持,因此,本專利權利要求1公開的技術方案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的規定。由于從屬權利要求2-9直接或間接引用獨立權利要求1,且未能夠消除權利要求1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因此,從屬權利要求2-9公開的技術方案也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的規定。
2、因原告天安通電子公司在無效宣告請求審查程序中并未有提出技術特征“接收信號處理電路輸出的中斷信號連接到單片機主控電路”的描述得不到說明書支持的主張,且第8264號決定中也未有涉及,因此,有關該部分是否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在本案中不予審理。
綜上所述,本專利權利要求1-9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的規定,應被宣告無效,第8264號決定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本院予以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之第1、2目的規定,本院判決如下:
一、撤銷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第8264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二、宣告02293547.9號名稱為“數碼金屬探測門”的實用新型專利權全部無效。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7日內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各方當事人可于本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及其副本,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1000元,上訴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
?
?
?
?
?
審 判 長 劉海旗
代理審判員 周云川
人民陪審員 馬曉亞
?
?
二OO六 年 十二 月 十八 日
?
?
書 記 員 喬 平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決定書(退回減刑、假釋建議書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調解書(一審自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按一審程序再審維持原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對申請回避的復議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關于……(被告人姓名和案由)一案的審理報告(再審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自訴案件用)
2020-10-14報送(移送)案件意見書
2020-10-14不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撤銷抗訴決定書
2020-10-14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違法所得意見書
2020-10-14出入境管理監視居住/延長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請批準逮捕書
2020-10-14×××公安局復議決定書
2020-10-14刑事偵查卷宗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批準直接受理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答復舉報人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解剖尸體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報請許可采取強制措施報告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