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6)一中行初字第365號
????
???? 原告番禺得意精密電子工業有限公司,住所地
廣東省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板頭管理區金嶺路通用2號廠房。
???? 法定代表人何德佑,董事長。
???? 委托代理人肖偉,男,漢族,1980年2月9日出生,番禺得意精密電子工業有限公司工程師,住廣東省廣州市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嶺北路526號。
???? 委托代理人張少君,廣東華盈
律師事務所律師。
???? 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9號銀谷大廈10~12層。
???? 法定代表人廖濤,副主任。
???? 委托代理人李韻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電學申訴處審查員。
???? 委托代理人耿博,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行政訴訟處審查員。
???? 第三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住所地
江蘇省昆山市開發區高科技工業園北門路999號。
???? 法定代表人李文貴,董事長。
???? 委托代理人張勇,男,漢族,1979年7月11日出生,富士康科技集團法務室法務專員,住廣東省
深圳市寶安區龍華街道辦油松東環二路二號。
???? 原告番禺得意精密電子工業有限公司(簡稱得意公司)不服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于2005年11月30日作出的第7756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簡稱第7756號決定),于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于2006年3月1日受理本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通知第7756號決定的相對方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簡稱富士康公司)和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鴻海公司)作為第三人參加本案訴訟。鴻海公司向本院明確表示不參加本案的審理。本院于2006年7月12日公開
開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原告得意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肖偉、張少君,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李韻美、耿博,第三人富士康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張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第7756號決定系專利復審委員會就得意公司針對富士康公司和鴻海公司共同享有的專利號為99240277.8、名稱為“電連接器驅動機構”的實用新型專利(下稱本專利)所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作出的。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第7756號決定中認定:一、關于本專利的新穎性。將本專利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與附件3公開的技術方案相比較,存在如下區別:首先,權利要求1中的凸輪是由圓形部、中凸輪部和下凸輪部整體形成的一個偏心凸輪部件,其圓形部可以保持在蓋板的第一孔內,而中凸輪部則保持在基座的第二孔內。附件3中的偏心凸輪部件是由旋轉軸、旋轉軸的具有相對長的和短的分離開的邊緣凸起和插入槽、偏心凸輪構成(說明書第9頁第27行至第10頁第2行以及相應的附圖33、第11頁第1―10行相應的文字描述)。其次,權利要求1的基座上的孔的垂直方向剖面圖為階梯形,即上開口大于下開口,附件3中底座上的孔是一個直通孔。
???? 得意公司稱附件3中的說明書附圖38中描述了底座上直徑大小不同的兩個開口,但是說明書文字描述部分沒有任何關于附圖38的說明,且附圖38與附圖10對兩個開口直徑大小是否相同存在矛盾(參見附圖10和附圖38),且說明書中沒有附圖10和附圖38的明確文字描述,因此,不能僅憑對附圖38的觀察得出其中具有兩個開口直徑大小不同的孔的結論。此外,在權利要求1中,當連接器從打開狀態轉入閉合狀態時,圓形部31如圖示箭頭所示沿逆時針旋轉。同樣地,也可以沿圖7箭頭所示順時針轉動圓形部分,把連接器從打開狀態轉換到閉合狀態(參見說明書第3-4頁中對附圖6和圖7的詳細描述)。即,權利要求1中的凸輪可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從而使得蓋板可以沿著兩個相反的直線方向移動,使連接器可以在打開狀態和閉合狀態之間進行切換。而附件3是通過偏心軸的逆時針旋轉帶動配合件和底座的配合凸起,并通過L形配合件的水平延伸部分的上凸起配合,從而將蓋子固定于底座上(說明書第10頁10-24行,附圖34-36)。從附圖34-36的操作狀態可以看出,一旦上凸起卡到114中,就固定了蓋板和底座的位置,該過程是不可逆的,不能向相反方向旋轉使其從閉合狀態轉換為打開狀態。即,只能破壞其結構才能使二者重新處于分離的狀態。因此,附件3沒有公開權利要求1中的全部特征,附件3和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之間實質上存在著顯著的差別,不屬于同樣的發明或實用新型。因此,權利要求1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相對于附件3具有新穎性。
???? 二、關于本專利的創造性。
???? (1)權利要求1相對于附件5的創造性
???? 將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與附件5公開的技術方案相比較,盡管附件5中的推進器也包括頭部、主體部分及尾部三個部分,也包括PC板和支撐板,但是相對于權利要求1具有如下區別技術特征:PC板上并沒有上開口比下開口大的孔,并且其主體部分上的平面掣子位于支撐板上的孔中(權利要求1中與其相應的下凸輪部是位于基座上的孔中,即不作直線運動的板上的孔中),而尾部則位于PC板上的孔中,且凸輪的結構也不相同。請求人也認為附件5缺少本專利中下凸輪,以及基座的上開口與下開口的結構特征。相對于附件5權利要求1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只要轉動凸輪就可以驅動蓋板的開閉,即通過作用于圓形部的外力,使中凸輪和下凸輪產生偏心轉動,帶動蓋板相對基座移動,從而利用圓形部帶動蓋板移動。
???? 根據審查指南第四部分第六章2.中的規定,實用新型創造性的審查可以參考本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有關發明創造性的審查原則、審查基準以及不同類型發明的創造性判斷的規定。根據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3.2.1的規定,合議組認為,所述區別特征不屬于公知常識,即附件5中沒有給出任何技術啟示,即現有技術中沒有給出將上述區別特征應用到最接近現有技術(即附件5)以解決其存在的技術問題(只要轉動凸輪就可以驅動蓋板的開閉,即通過作用于圓形部的外力,使中凸輪和下凸輪產生偏心轉動,帶動蓋板相對基座移動,從而利用圓形部帶動蓋板移動)的啟示,這種啟示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面對所述技術問題時,改進最接近現有技術并獲得要求保護的發明,因此,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不是顯而易見的。權利要求1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相對于附件5具有創造性。
???? (2)權利要求1相對于附件6的創造性
???? 將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與附件6公開的技術方案相比較,具有如下區別技術特征:沒有公開具有上開口比下開口大的基座和凸輪的具體結構,即沒有公開驅動凸輪具有圓形部、中凸輪部及下凸輪部,圓形部在一預定角度范圍可轉動地保持在蓋板第一孔內,中凸輪部可轉動且可移動地保持在基座第二孔的上開口內,下凸輪部可轉動且移動保持在基座第二孔的下開口內的特征,且凸輪只沿順時針方向轉動。請求人也認為附件6缺少本專利中下凸輪,以及基座的上開口與下開口的結構特征。相對于附件6權利要求1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只要轉動凸輪就可以驅動蓋板的開閉,即通過作用于圓形部的外力,使中凸輪和下凸輪產生偏心轉動,帶動蓋板相對基座移動,從而利用圓形部帶動蓋板移動。
???? 根據審查指南第四部分第六章2.中的規定,實用新型創造性的審查可以參考本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有關發明創造性的審查原則、審查基準以及不同類型發明的創造性判斷的規定。根據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3.2.1的規定,合議組認為,所述區別特征不屬于公知常識,即附件6中沒有給出任何技術啟示,即現有技術(附件6)中沒有給出將上述區別特征應用到最接近現有技術以解決其存在的技術問題(只要轉動凸輪就可以驅動蓋板的開閉,即通過作用于圓形部的外力,使中凸輪和下凸輪產生偏心轉動,帶動蓋板相對基座移動,從而利用圓形部帶動蓋板移動)的啟示,這種啟示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面對所述技術問題時,改進最接近現有技術并獲得要求保護的發明,因此,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不是顯而易見的。權利要求1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相對于附件6具有創造性。
???? (3)權利要求1相對于附件7的創造性。
???? 將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與附件7公開的技術方案相比較,區別技術特征如下:沒有公開具有上開口比下開口大的基座,圓形部在一預定角度范圍可轉動地保持在蓋板第一孔內,中凸輪部可轉動且可移動地保持在基座第二孔的上開口內,下凸輪部可轉動且移動保持在基座第二孔的下開口內的特征,且凸輪的結構也不相同。請求人也認為附件7缺少本專利中基座的上開口與下開口的結構特征。相對于附件7權利要求1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只要轉動凸輪就可以驅動蓋板的開閉,即通過作用于圓形部的外力,使中凸輪和下凸輪產生偏心轉動,帶動蓋板相對基座移動,從而利用圓形部帶動蓋板移動。
???? 根據審查指南第四部分第六章2.中的規定,實用新型創造性的審查可以參考本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有關發明創造性的審查原則、審查基準以及不同類型發明的創造性判斷的規定。根據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3.2.1的規定,合議組認為,所述區別特征不屬于公知常識,即附件7中沒有給出任何技術啟示,即現有技術(附件7)中沒有給出將上述區別特征應用到最接近現有技術以解決其存在的技術問題(圓形部在一預定角度范圍可轉動地保持在蓋板第一孔內,中凸輪部可轉動且可移動地保持在基座第二孔的上開口內,下凸輪部可轉動且移動保持在基座第二孔的下開口內的特征。)的啟示,這種啟示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面對所述技術問題時,改進最接近現有技術并獲得要求保護的發明,因此,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不是顯而易見的。權利要求1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相對于附件7具有創造性。
???? (4)權利要求2-4分別相對于附件5-7的創造性
???? 由于權利要求1分別相對于附件5-7具有創造性,其從屬權利要求2-4分別相對于附件5-7也具有創造性。因此,權利要求2-4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分別相對于附件5-7也具有創造性。
???? 綜上,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7756號決定,維持本專利權有效。
???? 原告得意公司不服該決定,向本院起訴稱: 1、首先,權利要求1中的凸輪和對比文件(附件3)中的偏心凸輪部件是相同的構件,兩者僅是在各自文獻中的名稱不同而已。附件3中的偏心凸輪、邊緣凸起108、邊緣凸起109分別相當于權利要求1中的“圓形部”部件、中凸輪部件、下凸輪部件。因此,兩者的構件和位置是相同的,并不存在區別;其次,對附件3中底座的孔是一個直通孔的認定也是錯誤的,從附圖10、38、40、44中可以看出附件3中底座孔具有上大下小的特征,不是直通孔。因此,第7756號決定認定權利要求1中的凸輪不同于附件3中的偏心凸輪部件的區別特征并不存在。2、被告在決定書第5頁第三自然段認定:“請求人稱附件3中的說明書附圖38 中描述了底座上直徑大小不同的兩個開口, ……不能向相反方向旋轉使其從閉合狀態轉換為打開狀態。即, 只能破壞其結構才能使二者重新處于分離的狀態”,其認定也是錯誤的。對于權利要求1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把連接器從打開狀態與閉合狀態的轉換是指連接器端子插孔從打開狀態到閉合狀態之間的轉換。而被告所認定的卻是蓋子固位于底座不會發生分離。即,第7756號決定是將兩種不同技術內容進行了比較,因此是錯誤的。因此,本專利的權利要求1已被附件3的技術方案全部公開,不具有新穎性。
???? 綜上所述,被告作出的第7756號決定認定事實錯誤,
適用法律不當,請求人民法院依法
撤銷該決定,并責令被告重新作出無效宣告審查決定。
???? 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辯稱:1、關于權利要求1中的凸輪與附件3中的偏心凸輪是否是相同的部件。首先,附件3說明書第5頁18至23行沒有公開原告所稱的“附件3 中的偏心凸輪部件是由旋轉軸和偏心凸輪構成,旋轉軸的具有相對長的和短的分離開的邊緣凸起108和109。其中,偏心凸輪蓋板的第一孔中,邊緣凸起108在底座第二孔的上開口內,邊緣凸起109在底座第二孔的下開口內”。其次,附件3的附圖9、10、38、40、44均是對底座和插座的相應描述,并沒有公開凸輪的詳細結構。相反,附件3中的圖30D33才是公開偏心凸輪的具體結構圖。原告規避了附件3中圖30-33與權利要求1中的凸輪之間存在的明顯差異。2、關于附件3中底座上的孔是否是一個直通孔。從附件3的圖10中不能明顯看出底座的上下兩個孔上大下小,盡管從圖38、40、44中可以看出上孔大于下孔,但是與圖10存在矛盾。3、關于第7756號決定中技術方案的比較。本專利權利要求1明確描述了由于驅動凸輪的轉動,而帶來的蓋板和基座之間的位置移動,該特征屬于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一部分。因此,決定中將蓋板與基座之間的位置移動與附件3公開的蓋子與底座之間的位置移動進行比較符合審查指南對新穎性審查的規定。4、關于權利要求1的新穎性。即使附件3中公開的底座上的孔不是直通孔,本專利權利要求1中的凸輪與附件3中的偏心凸輪也存在顯著的差別。綜上,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第7756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原告的訴訟理由無事實和法律依據,請求人民法院判決維持第7756號決定。
???? 第三人富士康公司述稱:本專利涉及一種電連接器的驅動機構,附件3雖然也揭示了一種電連接器驅動機構,但是沒有揭示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如下技術特征:1、“其中第二孔有一上開口與第一孔相通連,且有一下開口與上開口相通連,其中上開口比下開口大”。附件3中并無說明文字揭示這一特征,且從圖示上也不能直接推導出這一特征,相反從附件3圖可看出,基座上的通孔是直通的,并未設有兩個。2、“中凸輪部可轉動且可移動地保持在基座第二孔的上開口內”和“下凸輪部可轉動且移動保持在基座第二孔的下開口內”。原告所謂附件3對應的“邊緣凸起108”和“邊緣凸起109”只能“轉動”地保持在基座的通孔內,而非本專利所界定的“可轉動且可移動”的方式。因此,附件3并沒有完全揭示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本專利具有新穎性。綜上,第三人富士康公司認為第7756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原告的訴訟理由不能成立,請求人民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維持第7756號決定。
???? 本院經審理查明:名稱為“電連接器驅動機構”的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日為1999年11月11日,并于2000年11月8日被授權公告,專利號為99240277.8,專利權人為富士康公司和鴻海公司。本專利授權公告的權利要求書記載了6項權利要求,其中權利要求1為獨立權利要求,權利要求2-6直接或間接從屬于權利要求1。權利要求1的內容為:
???? 1、一種電連接器驅動機構,包括安裝在電連接器基座上的可移動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設在蓋板上的第一孔、設在基座上的第二孔及驅動凸輪,其中第二孔有一上開口與第一孔相通連,且有一下開口與上開口相通連,其中上開口比下開口大;驅動凸輪具有圓形部、中凸輪部及下凸輪部,圓形部在一預定角度范圍可轉動地保持在蓋板第一孔內,中凸輪部可轉動且可移動地保持在基座第二孔的上開口內,下凸輪部可轉動且移動保持在基座第二孔的下開口內;其中當驅動凸輪的上圓形部順時針轉動時,蓋板可沿第一方向相對基座移動,而當驅動凸輪的上圓形部逆時針轉動時,蓋板可沿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
???? 2004年3月3日,得意公司以本專利權利要求1-6分別相對于附件3、4不具有新穎性、權利要求1-4分別相對于附件5-7不具有創造性為由,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并提供了附件1-7作為證據。其中:
???? 附件3為名稱為“用于插腳柵格陣列組件的插座”、專利號為99124786.8的中國發明專利說明書,申請日為1999年12月6日,授權公告日為2003年7月9日,其公開了一種電連接器,更具體地講是涉及一種用于將插腳柵格陣列組件連接至電路部件的插座。
???? 附件3的說明書第5頁第18行至23行記載:參照圖1,一個用于PGA組件的插座包括一個板狀底座和一個上面覆蓋的板狀滑動部件或蓋子。板狀蓋子在平行于下面的板狀底座的平面內可滑動地移動。底座和蓋子在其相應側邊或端部形成有半圓形延伸部分,這兩個部分中具有孔,用于容納一個偏心凸輪部件或致動機構,以形成用于沿底座直線驅動蓋子的驅動裝置。
???? 附件3的說明書第9頁第27行至第10頁第7行記載:圖30-圖33示出了一個偏心凸輪部件,此部件用于使蓋子在下面的底座上可滑動地移動。偏心凸輪的中心與旋轉軸的中心是分開的,正如圖3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的。偏心凸輪部件具有一個垂直的止動槽,在此,偏心凸輪的周邊(或凸輪表面105)與旋轉軸的周邊會合在一起。偏心凸輪在其頂表面上具有一個槽,用于接納諸如改錐之類的刀形工具。旋轉軸具有相對長的和短的分離開的邊緣凸起108和109,這些凸起是在正對著垂直配合槽的側面上分別向外突出形成的。偏心凸輪部件具有一個垂直的插入槽,它靠近這些邊緣凸起108和109。偏心凸輪部件被定位于由凸輪板中的橫向延長孔和蓋子的縱向延長孔以及底座的軸支承孔所界定的空間中。偏心凸輪部件的高度大致等于在凸輪部件的位置處底座和蓋子的總厚度。
???? 附件3附圖10是沿圖9中的線10-10截取的圖9的底座局部的剖視圖,圖38是圖37中所示的插座的選定部分的剖視圖,圖40是圖39的插座的選定部分的剖視圖,圖44是圖43的插座的選定部分的剖視圖,圖30是圖2中所示的偏心凸輪部件的頂視平面圖,圖31、32、33分別是圖30的偏心凸輪部件的正視圖、底視平面圖和左視圖。
???? 2004年4月4日得意公司提交了補充證據JP10-361866(公開日為2000年6月23日)和JP10-361867(公開日為2000年6月23日)作為附件3和4的優先權文本。
???? 在2005年1月24日舉行的口頭審理中,得意公司明確無效理由為權利要求1-6分別相對于附件3、4不具有新穎性,權利要求1-4分別相對于附件5-7不具有創造性,并當庭增加權利要求1不符合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無效理由。
???? 2005年11月30日,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7756號決定。
???? 在本案庭審過程中,原告明確表示對第7756號決定中評判本專利創造性中的技術對比沒有異議,同時提出了第7756號決定僅對本專利的是否具備實質性特點進行評述,沒有對本專利是否具備專利法要求的進步進行評價的訴訟理由。被告辯稱第7655號決定對本專利創造性的兩個方面均已考慮。
???? 上述事實,有本專利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第7756號決定、附件3、附件5-7以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在案佐證。
???? 本院認為:專利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新穎性是指在申請日之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并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附件3是JP10-361866在優先權期限內向我國提出的相同主題的發明創造專利申請,因此附件3的申請日應為優先權日即1998年12月5日,屬于他人在本專利申請日之前向專利局提出并且在申請日之后公布的發明專利申請,可以用來評價本專利的新穎性。
???? 將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與附件3公開的技術方案相比較,存在如下區別:首先,權利要求1中的凸輪是由圓形部、中凸輪部和下凸輪部整體形成的一個偏心凸輪部件,其圓形部可以保持在蓋板的第一孔內,而中凸輪部則保持在基座的第二孔內。而附件3中的偏心凸輪部件是由旋轉軸、旋轉軸的具有相對長的和短的分離開的邊緣凸起108和109、插入槽、偏心凸輪構成,二者在結構上存在差異;其次,權利要求1中基座上孔的垂直方向剖面圖為階梯形,即上開口大于下開口,附件3中底座上的孔是一個直通孔,二者在形態上存在差異。
???? 此外,在權利要求1中,當連接器從打開狀態轉入閉合狀態時,圓形部31如圖示箭頭所示沿逆時針旋轉,同樣也可以沿如圖7箭頭所示順時針轉動圓形部分31,把連接器從打開狀態轉換到閉合狀態。權利要求1中的凸輪可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從而使得蓋板可以沿著兩個相反的直線方向移動,使連接器可以在打開狀態和閉合狀態之間進行切換。而附件3是通過偏心軸的逆時針旋轉帶動配合件和底座的配合凸起114,并通過L形配合件的水平延伸部分的上凸起112配合,從而將蓋子固定于底座上。從附圖34-36的操作狀態可以看出,一旦上凸起112卡到114中,就固定了蓋板和底座的位置,該過程是不可逆的,不能向相反方向旋轉使其從閉合狀態轉換為打開狀態。只能破壞其結構才能使二者重新處于分離的狀態。因此,附件3沒有公開權利要求中的全部特征,附件3和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之間實質上存在著顯著的差別,不屬于同樣的發明或實用新型。因此,權利要求1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相對于附件3具有新穎性。
???? 實用新型的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實用新型具有進步是指該實用新型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有益的技術效果。本專利權利要求1相對于附件5、附件6和附件7實際解決了如下技術問題并實現了有益的技術效果:只要轉動凸輪就可以驅動蓋板的開閉,即通過作用于圓形部的外力,使中凸輪和下凸輪產生偏心轉動,帶動蓋板相對基座移動,從而利用圓形部帶動蓋板移動。第7756號決定中亦有相應的評述,因此原告認為被告沒有對本專利權利要求1是否具有進步進行評述的訴訟理由不能成立。
???? 綜上,被告做出的第7756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原告番禺得意精密電子工業有限公司請求撤銷該決定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 維持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7756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原告番禺得意精密電子工業有限公司負擔(已交納)。
???? 如不服本判決,各方當事人可于本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提交
上訴狀及其副本,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1000元(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黃樓支行;戶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帳號:144537-48),上訴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
????
????
???? 審 判 長 劉海旗
???? 代理審判員 周云川
???? 人民陪審員 李 渤
????
????
????
???? 二 ○ ○ 六 年 九 月 二 十 日
????
????
???? 書 記 員 喬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