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能投資有限公司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商標行政糾紛案一審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6)一中行初字第191號
????
????
???? 原告盛能投資有限公司,住所地
香港新界葵涌葵芳路223號新都會廣場辦公樓2座30樓3009室。
???? 法定代表人楊永康,董事長。
???? 委托代理人張雯,北京市
君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 委托代理人何芳,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 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東路8號。
???? 法定代表人侯林,主任。
???? 委托代理人崔迎琪,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干部。
???? 委托代理人薛寅君,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干部。
???? 第三人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住所地日本東京都豐島區東池袋4丁目26番3號。
???? 法定代表人松井忠三,董事長。
???? 委托代理人李中圣,北京市
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
???? 委托代理人徐靜,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
???? 原告盛能投資有限公司(簡稱盛能公司)不服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簡稱商標評審委員會)于2005年11月30日作出的商評字〔2005〕第4078號關于第795636號“無印良品”商標爭議裁定,(簡稱〔2005〕第4078號裁定),于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于2006年1月18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通知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作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2006年4月18日本院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盛能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張雯、何芳,被告商標評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崔迎琪、薛寅君,第三人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的委托代理人徐靜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2005〕第4078號裁定系被告商標評審委員會于2005年11月30日針對申請人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于2000年5月8日對被申請人盛能公司在第25類服裝等商品上注冊的第795636號“無印良品”商標(以下稱爭議商標)提出
撤銷注冊申請作出的。被告商標評審委員會認為,第一,“無印良品”文字并非現代漢語中表示商品質量的常用文字,該文字用在服裝等商品上,具備商標顯著性,能夠起到標明商品來源的作用,因此爭議商標并不違反現行《商標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第二,現行《商標法》第三十一條所述“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規定,一般理解為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在先使用。申請人舉證證明其商標在香港地區的在先使用及其影響不屬于現行《商標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情形,申請人依據現行《商標法》第三十一條所提爭議理由,不能成立。第三,申請人已經證明其在先使用并在世界各國廣泛注冊了“無印良品MUJI”商標。申請人在香港早被申請人兩年多的時間就在先使用并注冊了爭議商標。第四,“無印良品MUJI”商標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在實際使用方式上,被申請人采用了與申請人商標非常近似的方式。在銷售中,被申請人的銷售人員也稱自己為日本品牌。據此,被告認為,上述事實證明了被申請人在注冊和使用爭議商標時具有主觀惡意,被申請人申請注冊爭議商標的行為已經構成修改前《商標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及現行《商標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所述“以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的行為。依據現行《商標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第二款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裁定被申請人盛能公司在第25類服裝等商品上注冊的第795636號“無印良品”商標予以撤銷。
???? 原告盛能公司不服被告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的〔2005〕第4078號裁定,于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稱:一、被告未盡到法定的送達和通知義務。被告沒有直接向原告送達答辯通知,而是向與原告無代理關系的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專公司)送達了答辯通知。雖然被告于2001年5月21日在《商標公告》刊登了爭議商標的答辯送達公告,卻將原告的企業名稱“盛能投資有限公司”錯誤地刊登為“威能投資有限公司(香港)”,使得原告未能收到答辯通知,沒能及時參加答辯,導致原告權利的喪失。二、由于原告沒有收到答辯通知,沒有能夠參加答辯,不了解第三人在商標評審程序中提交證據材料,原告推測第三人提交的爭議商標的證據材料與另一個“MUJI”商標的證據材料大致相同。第三人就“MUJI”商標的一些證據材料是證據期限屆滿日后提交的,被告不應將該部分證據作為認定爭議
商標案件事實的依據。三、被告認定第三人“無印良品MUJI”商標是1991年11月28日在香港注冊的事實有誤。經網上查詢,第三人的“無印良品MUJI”商標是于1995年6月30日在香港注冊的。四、第三人就“MUJI”商標提交的證據材料,不應作為認定第三人在香港在先使用爭議商標的依據。即使能夠認定第三人在爭議商標申請日以前已經在香港注冊和使用了“無印良品MUJI”商標,但第三人提交的證據不能證明其在93年以前即在香港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五、原告在大陸申請注冊爭議商標并不存在惡意。“無印良品”商標是由原告的董事長楊永康先生親自設計的,在大陸申請和注冊爭議商標時,并不知曉第三人在香港注冊和使用“無印良品MUJI”商標的情況。六、被告以原告注冊商標后的使用行為,作為判斷原告申請注冊商標時具有惡意的依據,違反了修改前《商標法》第27條第1款及現行《商標法》第41條第1款的規定。七、原告對爭議商標已注冊并使用了多年,應受到法律的保護。原告自1994年2月8日在大陸申請注冊爭議商標并于1995年11月核準注冊以來,已經在大陸使用長達十多年,且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較高的商業價值,若將原告注冊的爭議商標撤銷,勢必給原告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不利于維護交易安全。綜上所述,被告做出的〔2005〕第4078號裁定違反法定程序、認定事實及
適用法律錯誤,請求法院撤銷該裁定,判令被告和第三人承擔本案的全部
訴訟費。
???? 被告商標評審委員會辯稱,被告在受理第795636號“無印良品”商標爭議申請后,及時向原告的商標代理人發出了答辯通知,并于2001年5月21日在2001年第19期《商標公告》上公告送達了答辯通知,被告已經履行了送達答辯通知的義務。在商標評審程序中,原告懈怠其權利,始終沒有提交其答辯意見。在本案訴訟中,原告以其沒有提交答辯意見為由,請求撤銷被告所作裁定,原告所訴與事實不符,缺乏法律依據。綜上,被告作出的〔2005〕第4078號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評審程序合法,請求法院予以維持。
???? 第三人株式會社良品計畫陳述,一、被告已經履行了送達答辯通知的義務。被告根據原告對港專公司的授權,向港專公司送達了答辯通知。被告還通過公告方式送達了答辯通知。二、第三人不僅按期提交了證據,且根據新的評審規則的要求,對已提交的證據履行了
公證認證手續。三、第三人在香港使用和注冊爭議商標的時間均早于原告申請注冊的時間,第三人對爭議商標擁有在先權利毋庸置疑。四、在商標評審程序中,第三人提交證據的時間都是在2000年5月8日,且均履行了公證認證手續。五、爭議商標具有獨創性。“無印良品” 四個漢字并不是漢語中的常用語匯,其帶有明顯的日文的特點,原告不僅將“無印良品”商標在內地予以注冊,而且還將第三人的“MUJI”商標也在內地予以注冊。原告作為一家香港公司,將與第三人完全相同的商標在相同的商品上在內地予以注冊,其主觀惡意是明顯的。綜上,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的〔2005〕第4078號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法院予以維持。
???? 經本院審理,查明以下事實:
???? 一、關于答辯通知送達的事實
???? 1994年1月22日,盛能公司委托港專公司代理“無印良品”商標事宜,在
委托書中記載的授權范圍為:在中國申請注冊、續展、轉讓、復審、異議、撤銷等事項。
???? 2000年8月16日,被告商標評審委員會向港專公司送達了(2000)商評綜字第956號通知,該通知中載明:“……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于2000年5月8號對你公司注冊的第795636號“無印良品”商標提出商標注冊不當申請裁定,我會依法受理。現隨函轉去《商標評審案件
申請書》(副本)一份,限于2000年9月30日前作出書面答辯,……逾期不答辯或拒絕答辯,我會將依法裁定”。2000年8月18日港專公司收到了上述通知。
???? 2001年5月21日被告在《商標公告》2001年第19期(周刊)第894頁刊登了關于第795636號“無印良品”商標的答辯送達公告,該公告中載明了爭議商標、注冊號、案件類型、答辯人。在該公告答辯人一欄中,將企業名稱刊登為“威能投資有限公司(香港)”。
???? 2005年3月11日盛能公司致函港專公司,針對第795636號“無印良品”商標撤銷事宜進行詢問。
???? 2005年3月23日、同年9月10日,盛能公司向被告發函,告知未進行答辯的原因,并請求補交書面答辨意見。
???? 至2005年11月30日,被告作出〔2005〕第4078號裁定前,未收到盛能公司的書面答辯意見。
???? 二、第三人對爭議商標的注冊和使用情況
???? (一)注冊情況:
???? 1984年1月21日,第三人在日本申請注冊了第2683504號“無印良品”商標,指定使用在絨衣、T恤衫、帽子等商品上,
???? 1995年12月15日,第三人在日本申請注冊了第4026074號“無印良品MUJI”商標,指定使用商品為第25類服裝等。
???? 1991年7月4日、同年7月30日,第三人在英國申請注冊了第1469762號“無印良品MUJI”商標、第1472081號“MUJI”商標,上述商標均指定使用在第25類商品上。
???? 1991年11月28日,第三人在香港申請注冊“無印良品MUJI”及“MUJI”商標,實際注冊日為1995年6月30日,注冊號為1995B05368、199501150,指定使用商品為第25類服裝、鞋、帽等。注冊商標屆滿日期為2012年11月28日。
???? 1992年1月29日,在法國申請注冊了“ MUJI”商標,指定使用類別為包括第25類。
???? 1992年10月22日,在西班牙注冊了第M1726114號“無印良品”商標和第M1726100號“MUJI”商標,指定使用商品均為服裝、鞋、帽。
???? (二)使用情況:
???? 根據《香港商報》、《快報》、《成報》、《星島晚報》、《信報》等多家香港媒體和《織研新聞》、《日經流通新聞》等多家日本媒體報道,第三人于1991年11月,在香港和香港永安百貨合資開設了“無印良品MUJI”商品的專賣店。
???? 根據《讀賣新聞》、《日本經濟新聞》、《朝日新聞》等多家日本媒體報道,第三人于1991年7月在英國倫敦合資開設了“無印良品MUJI”商品的專賣店。
???? 2000年5月8日,第三人依據我國《商標法》第二十七條和《商標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五條的規定,以盛能公司對“無印良品”商標注冊不當為由,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撤銷申請。2005年11月30日商標評審委員會依據現行《商標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第二款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裁定對盛能公司在第25類服裝等商品上注冊的第795636號“無印良品”商標予以撤銷。
???? 三、原告對爭議商標的注冊和使用情況
???? (一)注冊情況:1994年2月8日,原告盛能公司向我國商標局提出了“無印良品”商標注冊申請,于1995年11月28日經商標局核準注冊,核定使用商品為服裝、鞋、帽。
???? (二)使用情況:在本案訴訟過程中,原告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長安
公證處2006年4月5日出具的(2006)長證內經字第2393號
公證書,該公證書記載了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的“2006年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對第4號館第W4316展位進行拍照的情況,證明原告對“無印良品”商標的使用情況。
???? 四、第三人作為申請人在商標評審程序中提交的證據材料:
???? 1、第三人1993年財政年度報告復印件,用以證明其“無印良品MUJI”產品銷售數額。
???? 2、關于“無印良品MUJI”商品介紹,用以證明“無印良品MUJI”商品種類繁多。
???? 3、日本、英國、香港、韓國報紙等媒體關于第三人“無印良品MUJI”商品報道的復印件,用以證明 “無印良品MUJI”商標的名度。
???? 4、第三人“無印良品MUJI”商標在世界各國注冊情況列表及部分注冊證復印件。
???? 5、商標局對第三人的“無印良品MUJI”商標申請下發的審查意見書,證明“無印良品”文字違反商標法禁用條款,不應注冊。
???? 6、西友集團在香港的訴狀復印件及香港最高法院1989 A2036號
判決書,證明申請人是“無印良品MUJI”商標的所有人。
???? 7、
廣州越秀流花木記時裝店《個體工商戶歇業基本情況》,用于證明被申請人所說“MUJI”來自“木記”的解釋不能采信。
???? 8、廣州無印良品發展有限公司《企業注冊基本資料》,用于證明原告將第三人的“無印良品”商標搶注為企業名稱。
???? 9、原告關聯企業在大陸實際使用“無印良品”、“MUJI”商標的照片。
???? 10、第三人生產的毛衣照片和男襪、女襪各一雙,結合證據9用以證明原告抄襲使用了第三人“無印良品MUJI”商標。
???? 11、廣州市白云區公證處出具的(2003)穗白內民證字第0620和0621號公證書及所附錄音帶,用以證明原告抄襲了第三人的商標。
???? 12、新加坡零售商致第三人電子郵件信函,用以證明爭議商標已經引起相關公眾混淆。
???? 13、第三人給其各專賣店店長要求購買“無印良品”商品的信件,用于證明第三人的產品種類繁多并作了廣泛宣傳。
???? 14、第三人1990年至1994年在日本銷售“無印良品MUJI”商品的銷售額和廣告費統計表。
???? 15、第三人香港分公司1990年至1994年在香港銷售“無印良品MUJI”商品的銷售額和廣告費統計表。
???? 16、第三人香港專賣店的“無印良品MUJI”商品目錄和宣傳冊。
???? 17、第三人網站上下載的關于“無印良品MUJI”專賣店介紹。
???? 18、2004年第1期費加羅國際中文版《無印良品》,用以證明“無印良品MUJI”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 19、2004年第1期《Design》雜志上第三人公司及產品介紹,用以證明第三人的商品在中國也做過宣傳和推廣工作。
???? 20、第三人刊登在2004年6月28日《21世紀經濟報道》上的聲明,用以證明第三人提醒消費者注意辨別真偽。
???? 21、廣州無印良品發展有限公司網頁公證書,用以證明原告銷售“無印良品MUJI”服裝的網點。
???? 22、關于廣州無印良品發展有限公司的調查報告,用以證明原告在中國注冊和使用“無印良品MUJI”商標具有主觀上的惡意。
???? 23、刊登于《中國專利與商標》上的
案例,用以證明商標評審委員會以往類似案例的結果都是撤銷。
???? 以上事實有〔2005〕第4078號裁定書、盛能公司委托書、(2000)商評綜字第956號通知、2001年第19期《商標公告》、“無印良品”商標注冊情況、媒體報道、當庭核對被告評審卷宗、當事人陳述及庭審筆錄在案佐證。
???? 本院認為,針對原告的主張,審查被告的具體行政行為,本案爭議的焦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商標評審程序中,被告是否向原告履行了送達答辯通知的義務;第二,原告依據另一商標爭議案件提交的證據,推定第三人提交的證據超過舉證期限,能否成立,是否影響到對本案件事實的認定;第三,被告認定第三人“無印良品”商標在香港注冊的時間是否有誤;第四,被告認定原告以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是否成立。
???? 一、關于在商標評審程序中,被告是否向原告履行了送達答辯通知的義務。
???? 首先,原告系一家香港公司,被告依據盛能公司對港專公司的授權,以郵寄送達的方式向港專公司送達了答辯通知,被告亦在《商標公告》上以公告送達的方式送達答辯通知,答辯公告記載的項目包括:企業名稱、爭議商標名稱、爭議商標注冊號等項目。從原告提供的證據中表明,港專公司于2000年8月18日已經收到了該答辯通知,原告亦曾向港專公司咨詢了有關的答辯事宜。由此可以認定被告以郵寄和公告的方式向原告送達了答辯通知,已經履行了其送達的義務,對此,本院應予確認。
???? 其次,被告在公告送達的內容上,將“盛能投資有限公司”寫為“威能投資有限公司(香港)”,確屬有誤,應當及時予以更正。但是就公告送達內容看,不僅包括企業名稱,還包括了其他有關爭議商標的事項,其中明確記載了“無印良品”商標,注冊號為第795636號,該兩項載明的信息無誤。在公告送達的信息中,對爭議商標的指向是明確的,可以確定送達的對象系本案原告。被告將“盛能投資有限公司”寫為“威能投資有限公司(香港)”,應屬筆誤,但是并不能以此否定被告履行了送達答辯通知的義務,也不能以此成為原告懈怠其權利的理由。事實上,在被告對爭議商標作出裁定之前,原告曾向港專公司發函,詢問第三人申請撤銷爭議商標的事宜;原告亦曾于2005年3月及同年9月兩次向被告發函,說明未答辯理由和補交書面答辯申請,由此可以證明原告在被告對爭議商標作出裁定之前,不僅已經知道第三人向商評委提出了撤銷爭議商標的申請,且向商評委提出了補交書面答辯意見的書面申請。但在被告作出裁定近八個月的時間里,原告仍然未能提交其答辯意見。在本案訴訟中,原告以沒有收到答辯通知,沒有訂閱《商標公告》,無法看到商標公告,商標公告內容存在錯誤為由,堅持認為被告沒有盡到送達義務,原告的該項主張與事實明顯不符,其訴訟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 二、原告依據另一商標爭議案件提交的證據,推定第三人提交的證據超過舉證期限,能否成立,是否影響到對本案件事實的認定一節。原告在訴訟中稱,其不了解第三人就爭議商標評審案件提交證據材料,也沒有進行答辯,根據另一爭議商標案件的證據材料,其推定本案第三人提交證據的時間超過舉證期限。原告在知道第三人向商評委對爭議商標提出了撤銷申請后,在合理的期限內未積極行使其抗辯權利,在本案訴訟中,依據另一糾紛的材料推定本案第三人提交證據超過舉證期限,以此否定被告認定的案件事實。原告的該推定缺乏相應的證據佐證,本院不予支持。
???? 三、關于被告認定第三人“無印良品”商標在香港注冊的時間是否有誤。對于商標在香港注冊的時間,應當依據當地的法律認定。根據香港知識產權署頒發的商標注冊證書記載,第三人于1991年11月28日在香港注冊“無印良品MUJI”商標,實際注冊日為1995年6月30日,注冊號為1995B05368,指定使用商品為第25類服裝、鞋、帽,注冊屆滿日期為2012年11月28日。被告在第4078號裁定中基于香港知識產權署頒發的注冊證書中之記載,認定第三人于1991年11月28日在香港注冊了“無印良品MUJI”商標,不屬于被告認定事實錯誤。原告對該主張,應當負有舉證的責任。
???? 四、關于被告認定原告以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是否成立。判斷被告該認定是否成立,首先應當審查原告注冊爭議商標的行為是否存在不正當的手段。第一,從“無印良品”商標申請和注冊時間看,第三人于1991年11月28日在香港申請注冊“無印良品MUJI”商標,核準注冊時間為1995年6月30日。原告于1994年2月8日向我國商標局提出了爭議商標的注冊申請,于1995年11月28日經商標局核準注冊。原告申請和注冊的時間均晚于第三人申請和注冊的時間。第二,從“無印良品”商標在香港的使用情況看,第三人于1991年11月,在香港和香港永安百貨合資開設了“無印良品MUJI”商品的專賣店。原告僅提供了其在“2006年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的宣傳照片,用于證明其使用情況。該證據形成的時間是2006年,晚于第三人使用和申請注冊“無印良品MUJI”商標的時間。在該宣傳照片中,原告不僅使用了爭議商標,而且還使用了第三人在國際上已經注冊的“MUJI”商標。第三,原告系一家香港公司,與第三人注冊和使用爭議商標為同一地區,且原告與第三人屬于同一行業,從事服裝產品生產和經營,原告對爭議商標注冊的商品類別與第三人注冊的商品類別相同。二者之間存在同一市場的競爭關系。第四,從爭議商標的國際注冊情況看,第三人分別于1984年在日本、1991年在英國、1992年在西班牙等國家進行了注冊。原告的爭議商標是在第三人的產品在香港上市兩年多后,于1994年11月在國內申請注冊的。第五,從爭議商標的構成看,爭議商標由“無印良品”四個漢字構成,該詞并非漢語中常見的詞組,也不符合漢語的構詞習慣,在不同的文化和語言環境下,產生完全相同的設計,其概率很小。綜上,原告注冊爭議商標的主觀惡意明顯,被告認定原告以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并無不當。原告稱爭議商標是其董事長楊永康先生設計的,在申請注冊爭議商標時,并不知曉第三人在香港已經注冊和使用,不存在主觀惡意的訴訟理由,難以令人信服,本院不予支持。
???? 綜上所述,被告商標評審委員會認定原告申請注冊爭議商標的行為已經構成修改前《商標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及現行《商標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所述“以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的行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理程序并無不當。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 維持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做出的商評字〔2005〕第4078號關于第795636號“無印良品”商標爭議的裁定。
????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原告盛能投資有限公司負擔(已交納)。
???? 如不服本判決,原告盛能投資有限公司、第三人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30日內,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可在本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提交
上訴狀及副本,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1000元(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黃樓支行,戶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帳號:144537-48),上訴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
????
????
????
???? 審 判 長 劉 勇
???? 審 判 員 蘇 杭
???? 代理審判員 董曉敏
????
????
???? 二 O O 六 年 八 月 三十一 日
????
????
???? 書 記 員 周麗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