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造成的損害,應當適用特別賠償責任原則,以便及時救濟受害人,促進機動車駕駛人注意義務的履行。這一國際通行的共同責任原則已被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采納。但也有人認為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過分保護行人,對機動車駕駛人不公平。因此,長期致力于機動車損害賠償研究的于敏博士對這一責任形態作出了全面的解釋。他的觀點是:減少和預防機動車事故是人類對交通事故的戰爭,而不是人與車之間的戰爭,行人與司機之間不應進行對立。營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都要履行參與道路交通的注意義務,自覺遵守交通秩序,共同消除交通災害。
為了解決因使用機動車而引發的社會問題,世界各國的法律都不要求肇事者有主觀過錯,也不要求受害人提供證據。只要行為人不能反證自己沒有過錯,他就要承擔賠償責任。對此,有學者稱之為無過錯責任,也有學者認為是過錯推定責任。首先,在民法中建立侵權行為法律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公平分擔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作為一種侵權責任,必須以法定義務為基礎。沒有法律義務,就沒有法律責任。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雖然是對過失責任原則進行修正的一種特殊侵權責任,但與一般侵權行為不同的只是責任構成要件和舉證責任,它與法律義務沒有也不會有任何關系。第二,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是危險責任,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來源于機動車危險品。機動車宿命論的弱點是交通事故。沒有機動車,就不會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的使用會給社會帶來危害,但它已成為現代科技水平下人類社會生產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為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社會明知會帶來危險,卻只允許危險存在,甚至在一定時期內蓬勃發展,是一種所謂的“允許危險”活動。從這種允許的危險活動中獲益的人,還必須彌補這種活動造成的社會損害。這就是風險負擔原則和補償理念。在危險活動中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在營利活動中獲得利益的,應當同時對活動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為了使受害人得到及時救濟,保障賠償責任的財力,現代社會也建立了對承擔這種危險責任的人的責任保險制度。第三,由于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來源于對機動車的占有和使用,因此責任主體是能夠控制機動車并獲得經營利益的機動車所有人和使用人。因此,一般來說,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是車主的責任。在管駕分離的情況下,車主的責任與司機的選拔、教育和管理義務有關。如此說來,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關系到使用者的責任(用人單位責任、法人責任等)。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這里,人們的所有差異:性別、職業、地位等等都被抽象出來了。人們只有以什么樣的方式參與道路交通才有意義。人們參與道路交通的方式決定了他們參與道路交通時注意義務的類型和程度,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履行注意義務就成為他們承擔責任的基礎。這是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時對每個人都公平的唯一標準。
具體來說,一個人在道路上行走時,承擔著普通人的注意義務;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時,法律將其視為高速車輛駕駛人,并要求其在機動車駕駛業務中履行安全注意義務。在道路交通中,每個道路交通參與者的角色并不是固定的。機動車駕駛員當然有時間步行,步行者中也有合格的駕駛員。因此,在道路交通中,只有交通工具才能確定參與者的注意義務。
在道路交通中,機動車駕駛人不僅要遵守《道路交通法》中的交通規則(駕駛規則),還要遵守《機動車駕駛法》中關于機動車駕駛的規定(駕駛規則),這是因為他們要比行人承擔更多的注意義務。這一義務包括要求妥善處理其他道路交通參與者(不僅是行人,而且是機動車)違反道路交通規則的行為。作為機動車駕駛人,應當認真履行業務注意義務,對法律要求你既要遵守駕駛規則,又要遵守駕駛規則,不能不滿意。在駕駛機動車時,不讓法律要求你在從事駕駛活動時必須履行注意義務,而要求法律免除你本應履行的義務的一半,并與行人談“平等”,這顯然是不公平的,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第三,依據法律責任從事合法的“允許危險”活動,必須接受與活動相一致的必要培訓,必須取得從事危險活動的資格。危險活動級別越高,培訓越復雜,獲得資格的難度越大。經過培訓,取得相應資格,從事“允許危險”活動后,必須履行業務所需的注意義務。從事機動車駕駛活動,必須遵守駕駛規則,履行機動車駕駛人的安全職責。這是機動車駕駛人的固有義務,不需要法律明文規定。毫無疑問,這一固有義務當然是一項法律義務。如果我們在生意中不履行注意義務,我們必須對損害負責。這是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的法律依據,與《道路交通法》中的交通規則是一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機動車駕駛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這里的“操作規范”是指機動車駕駛人應當履行的注意義務,道路交通法規不可能詳細規定。這是上述機動車駕駛人注意義務的一般要求。這一規定使得機動車駕駛人的法律義務以現行法律的形式出現,更有利于義務人明確其法律義務。
對于機動車駕駛人而言,是否違反道路交通法規中的機動車駕駛規定,尚不能完全確定其是否存在交通事故過失,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還要看他在機動車駕駛規定方面是否違反道路交通法規,才能準確認定他是否有過失,確定其賠償責任的存在和程度。駕駛機動車,無論在駕駛機動車時是否履行注意義務,僅以駕駛中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為依據,即可判斷機動車駕駛人在交通事故中無過錯,不承擔賠償責任。這不僅背離了民事責任原則,而且是不恰當和不公平的。
媒體上,有人先是將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冠以“人文關懷”、“以人為本”、“弱者保護”等華麗的“桂冠”,然后對其“不公平”進行了激烈的批判。這是缺乏法律常識和法治理念。法官應當引導公眾形成正確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并以充分的判斷理由向公眾傳播準確的法律知識。遵守注意義務是機動車駕駛人的必修課。
就道路交通參與者而言,任何國家的交通事故發生率的降低都是通過機動車駕駛員的商業安全義務教育(zh09)來實現的。這是因為機動車駕駛員控制著機動車。教育(zh09)他們并使他們履行駕駛安全注意義務是克服mot宿命論弱點的最好辦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二手房能公證嗎
2021-01-12宅基地可以出租嗎
2021-02-03實現抵押權的要求是什么
2021-03-11監護人有權利不讓爺爺奶奶看孩子嗎
2020-12-15關于企業股份制改造
2020-11-172020年撫養費標準多少
2020-12-18軍婚怎么樣才能離婚
2021-01-12交通事故要求賠償怎樣訴訟
2020-12-10煤礦辭退體檢嗎
2021-02-20房產按比例贈與契稅怎么算
2021-03-17勞務派遣協議范本
2021-01-16汽車保險應如何投保
2021-02-10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2-22無證駕駛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1-12重復投保有什么后果
2020-12-21保險利益都有哪些重要原則
2020-11-15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法律性質是什么
2021-01-26投保人可以變更嗎
2020-12-25農用土地轉讓流程是什么
2020-11-28如何辦理土地轉讓手續是什么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