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及合作作品的糾紛中,很多都是由合作作者身份認定的矛盾引起的,這部分糾紛也比較難以解決。那么,如何確定合作作品的作者呢?請閱讀以下內容
中國立法規定:“不參與創作的人不能成為合著者。”但畢竟,這太原則化了,不能作為評判“創造性勞動”的標準。此外,雖然已經確定了合作作品的構成要素,但僅根據它很難確定合作作者。這是因為:
(1)判斷參與創作的人提供的作品是創造性的還是勞動密集型的,不能基于事先的協議。
(2)“創造性勞動”的含義過于寬泛,只有一小部分作品是純勞動,沒有任何創造性,學者們提出了不同的理論:
1價值決定論
1991年,張培林先生在《版權》第一期中發表了一篇關于確定版權是否共享的邊界的文章,并提出了“價值決定論”。根據《著作權法》第13條,借鑒政治經濟學中的勞動創造價值理論,提出“著作權能否共享取決于決定作品價值的創造性勞動”,“決定作品價值的創造性勞動”是決定作品價值(學術、藝術等)的創造性勞動。因此,引起了學者們的爭論。
1991年,李赤山先生在《著作權》第二期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合作創作決定著作權共享——與張培林同志商榷》。本文認為,引入價值量表的實際效果使我們在概念和判斷上更加模糊。(1)“價值”概念的模糊性。政治經濟學中的價值是指濃縮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沒有差別的人類勞動。在多人參與的作品形成過程中,雖然每個參與者的勞動形式和分工可能不同,但可以抽象為一定數量的無差別勞動,即價值。即使是那些在作品形成過程中參與一般勞動合作的人,他們的勞動價值也凝聚在作品中
(2)“價值”判斷的模糊性。“價值決定論”認為,只有在自己的創作部分體現了一定學術和藝術價值的作者才能成為合作作者。這顯然違背了作品的“原創性”要求,不應成為評判合著者的標準。后者認為,“價值決定論”擴大了人們對創造性勞動的認同范圍,即,應該從價值的角度考慮作品中體現的創造性成果,但由于“價值”概念和判斷的模糊性,它不能成為判斷合作作者的標準
2、傅新才先生于1993年在《著作權》第二期中發表了《關于合作作者的認定標準》一文,并提出了《作品原成分來源標準》。本文認為,無論是單個作品還是合作作品,著作權的核心都是作品的原創性。只有勞動直接增加作品原創性的人才是作者(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這一要素不限于數量)。否則,即使他的勞動包含相當高和復雜的技能(因此也是創造性的,而不是一般性的勞動),他也不具備作者資格
這種觀點認為,一部作品應該是作者創造性工作的結果,表現為作者智力或精神活動的結果,是具有個人風格的原創作品。因此,對于那些參與合作作品的人來說,只有他們的勞動成果最終構成作品的原創性,他們才能成為合作作者。
以上是有關如何確定小編合作作品作者的相關法律知識。我希望通過閱讀這篇文章,你能對合作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
關于在役作品的版權歸屬
版權的歸屬?誰擁有版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伙和入股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勞動法規定的哺乳期是幾個月
2020-12-08離婚訴訟費用
2020-12-27廉租住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0-11-21失蹤多久可以報警立案
2021-01-16賣自己的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02闖紅燈如何界定,誤闖紅燈怎么辦
2020-12-08房子被抵押還能繼承嗎
2021-02-28集資房買賣合同效力如何
2021-01-30裁員補償扣掉五險一金嗎
2021-02-05勞務派遣是什么意思
2020-12-08意外險和交通事故可否重復賠償
2021-01-17保險繳費能暫停嗎
2021-03-09保險合同中延遲生效條款如何生效
2021-01-20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合同的當事人的
2021-03-11什么是保險合同的本質特征
2020-11-14交通事故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0-12-07100萬三者險撞死人賠多少
2020-11-30土地轉讓的方式是什么
2021-02-09有關物權法的基本法律知識(二)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