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環境保護意識海洋環境海洋災害救援隨著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的威脅日益嚴重,海洋環境問題已引起全球關注。世界各國已采取積極措施保護海洋環境,減少或避免對海洋環境的污染。作為一種海洋環境污染,船舶事故和頻繁排污作業造成的海洋污染損害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當此類事故發生時,及時采取合理措施減少或避免海洋污染損害尤為重要,這實際上對海上救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及時救助可能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損害的船舶,如何鼓勵救助方積極救助,如何明確救助方與被救助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等,傳統的海上救助制度并沒有完全解決這些問題。因此,作為一項古老的法律制度,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海上救助制度中的一些原則和規則必須不斷發展,才能從海上救助制度的發展軌跡上更好地調整這些法律關系,現代海上救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呈現出以下特點和趨勢:第一,自愿原則是相對的,意思是指救助人的救助活動不以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為基礎。根據傳統的海上救助制度,如果救助作業是基于法律或合同義務進行的,則不是自愿的,也無法形成海上救助制度中的海上救助關系,如船員向遇險船舶提供的各種勞務、引航員對船舶的領航、船舶的救助、船舶的救助、船舶的救助、船舶的救助等,國家消防職能部門實施的消防和其他行政行為,因為這些行為是基于合同的規定,或基于法定職責。然而,隨著海上航行風險的不斷變化,特別是海洋環境污染問題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后,傳統海上救助制度中的自愿性原則發生了重大變化。為了保護其沿海海洋環境,沿海國往往采取積極措施,在海洋環境可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避免或減少對海洋環境的損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仍然嚴格適用傳統的自愿原則,救助方無權要求救助報酬,這不利于鼓勵救助方采取積極的救助措施進行救助作業,也不符合海事立法的宗旨。救助請求權突破了“無效果,無報酬”的限制,按照傳統習慣,救助行為必須有效,這是確立救助請求權的前提。如果救助行為未能取得結果,則由于救助財產的原因,救助方與被救助方之間不存在任何法律關系,即不存在對救助報酬和輔助權利的要求,以確保留置權、海事留置權等權利的實現。這是1910年《救助公約》確立的著名的“無效果,無報酬”原則。這一原則在1980年之前已在《勞埃德救助合同標準格式》中使用。這一原則也被納入了《中國海商法》第179條。然而,顯而易見的是,隨著海上風險的不斷變化,“無效果,無回報”的原則已不能滿足新形式海上救援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救援對環境有污染危險的船舶或船上貨物時。這一原則對救援行動的實施非常不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基層干部沒有依法辦事怎么舉報
2020-12-25勞動仲裁法律援助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17行政處罰停業多長時間
2020-12-04破產和解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1婚前財產離婚后能分嗎
2020-12-26一方重病可以離婚嗎
2020-12-29法律上的離婚保護措施有哪些
2021-03-15如何認識口頭變更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1-01-26私人企業疫情期間要發工資嗎
2021-01-03航班取消賠償
2020-12-03貨損保險合同代理是如何發生的
2021-02-21保險合同解除的特征是怎樣的
2020-11-20交通事故中對方摩托車沒有手續保險公司會賠對方車輛損失嗎
2021-01-03投保人虛報年齡保險公司是否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7對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0保險代理人的類別可以分為哪幾種
2021-03-01村委會非法轉讓土地如何處罰
2020-11-20農村房屋拆遷安置,是按照戶口補償還是按面積補償
2020-12-10親屬代簽的拆遷安置補償協議有效嗎
2021-03-24住改非因補償不合理未簽字,遭遇斷水斷電,該如何維權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