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合同免責條款有爭議或者有兩種以上解釋的,在適用“有利解釋原則”之前,以“一般理解”為準,即:,合同條款的真實性根據合同目的、交易習慣和誠實信用原則確定。
2。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確認書的實質是分析交通事故的因果關系和交通事故的原因,法院應當確認其相應的證據力;法院不應確認事故過程陳述的證據力,如認定行為人“逃逸”性質,這與法律解釋或一般理解相矛盾。2013年4月1日,原告王某在被告中國**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某分公司為自己的魯p45571**現代汽車投保了交通強制險、第三者責任險、機動車損失險等相關商業保險,其中第三者責任的責任限額為保險費10萬元,機動車損失險責任限額53820元。2014年2月26日16時許,原告王某駕駛投保車輛在道路上超越其他車輛時,與駕駛電動三輪車的楊某發生追尾事故,導致楊某當場死亡,兩車受損。原告王某棄車離開事故現場。他當即通過電話告訴同事盧某,自己躲起來是怕挨打。他叫他報警,打120求救。隨后,他向警方投案自首,并與死者家屬達成《交通事故賠償協議》,一次性賠償被賠償方各項費用損失44萬元。交警大隊出具了《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原告王某為事故主要責任人,并認定王某離開事故現場的事實為“棄車逃逸”。在保險理賠過程中,被告按照交通強制保險賠償限額向原告支付了11萬元,但拒絕賠償商業保險規定的車輛損失(17802元)和第三方損失(10萬元)。原告認為,原告在交通事故發生后立即報警,并非有意逃避法律責任,其棄車離開現場不構成合法逃逸。被告應當按照商業保險賠償車輛和第三人的損失。
被告認為,在交警部門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中,原告逃逸行為的性質已經認定。而且,逃逸行為嚴重違反了法律禁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根據保險合同條款,保險人在第三人保險和車輛損失保險的限額內,對逃逸行為不予賠償。
[點評分析]
原告已為被告中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家分公司投保了陸p45571**現代汽車的全部交通強制保險、第三者責任保險和車輛損壞保險,雙方對此無異議。上述合同的有效性應得到承認。針對中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格式的“家庭汽車損失保險條款”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條款”,在免責條款一欄中注明“事故發生后,被保險人或其準駕駕駛人駕駛或遺棄被保險機動車逃離事故現場的事故未依法采取措施,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的同時,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鑒定書》中,還有原告王道玲“棄車逃逸”的記錄。因此,雙方爭議的焦點是:交通事故發生后原告王某棄車離開事故現場是否屬于保險合同雙方約定的逃逸行為,即:,本案原告的損失是否屬于商業第三者責任保險,保險合同和機動車損失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人免責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三十條規定:“以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訂立保險合同的,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合同條款有爭議的,應按照通常的理解進行解釋。對合同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作出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根據上述規定,在適用“有利解釋原則”之前,對本案中“免責條款”的理解應優先于“一般理解”,即根據合同目的確定合同條款的真實含義,交易習慣和誠信原則。按照常理,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事故發生后,駕駛人為了逃避法律責任而駕駛或棄車逃離現場的行為。由此可見,行為人應當具有逃避《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的救助義務或者逃避責任追究的動機,如果沒有這種具體動機,行為人離開現場的行為就不具備交通肇事逃逸的性質。本案原告王某在事故發生后棄車離開事故現場,然后讓同事報警,撥打緊急電話,并于當晚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隨后賠償受害人家屬經濟損失。上述行為表明,原告王某不具備逃避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的救助義務或責任的動機,因此不構成法律意義上和通常意義上的“逃逸”。
至于被告辯稱,交警部門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原告行為為“棄車逃逸”,符合保險合同責任免除條款規定的保險人免責條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八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對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出具的交通事故確認書的相應證明力進行審查確認,但有相反證據證明的除外可以被推翻。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實質上是對交通事故因果關系和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法院應當確認其相應的證據力。但是,本案道路交通事故認定中對“逃逸”的表述,不能與法律上對“逃逸”性質的理解相悖,不能認定證明力。根據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雖然原告王某在事故發生后棄車離開事故現場,但不存在行為人“未依法采取措施”或合同中所述“故意毀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情形。被告認定原告的行為為“逃逸”,不具備逃逸的前提條件,不符合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的目的和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因此,被告要求免除保險責任的主張站不住腳,不予受理。
綜上所述,投保車輛在保險期間給第三人造成人身、財產損失的,原告有權按照合同約定獲得賠償。被告應當依照法律和合同的規定,在賠償責任限額內賠償原告賠償的第三人損失和投保車輛損失。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楊勇軍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山東統河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原濟南軍區空軍法律顧問處主任、司法辦主任,空軍優秀律師,中共黨員,曾任濟南軍區空軍法律顧問處主任、濟南軍區空軍政治部司法辦主任,擔任多個機關事業單位法律顧問,多次參與重大建設項目合同審查,在軍隊期間每年帶領法律骨干深入基層部隊開展法制教育,本人多次被空軍表彰為“優秀律師”,多次被市、區司法行政部門評為優秀律師,所領導的法律顧問處多次被空軍評為“先進法律顧問處”。已有十多年執業經歷,涉及民事、刑事、行政等各類案件,法律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曾在中國軍法、山東法制報、法制與社會、天涯論壇、今日頭條等多家報刊網絡發表文章。
月底離職不給工資合法嗎
2021-02-09船舶碰撞損害賠償如何計算
2020-12-10學車引發車禍,賠償責任該由誰承擔
2021-01-10新婚姻法訴訟離婚財產分割
2021-02-11申請回避是指什么
2020-11-14繼承權的放棄有什么要求
2020-12-23實習期的員工辭職書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11勞動爭議管轄異議
2020-11-29以房養老保險方式是不是合法的
2021-02-03保險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1-01-21保險公司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是什么
2021-02-14保險經紀人經營業務是什么
2021-01-29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什么方式流轉
2020-11-16劃撥土地可以辦理他項權證嗎
2020-12-31土地流轉合同協議書
2021-02-21拆遷有什么獎勵政策,到拆遷尾聲了這些獎勵政策還有嗎
2020-11-16用宅基地辦企業拆遷如何補償
2021-02-24房屋拆遷要如何進行安置
2021-02-14株洲市文化路段國有土地證私房拆遷補償標準
2020-11-19國家拆遷賠償標準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