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或有事項作為一種特殊的不確定事件,在企業日常經濟活動中越來越普遍,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為了充分披露或有事項對企業財務狀況的潛在影響,使報表使用者能夠獲得更加充分、詳細的相關信息,確保會計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在原有準則的基礎上,對或有事項的確認、計量和披露作了相應的修改和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
修訂后的或有事項新標準可以從以下幾點理解:
<1。新舊會計準則的差異
1.1新舊會計準則的適用范圍不同
新舊會計準則涉及建造合同、所得稅、企業合并、租賃、原保險合同、再保險合同等形成的或有事項,并嘗試適用于其他會計準則。
1.2估計負債的計量。在舊準則中,負債只進行初始計量,即根據履行相關現時義務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新準則將預計負債的計量分為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初始計量按履行相關現時義務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進行,并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后續計量是指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對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進行復核。有客觀證據表明賬面價值不能真實反映當前最佳估計數的,應當相應調整。此外,新準則規定,企業擬執行的虧損合同和承擔的重組義務,符合預計負債確認條件的,應當確認為預計負債。但是,這在舊的指導方針中沒有明確規定。
2.新舊會計準則的趨同規定了新舊會計準則存在后續計量問題。因此,當新舊會計準則趨同時,有必要對預計負債進行核對。有客觀證據表明賬面價值不能真實反映當前最佳估計數的,應當作出相應調整。如果賬面價值過低,差額應計入損益。如果賬面價值過高,差額也應計入權益。新準則對權益、損益、資產結構等經濟問題的影響由于新舊準則原則上沒有變化,新準則對權益、損益、資產結構等經濟問題影響不大。
對或有事項的確認、計量和披露進行逐一說明,以加深對新準則的掌握。
3.1或有事項的概念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形成的不確定事項,其結果只能由某些未來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來決定。一般或有事項主要包括:未決訴訟或仲裁、債務擔保、產品質量保證(含產品安全保證)、承諾、損失合同、重組義務、商業承兌匯票背書、轉讓或貼現等,虧損合同和重組義務是新準則的特殊規定。
3.2或有事項的確認和計量
(1)或有事項的確認。與或有事項相關的義務同時滿足下列三個條件的,確認為預計負債:
①該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而不是潛在義務。例如,在一項專利權的使用糾紛中,如果確定該公司侵犯了其他公司的專利權,就會產生目前的義務。另一個例子是,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公司的違約行為給對方造成了經濟損失,被告上了法庭。因為違約已經發生,他應該承擔相應的現時義務。(2) 履行義務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在確定或有事項時,通常需要對其發生的概率進行分析和判斷。(3) 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2)或有事項的計量。或有事項的計量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是最佳估計數的確定;二是預期報酬的處理。
①最佳估計數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預計負債按照履行相關現時義務所需費用的最佳估計數進行初始計量。如果所需支出存在一個連續的范圍,且該范圍內出現各種結果的可能性相同,則應根據該范圍內的中間值確定最佳估計數。如a公司認為賠償金額可能在50萬元至70萬元之間,且在此范圍內出現各種結果的可能性相同,則按其中值確定60萬元的預計負債。
②企業清償預計負債所需支出的全部或部分預計由第三方補償的,補償金額在基本確定能夠收到時確認為資產。在確定賠償金額時,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能夠收到“基本確認”的情況下,才能確認賠償金額,即當發生概率大于95%時,賠償金額才能計入賬目。補償金額應當單獨確認為資產,即計入“其他應收款”科目,不能直接沖減“預計負債”。確認和記錄的金額不得超過預計負債的金額。如果確認的補償金額超過預計負債金額,則利潤為正,等于確認或有資產,這違反了謹慎性原則。(3)待執行合同和企業重組形成的或有事項的確認和計量。
新準則特別強調了合同履行和企業改制形成的或有事項,這是新增加的內容。這里有一個特別的解釋。
①待執行合同形成或有事項的確認和計量。待履行合同,是指合同各方尚未履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義務的合同。
例如,企業與其他企業簽訂的商品銷售合同、勞務供應合同、資產使用權轉讓合同、租賃合同等均為待決合同。待執行合同不屬于或有事項準則的內容。只有當被執行的合同成為損失合同時,才應作為或有事項的判斷標準。損失合同分為兩種情形:當履行合同義務過程中發生的成本可能超過預期的經濟利益時,被執行的合同成為損失合同。此時,如果與合同相關的義務可以撤銷而不需要任何補償,則通常不存在現時義務,不應確認預計負債。將要執行的合同成為損失合同,且該損失合同產生的義務滿足或有事項確認條件的,確認為預計負債。如果與合同有關的義務不能撤銷,企業就具有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資產和金額能夠可靠計量的,確認預計負債。
②企業重組形成的或有事項的確認和計量。
企業承擔的重組義務符合或有事項確認條件的,確認為預計負債。企業應當根據與重組有關的直接費用確定預計負債的金額。直接支出不包括崗前培訓、營銷、新系統和營銷網絡投資。同時存在下列情形的,表明企業承擔了重組義務:有詳細、正式的重組方案,包括重組所涉及的業務、主要地點、需要補償的職工人數、崗位性質、估計數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破壞軍人婚姻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21論商業誹謗行為及其民事法律制裁
2020-11-19受托人管理國有金融資本的主要義務有哪些
2020-11-29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在偵查階段可以羈押多長時間
2021-03-10保證的方式及先訴抗辯權
2020-11-21工傷事故多久終止合同
2021-03-11競業限制沒有補償還存在嗎
2020-11-15貪污罪與挪用公款、挪用資金罪之異同
2021-02-12勞動糾紛需要用到哪些法律
2021-01-19飛機延誤什么時候給賠償
2021-01-25投保之后的注意事項
2020-11-16保險合同的中止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24保險合同疑義條款如何解釋
2021-02-12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2021-02-10負責保險業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是哪一個
2020-12-03保險的基本原則有什么
2021-03-14賠款準備金 ClaimReserve
2020-11-28土地承包合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解除呢
2021-02-10土地承包權繼承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21土地轉讓流程有哪些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