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不得留置的動產,不予留置。本條是對留置權適用范圍的限制性規定。立法背景關于留置權的適用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八十四條規定:“債務人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合同等原因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享有留置權。法律可以保留的其他合同,適用前款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不應當保留的事項。”在物權法的起草過程中,對于是否保留《擔保法》的規定,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為了避免留置權的濫用,應當保留《擔保法》的這一規定,即只有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合同等法律可以保留的合同所產生的債權才能適用留置權。有人認為《擔保法》規定的留置權范圍過窄,不符合經濟實踐的需要,不利于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應當擴大范圍。物權法采納了后一種觀點。應該說,《擔保法》制定時,我國市場經濟剛剛起步,市場經濟的相關法律制度還不完善,一套有序的市場經濟體系尚未形成,規定留置權適用范圍狹窄是適當的。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相關市場規則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將留置權的范圍擴大到無因管理、倉儲合同和其他服務合同產生的債權是必要和適當的。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留置權立法來看,對留置權的適用范圍幾乎沒有一一列舉。因此,《物權法》沒有明確列出留置權的適用范圍,而只是在本條中限定了留置權的適用范圍,并規定了兩種不留置的情形。只要不屬于這兩種情形,并且符合留置權的條件,留置權就可以成立。首先,法律規定不得留置的,從其規定。法律基于公序良俗等原因明確規定某些情形不能保留或者某些財產不能保留的,依照法律規定不設立留置權。第二,如果雙方同意不拘留,則應按照協議執行。對于當事人明確約定不留置的動產,留置權不能成立。如合同當事人事先約定排除留置權的,定作人未向承包人支付報酬或者材料費的,承包人不得扣留已完成的工作成果,但應當根據債權的效力提起訴訟追償價款和違約金。留置權屬于法定擔保物權。法律之所以允許當事人通過協議排除留置權,主要是因為留置權的目的是基于公平原則。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有擔保債權的實現不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第三人的利益。如果債權人基于意思自治自愿放棄這一權利,法律自然不需要介入。有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八十四條。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同僅一方簽署是否構成要約
2020-12-16運輸合同中稅款由誰承擔
2020-11-22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 規范工傷保險行政案件審理
2021-02-06股權變更提交資料后能否撤銷
2021-02-18原產地標記需要申請嗎
2021-01-28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責任,股票可用于債權擔保嗎
2021-01-13房屋整改延期如何理賠
2020-11-10公司不續簽合同是否有賠償
2020-11-28原告不拿離婚調解書怎么辦
2021-01-18女方出軌男方提出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1-02-25工作期間腦出血如何賠償
2021-01-12購房簽合同需要什么材料,購房合同丟了怎么辦
2021-01-10小孩商場電梯受傷賠償應該找誰
2021-03-07離職后經濟補償金需納稅嗎
2021-01-01單位能否辭退拒絕加班的職工
2020-12-29人壽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1-02-23產品責任險的賠償問題如何處理
2021-03-15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1-07保險公司的不同形式有哪些
2020-12-30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相關內容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