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生勞動爭議,工人可自行與雇主協商解決,或邀請工會或其他第三方與雇主協商解決。此處的“第三方”可以是公司人員,也可以是公司外雙方信任的人員。協商解決成功后,雙方應簽署一份和解協議。當事人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另一方仍可以向組織申請調解,或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擴展補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條例》的規定,解決勞動爭議的方式是什么,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以采取以下四種方式和程序來解決其爭議:
I。通過談判解決。勞動爭議發生后,雙方應就爭議事項進行討論,以消除矛盾,找到解決爭議的辦法。當然,協商解決不是解決勞動爭議的必要程序,但國家承認當事人自行解決勞動爭議的方式。如果雙方不愿意協商或協商失敗,他們可以也有權申請調解或仲裁。企業調解。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如果企業通過調解達成協議,則應提供一份由雙方自愿履行的調解聲明(本協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申請之日起30日內未達成協議的,視為調解失敗。當事人可以在規定的60日至9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此外,當事人經調解達成協議后不愿調解或違約的,也可以直接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III。勞動爭議一般由所在行政區域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爭議單位和職工不屬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的,由職工雙方工資關系所在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處理。當事人對裁定不服的,應當在收到裁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定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裁定。當事人不服的,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按照人民法院的有關程序處理。首先,對雙方當事人進行民事調解。如果雙方就勞動爭議達成協議,法院將制定民事調解聲明。調解書送達當事人后,立即生效,與判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調解不成的,應當在指定期限內作出判決書。原告、被告一方對判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自收到判決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綜上所述,勞動爭議發生后,勞動者可以自行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或邀請工會或其他第三方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此外,如果協商不成,您可以申請勞動仲裁或法院判決。如果您對此有其他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范圍
2020-11-24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區別
2021-02-23政府采購監督部門可以設置集中采購機構嗎
2021-01-24物業服務合同糾紛都有哪些特點呢
2021-03-02公司地址異常能注銷嗎
2021-03-17護照辦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9責任免除是對誰承擔責任的限制
2020-12-31事實收養公證怎樣辦理
2021-03-02哪些情形下不適用繼續履行
2021-03-17擔保合同如何履行
2020-12-15土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
2020-12-03房屋預售應有哪些步驟
2021-03-12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車禍受害人對保險公司賠償不服該如何處理
2020-12-19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人身保險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內容
2020-12-24外資保險公司動用保證金情節嚴重如何處罰
2020-12-20高速路上追尾別人的責任需要聯系保險公司嗎
2021-01-29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