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不屬于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專利法》第六十九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一) 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
(二) 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并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制造、使用的;
(三) 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四) 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五) 為提供行政 審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以及專門為其制造、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
二、侵犯專利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行政責任
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罰款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還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
(二)民事責任
1、停止侵權,是指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根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處理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實施的專利侵權行為。
2、賠償損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專利權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所受到的損失或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3、消除影響。在侵權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給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商譽造成損害時,侵權行為人就應當采用適當的方式承擔消除影響的法律責任,承認自己的侵權行為,以達到消除對專利產品造成的不良影響。
(三)刑事責任
依照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應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專利侵權行為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兩類。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購買侵犯專利權的產品是否也侵權
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如何計算
使用侵犯專利權的產品是否屬于侵權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監事屬于董事會成員嗎
2021-01-05國內外的結婚程序
2021-03-06判刑后戶口是否要注銷
2021-02-02單位的資金可以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嗎
2021-02-15加工承攬合同糾紛被告方如何應訴
2021-01-01學校承擔校外學生受害責任嗎
2021-02-10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如何證明員工不愿意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3解除與終止勞動合同到底有什么區別
2020-11-18競業限制協議單位沒有蓋章有效嗎
2020-12-18勞動關系的概念
2020-12-29勞務派遣是否計算賠償年限
2021-01-20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2021-01-15海洋運輸貨物有幾種保險
2020-12-08也談《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01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保險公司拒賠
2020-11-28機動車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處理嗎
2020-12-13汽車改裝保險杠違法嗎
2021-02-22交通意外撞死人保險怎么賠償
2020-11-13補償性保險合同與給付性保險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