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不視為專利權侵權行為
《專利法》第六十九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一) 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
(二) 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并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制造、使用的;
(三) 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四) 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五) 為提供行政 審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以及專門為其制造、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
二、侵犯專利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行政責任
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罰款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還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
(二)民事責任
1、停止侵權,是指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根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處理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實施的專利侵權行為。
2、賠償損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專利權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所受到的損失或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3、消除影響。在侵權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給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商譽造成損害時,侵權行為人就應當采用適當的方式承擔消除影響的法律責任,承認自己的侵權行為,以達到消除對專利產品造成的不良影響。
(三)刑事責任
依照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應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專利侵權行為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兩類。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導致專利權終止的方法
請求宣告專利權無效的理由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賠償決定如何申請執行
2020-12-31前罪未執行能否認定累犯
2021-03-22居間人的法律責任
2021-03-03什么是轉繼承
2020-12-06霸王條款是合同欺詐嗎
2020-11-29炒地皮非法倒賣土地會受法律制裁嗎
2021-01-01原告財產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05勞動服務期的相關規定
2020-11-17處分以后能否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6簽訂勞務合同叫什么員工
2020-12-12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大學生見習期權益應由誰來保障
2020-11-17合同規定“可根據需要進行調崗”是否有效
2020-12-18中國保監會關于加強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險分入業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群文是什么
2021-01-13產品責任保險責任范圍
2021-02-08投保前最關心的有哪些事
2021-03-26對被保險人是否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存在爭議引發保險糾紛怎么辦
2021-01-18交通事故傷人后保險公司理賠流程
2020-11-18事故車停運,能要求保險公司賠償間接損失嗎
2020-11-09車子劃痕沒拍照保險公司給修嗎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