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雙重(或多重)勞動關系,通常意義上指勞動者在同一時期和兩個(或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我國現行法律對于雙重勞動關系是否允許存在、何種情況下可以存在并無明晰的規定,而是采取一種雖未禁止但不提倡的態度,試圖通過限制性的立法予以引導。《勞動合同法》第39條第(四)項規定,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91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同時,《勞動合同法》第69條規定,從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可以與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但是,后訂立的勞動合同不得影響先訂立的勞動合同的履行。由于雙重勞動關系在勞動力市場中的客觀存在,諸如在非全日制用工、靈活就業等情況下形成的雙重勞動關系。因此,現行法律采取了這樣一種限制性的立法試圖對其加以規制和引導。
本案中,甲某在向原用人單位A公司請病假的同時,又與案外人公司建立了為期一個半月的勞動關系;現有證據表明A公司對此并不知情,仍每月向甲某支付病假工資。在此期間,甲某與A公司和B公司同時存有勞動關系。需要指出的是,勞動者與新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并不意味著與原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自然終結。解除勞動合同作為一種法律行為,必須有明確的意思表示,而本案中無論是甲某抑或A公司均無解除勞動合同的意思表示。此外,法律也并未就雙重勞動關系的存在作出禁止性規定。因此,甲某與B公司建立勞動關系,并不代表其與A公司的勞動關系隨之終結。
盡管勞動法律法規未禁止雙重勞動關系的存在,然而本案中勞動者在向原用人單位請病假的同時與新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行為,無疑應當受到法律上的否定性評價。
首先,勞動者的這一行為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原用人單位在勞動者病假期間仍需承擔支付病假工資、繳納社保等義務,但勞動者卻隱瞞身體已經康復、能夠提供勞動的事實,與新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向新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無疑與誠實信用這一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悖。
其次,根據現行法律,原用人單位對勞動者與其他用人單位同時建立勞動關系的行為理應享有知情權和選擇權。本案中,勞動者并未履行向原用人單位的告知義務,造成原用人單位選擇權的喪失,導致對原用人單位的不公。
本案中,一審法院判決勞動者向原用人單位返還病假期間的工資。然而,一審判決返還工資的前提是認定勞動者在與新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時與原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即隨之解除,但根據前述該前提并不存在。因此,判決返還病假工資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
《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第55條的規定,勞動合同當事人違反勞動合同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給對方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該條之規定是合同法違約損害賠償這一基本原理在勞動法領域的體現,與《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亦不沖突。損害賠償是因合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而產生的一種民事責任,目的在于填補受損害方因違約行為所遭受的損害。在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負有向勞動者提供工作條件、勞動保護和勞動報酬等義務;與此同時,勞動者應接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并正常出勤提供勞動,這是勞動者應盡的忠實勤勉義務。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都應重視履行自身的基本合同義務,如有違反則應就其違約行為向對方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本案中,勞動者在向原用人單位請病假期間,至新用人單位工作,顯然違背了勞動者應盡的基本合同義務,理應向原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由于勞動者至新單位工作期間,原單位仍繼續向勞動者支付病假工資等,因此,損害賠償的數額可以參照原單位在此期間向勞動者發放的病假工資數額等而定。本案原用人單位的訴請雖然為返還病假工資,但從保障當事人訴權和避免訴累相衡平的角度,二審法院直接依據違約損害賠償請求權就本案所涉病假期間工資紛爭進行了處理。
案情簡介
甲某于2009年7月29日進入A公司工作。2009年9月7日,雙方簽訂一份勞動合同,約定合同期限為2009年7月29日至2010年7月28日。甲某入職時月工資5000元(稅前),另加通信費50元;2009年12月起調整為3412元(稅前);2010年3月起調整為2600元(稅前)。甲某在A公司工作至2010年5月30日,從6月1日起甲某向A公司請病假。同年9月1日,A公司向甲某發出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通知書記載:雙方的勞動合同將于2010年7月28日期限屆滿,但甲某在2010年6月向A公司提交病假單,A公司給予甲某三個月的醫療期,現已到三個月醫療期,公司決定不再續簽勞動合同,現通知甲某終止勞動合同,終止勞動合同的時間為2010年9月1日。甲某于9月6日收到A公司發出的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A公司一直向甲某支付工資。
2010年6月1日,甲某與B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期限自2010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13日。甲某因在擔任工作期間不能達到公司的目標,故在2010年7月14日被B公司辭退。
2011年9月27日,A公司就本案訴請事項向上海市松江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同年11月16日,該仲裁委員會以松勞人仲(2011)辦字第4097號裁決書作出裁決:A公司之仲裁請求不予支持。A公司因不服該裁決,故向法院提起訴訟。
案例選送: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訴爭焦點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對勞動者病假期間與其他公司建立勞動關系的行為如何進行法律認定。
法院判決
一審判決:一、甲某退還A公司2010年6月至2010年8月期間的病假工資4105元;二、駁回A公司的其余訴訟請求。
二審判決:一、維持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法院(2011)松民一(民)初字第9191號民事判決主文第二項;二、撤銷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法院(2011)松民一(民)初字第9191號民事判決主文第一項;三、上訴人甲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被上訴人A公司人民幣1900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危險駕駛罪屬于什么犯罪
2020-11-10林地耕地征收土地時如何認定
2021-02-12工傷中侵權人應當怎樣賠償被侵權人
2020-12-29公司章程能否對股東會的召開方式進行規定
2021-01-20岀資人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2020-12-04公職人員參與非法集資如何處罰
2020-11-12國際商事仲裁協議獨立性的理解與適用
2020-12-09剝奪政治權利作為一種附加刑主要包括哪些
2021-03-11無故毆打他人如何處罰
2021-01-13合同的保全包括哪幾種措施
2021-02-22電梯事故找誰賠付
2021-02-14工傷已經痊愈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6競業限制期間可否申請專利
2020-12-30試用期想離職公司不肯怎么辦
2021-02-27大學生見習期權益應由誰來保障
2020-11-17丟貨了公司就不發工資可以嗎
2020-12-25意外事故證明怎么寫才有法律效力
2021-01-22汽車車身險的保險責任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0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保險合同效力的變更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