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救濟途徑有以下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傷者通過工傷保險賠償案由獲得救濟。其依據為:
(1)《勞動法》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2)國務院《條例》第五十二條“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按照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定處理”;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之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六)》第六條“勞動者因為工傷、職業病,請求用人單位依法承擔給予工傷保險待遇的爭議,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后,當事人依法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二種觀點,是傷者直接通過一般民事損害賠償案由獲得救濟,其依據為: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八條“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2)《職業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條“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2、兩種救濟途徑的必經程序
上述兩種救濟途徑,傷者均應當通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工傷認定、勞動爭議申訴兩個環節。在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勞動爭議仲裁部門不予受理的情況下,傷者才可向法院起訴。因為,如果不考慮第三人原因致傷的情況,因工傷事故而發生的糾紛畢竟是勞動爭議糾紛,如《條例》第五十二條之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六)第六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之規定。而且,傷者在申訴或起訴前,應當作司法鑒定:一可以確定賠償金額,二可以確定申請時效或訴訟時效。前者的鑒定按一般人身損害傷殘鑒定標準、后者司法鑒定應當是按《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
就申請認定工傷的期限,其實法律中是有明確規定的,也就是申請人必須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期限來申請認定,如果超過期限再提出申請,那么可能就需要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了。其中單位申請認定要求在事故發生之后的30日之內申請認定,而要是勞動者自己申請認定的話,則在事故發生之后一年內申請認定。
去哪個部門做工傷認定 發生工傷能用醫保報銷嗎
申請工傷認定的程序
申請工傷認定的材料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盜用他人攝影照片屬于侵權嗎
2021-03-26意外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2結賬前產品問題拒絕付款可以向消協投訴嗎
2021-02-03醉酒駕駛有案底嗎
2021-01-22無性婚姻訴訟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3父母包辦婚姻會長久嗎,有哪些危害
2021-01-11宣告失蹤的鄉村醫生會被收回證書嗎
2021-03-01人身損害中的醫療費該如何認定
2020-11-12火災財產損失如何舉證
2020-11-15買房定金是否能退回
2020-12-24集資合作建房包括哪些條件
2020-12-01勞務合同書和入職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1-01-08企業停產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1-17勞務外包能否規避用人主體責任
2021-01-07勞動糾紛材料怎么寫
2020-12-20旅游人身意外險有什么規定
2021-01-14產品責任險中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03保險合同生效 意味著保險責任的開始嗎
2020-11-18人身保險的索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學生住院保險理賠嗎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