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勞動者因欺詐導致勞動合同無效,是否應當賠償給用人單位造成的損失?
2004年年底,“北大假博士”劉-志剛(曾用名劉*豪)偽造了北大的本科、碩士、博士學歷,應聘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以下簡稱鄭州航院)教師職位,該學院信以為真,即與劉-志剛商談招聘事宜。為了能讓劉-志剛畢業后到學院工作,鄭州航院決定讓其畢業前即可上班。2004年12月份,劉-志剛到鄭州航院上班,學院按博士生待遇支付給劉-志剛4萬元安家費,三個月工資6000元,并分配120平方米住房一套。劉-志剛上班后,多次以自己是北大博士為由,要求提高待遇,不斷和學院提出需要配置電腦、打印機和科研啟動資金等要求。鄭州航院經向北京大學查詢,發現受騙遂向公安機關報案。法院最終以詐騙罪判決劉-志剛3年6個月有期徒刑并處罰金4000元。
此案涉及了勞動合同無效的“認定”和“處理”兩個問題。根據《勞動法》第十八條、《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的規定,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對于“欺詐”勞動部解釋為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當事人虛假的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的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行為。無論是用人單位欺詐勞動者還是勞動者欺詐用人單位,都會導致合同無效。本案中劉-志剛的行為無疑符合欺詐的特征。他與鄭州航院的勞動合同應認定為無效合同。那么接下來該怎么處理因無效合同而產生的勞動關系呢?
法院審理認為,劉-志剛虛構自己北京大學在讀博士生的身份,騙取鄭州航院按照博士生待遇給其4萬余元的安家費及工資,其向被騙單位出具的是“收條”而非“借條”,后又繼續向被騙單位提出高額的安家費、科研經費、工資及福利待遇等要求,足以證明劉-志剛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財物之目的,其行為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其勞動關系是一個不被保護的假關系,應返還和承擔用人單位造成的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結婚公證書有效期是多久
2020-11-19斷絕親子關系要登報嗎
2021-03-23失能老人怎么照顧贍養
2021-02-06合同債權質押制度具有哪些法律效應
2021-03-22電梯事故找誰賠付
2021-02-14市場運作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1-16勞動合同能隨意變更嗎?
2020-11-17工作未滿兩年被裁員怎么補償
2021-03-20終身壽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8人身意外險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0-11-13產品責任糾紛歸責與舉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4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糾紛中的保險標的物所在地
2020-11-27交通事故中從車上摔下的是否屬于交強險中規定的第三者
2021-01-07小學生被踢后身亡保險是否賠付
2020-11-13保險單證的信息要素有哪些
2021-03-05保險公司違規理賠怎么處理
2021-01-16第三者責任保險是如何賠償的
2021-02-13發生保險糾紛時應怎么辦
2021-02-02超載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投保人告知義務解析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