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公訴案件一審庭審程序
(一)審判長宣布開庭
(1)審判長宣布開庭,傳被告人到庭,查明被告人下列情況:
①姓名、出生年月、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職業(yè)、住址;或者單位的名稱、住所地、訴訟代表人的姓名、職務。
②是否受到過法律處分及處分的種類、時間。
③是否被采取強制措施及強制措施的種類、時間。
④收到人民檢察院起訴書副本的日期;附帶民事訴訟的,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收到民事訴狀的日期。
(2)審判長宣布案件的來源、起訴的案由、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和被告人的姓名(名稱)及是否公開審理。對于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3)審判長宣布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的名單。
(4)審判長告知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在法庭審理過程中依法享有下列訴訟權利:
①可以申請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回避;
②可以提出證據(jù),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jù)、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檢查;
③被告人可以自行辯護;
④被告人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后作最后的陳述。
(5)審判長分別詢問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申請回避,申請何人回避和申請回避的理由。如果當事人、法定代理人申請審判人員、出庭支持公訴的檢察人員回避,合議庭認為符合法定情形的,應當依照有關回避的規(guī)定處理;認為不符合法定情形的,應當當庭駁回,繼續(xù)法庭審理。如果申請回避人當庭申請復議,合議庭應當宣布休庭,待作出復議決定后,決定是否繼續(xù)法庭審理。
同意或者駁回回避申請的決定及復議決定,由審判長宣布,并說明理由。必要時,也可以由院長到庭宣布。
對于共同犯罪案件,應將各被告人同時傳喚到庭,逐一查明身份及基本情況后,集中宣布上述事項和被告人在法庭審理過程中享有的權利,詢問是否申請回避,以避免重復,節(jié)省開庭時間。
(二)審判長宣布開始法庭調查
1.公訴人宣讀起訴書
審判長宣布法庭調查開始后,應當首先由公訴人宣讀起訴書;有附帶民事訴訟的,再由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宣讀附帶民事訴狀。
宣讀起訴書時,如果一案有數(shù)名被告人,應同時在場。
2.被告人、被害人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分別進行陳述
起訴書指控的被告人的犯罪事實為兩起以上的,法庭調查時,一般應當就每一起犯罪事實分別進行。在審判長主持下,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分別進行陳述。
3.訊問、發(fā)問被告人、被害人
(1)公訴人訊問被告人。在審判長主持下,公訴人可以就起訴書中指控的犯罪事實訊問被告人。訊問目的是揭露、證實犯罪,支持其指控,使審判員對其指控的犯罪事實清楚明了。訊問被告人,應當避免可能影響陳述客觀事實的誘導性訊問以及其他不當訊問。
(2)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經(jīng)審判長準許,可以就公訴人訊問的情況進行補充性發(fā)問;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訴訟代理人經(jīng)審判長準許,可以就附帶民事訴訟部分的事實向被告人發(fā)問;經(jīng)審判長準許,被告人的辯護人及法定代理人或者訴訟代理人可以在控訴一方就某一具體問題訊問完畢后向被告人發(fā)問。
(3)控辯雙方經(jīng)審判長準許,可以向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發(fā)問。
對于共同犯罪案件中的被告人,應當分別進行訊問。合議庭認為必要時,可以傳喚共同被告人同時到庭對質。
審判長對于控辯雙方訊問、發(fā)問被告人、被害人和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被告人的內容與本案無關或者訊問、發(fā)問的方式不當?shù)模瑧斨浦埂?/p>
對于控辯雙方認為對方訊問或者發(fā)問的內容與本案無關或者訊問、發(fā)問的方式不當并提出異議的,審判長應當判明情況予以支持或者駁回。
(4)審判人員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向被告人、被害人及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被告人訊問或者發(fā)問。
4.出示、核實證據(jù)
刑事案件中證據(jù)只有經(jīng)過舉證、質證程序后,當庭查證核實才能成為定案的根據(jù)。
(1)舉證的順序
①根據(jù)控訴方承擔舉證責任的證據(jù)規(guī)則,公訴人對每一起指控的犯罪事實都應向法庭舉證。因此,核查證據(jù)應從控方向法庭舉證開始。對指控的每一起案件事實,經(jīng)審判長準許,公訴人可以提請審判長傳喚證人、鑒定人和勘驗、檢查筆錄制作人出庭作證,或者出示證據(jù),宣讀未到庭的被害人、證人、鑒定人和勘驗、檢查筆錄制作人的書面陳述、證言、鑒定結論及勘驗、檢查筆錄。
②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和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經(jīng)審判長準許,也可以分別提請傳喚尚未出庭作證的證人、鑒定人和勘驗、檢查筆錄制作人出庭作證,或者出示公訴人未出示的證據(jù),宣讀未宣讀的書面證人證言、鑒定結論及勘驗、檢查筆錄。
③被告人、辯護人、法定代理人經(jīng)審判長準許,可以在起訴一方舉證后,分別提請傳喚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或者出示證據(jù)、宣讀未到庭的證人的書面證言、鑒定人的鑒定結論。
(2)質證的順序
①詢問證人、鑒定人。證人到庭后,審判人員應當先核實證人的身份、與當事人以及本案的關系,告知證人應當如實地提供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要負的法律責任。證人作證前,應當在如實作證的保證書上簽名。
向證人發(fā)問,應當先由提請傳喚的一方進行;發(fā)問完畢后,對方經(jīng)審判長準許,也可以發(fā)問。詢問證人應當遵循以下規(guī)則:詢問的內容應當與案件事實相關;不得以誘導方式提問;不得威脅證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北京個人出租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2-02涉外離婚子女撫養(yǎng)問題的解決,孩子撫養(yǎng)費有哪些標準
2021-02-09在哪里辦理結婚手續(xù)
2021-01-07法院達成調解會影響征信嗎
2020-11-09企業(yè)單方面解約應如何賠償
2020-11-23女兒和孫子誰的繼承權大
2021-02-24交通事故單位如何賠償
2021-01-25公司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0-11-18家政服務人員受傷能適用雇傭損害關系索賠嗎
2021-03-05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海洋貨物運輸保險索賠期限
2021-01-1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賠償案
2021-01-28車險理賠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07交通事故被保險人無責,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0-12-18專家提醒: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6保險法關于理賠的規(guī)定有哪些
2021-01-10拆遷中央空調能否賠償
2020-11-08拆遷是否需要復議前置
2021-01-08因地鐵拆遷,拆遷補償不合理,可以拒絕拆遷嗎
2020-12-16賓館拆遷,可以拿到哪些補償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