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規定,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并提出答辯狀;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解釋》第26條規定被告在提出答辯狀時一并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依據,實際上是要求被告在庭審前進行“證據開示”。確立證據開示制度的意義在于保證訴訟的公正與效率。在行政訴訟中,如果被告只提交答辯狀而不提供證據,或者故意拖延提供證據,就會使原告無暇準備反證,或者無機會辯駁,這對原告顯屬不公;另外,如果被告在庭審中不斷地提供證據,人民法院需中斷開庭以核實各種突然情況,就會造成訴訟拖延,影響行政審判效率,而且使集中審理難以實現,反過來又影響庭審的質量。此外,拖延舉證時間,也會給被告事后補充收集證據提供很多機會,不利于監督行政機關遵循“先取證,后裁決”的程序規則。
因此,被告在提交答辯狀時,應當一并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此后提供的證據都構成“突襲證據”,人民法院不應予以采納。
(二)舉證時限屆滿后被告能否補充證據
《行政訴訟法》第33條規定:“在訴訟過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按照“先取證,后裁決”規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只能由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證明。如果被告在具體行政行為作出以后還需要補充調查收集證據,恰恰說明其在行政程序中沒有遵循“先取證,后裁決”的規則。被告舉證應當在法定的舉證時限屆滿以前完成,而不能在舉證時限屆滿以后再補充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解釋》第28條的規定中,筆者認為,該條款第(一)項的規定并不屬于補充證據,因為被告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證據,只是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而已;至于第(二)項的規定,屬于可以補充證據的特殊情形。當原告在訴訟過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實施行政行為過程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的,這時應當給予被告行政機關收集作為反證的證據的權利。當然,被告在此情況下補充證據,仍然需要取得人民法院的同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 堅 律師,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聘用講師,執業于浙江合德律師事務所。早年畢業于云南大學,以優異的專業成績獲得法學、金融學雙學位,王堅律師經過全面系統法律理論和律師職業培訓,理論功底扎實。實踐中,具備全面系統的法律專業知識,熟悉訴訟、仲裁等法律程序,執業五年以來,先后辦理四百多件各類民商事、刑事案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辦案經驗。擅長領域:保險、銀行、證券、物流、建筑工程、商品房糾紛,以及刑事辯護、交通事故等人身損害糾紛、各類經濟合同糾紛,曾辦理過多項涉及公司的非訴案件,擔任多家企業常年法律顧問。勤勉盡責,誠實守信,為您提供優質高效的專業法律服務。
房價上漲賣方違約應該怎樣維權
2021-02-21有關機構拖欠老人養老金怎么辦
2020-11-20健康證明怎么寫,健康證明模板有哪些
2020-11-18如何獲得商標的商標權
2021-01-23一般保證連帶共同被告
2021-03-13留置時間不能超過多長時間
2020-12-03民事訴訟中法院應當再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16離婚需要多長時間
2020-11-24離婚共同債務是否繳納訴訟費
2021-01-27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確定
2021-01-15勞動合同是否應當約定底薪
2020-11-23合同已實際解除應否確認效力
2021-01-25單位違約怎么解除合同
2021-03-19學生在校時受傷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2-08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保險合同糾紛案例分析有什么
2021-02-21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差別有哪些
2020-11-20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依照“城市”還是“農村”
2020-12-14公司拆遷補償款用現金行嗎
2020-12-27多年居住的房子被拆遷方說是“違建”,拆除的法定程序是什么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