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侵犯知識產權罪?
侵犯知識產權罪是指違反知識產權保護法規,未經知識產權所有人許可,非法利用其知識產權,侵犯國家對知識產權的管理秩序和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情節嚴重的行為。中國對知識產權犯罪的規定過去僅分散見于《商標法》、《專利法》以及全國人大頒布的《關于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的補充規定》和《關于懲治侵犯著作權的犯罪的決定》中,并沒有將其認定為獨立的犯罪類別。
二、侵犯知識產權罪內容有哪些?
侵犯知識產權罪包括: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或者銷售非法制造注冊商標標識罪;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制品罪;假冒專利罪;侵犯商業秘密罪。知識產權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智力成果,包括專利權 、商標權、著作權等。
基本策略
1,一是共同犯罪缺乏具體規定。調查發現,對共同犯罪人員定罪量刑存在分歧的原因主要在于對“犯罪情節較輕”、“情節顯著輕微”的把握不一。對于銷售偽劣產品罪等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很多幫助犯雖對主犯行為持一定的放任心態,但僅限于收取定期租金、運輸費、加工費或固定工資,與非法獲得數額無關,因此,我們認為,應堅持罪刑法定原則,對其不宜一概作共犯處理。
2,二是定罪量刑規則不同。侵犯商標權犯罪與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非法經營罪交叉競合。三罪交叉競合情況集中于假煙、假酒、假藥類案件,此類案件占侵犯商標權犯罪案件總數近三成。根據有關規定,以上罪名競合時應擇一重罪處罰。但從判決情況看,此類案件的定性仍有較大差異。對同一種犯罪行為適用不同罪名影響到法律的權威性與嚴肅性。此類案件案情各異,有的屬于產品真偽問題、有的屬于商標問題、有的屬于經營資格問題。對此,我們建議將產品真偽鑒定作為前置程序,并根據鑒定結論準確梳理交叉競合關系,正確區分典型構成與近似構成。
3,三是管轄設置不盡合理。調查顯示,侵犯知識產權案件的管轄規則由于犯罪集團化、網絡化等趨勢,產生了諸多弊端,導致此類案件出現管轄缺位,立法與實踐需要脫節,加之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致使部分犯罪分子無法被追究刑事責任。對此,我們建議將主要犯罪地或犯罪后果最嚴重地原則作為管轄依據,具體可參照高法《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的前提是什么
2020-11-11集體企業改制后對職工如何安置
2020-12-08主債務涉及刑事犯罪擔保有效嗎
2021-01-04連帶責任人是否當然享有追償權
2020-11-28審查合同包括哪幾個方面?
2020-12-10孫子能替奶奶打贍養費官司嗎
2020-11-25合同約定復利計算利息到期不付可以要求支付嗎
2021-03-24闖紅燈有哪幾種情況
2021-02-06內部調崗定義
2020-12-28在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1-13勞動糾紛需要用到哪些法律
2021-01-19意外事故證明怎么寫才有法律效力
2021-01-22貨物運輸途中滅失,代辦托運人需要賠償嗎
2021-01-03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有哪些區別
2021-01-01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
2020-12-23獲賠17萬 隨州國壽新簡身險理賠第一單
2021-02-02保險業內涉及非法集資的應該怎樣處理
2020-12-10網絡銷售的技術手段是什么
2021-01-26兩妻爭保險金受益權:誰能收益
2021-02-06對保險代理人的禁止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