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權行為的特征有哪些?
在各種責任形式中,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這幾種責任的承擔,均不能以實際造成他人的財產或人身損害為前提,只要受害人的財產、人身或其他權利遭到侵害、面臨危險或受到妨礙,即可要求行為人承擔此幾項責任;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做、更換這幾種責任的承擔只以財產受到侵害為前提;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和賠禮道歉這幾種責任的承擔通常僅以人身權或知識產權受到侵害為前提。而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既可以以他人財產受到損害為前提,也可以以他人的人身受到損害為前提。
2、損害賠償以給付金錢或實物財產為內容
在其他責任形式中,侵權行為人不存在向受害人給付金錢的問題;即使以實物財產賠付,該財產也應屬于侵權行為人所有。而在返還財產的責任形式中,侵權人向受害人返還的財產本來就屬于受害人所有或管理。
3、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受各種因素的制約
其他形式的責任,在實際承擔時較為簡單,易于操作。而損害賠償責任在實際承擔時卻較為復雜,通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要考慮到賠償的范圍、賠償數額的計算、侵權人和受害人的經濟狀況,在故意侵權中,還要考慮到懲罰性賠償,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規定等。
二、侵權損害賠償標準有哪些?
1、首先,從經濟等價規律來看,該規律要求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后果要付出同等的代價,該代價和受害人應得的代價大致相等。對價始終是決定賠償的基本要件。
2、其次,從“等價有償”這一民法的基本原則來看,根據這一原則,一方面,在合法的經濟活動中,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以外,取得他人財產利益的一方應當向對方給付相應的價款或者其他財產利益;另一方面,在違法的民事活動中,行為人對因其行為引起的損失必須賠償,而且,賠償范圍應與損失范圍相一致。
3、再次,從“損害賠償”自身來看,所謂“賠償”意為“補償”、“填補”,“損害賠償”即指通過補償受害人因侵權行為所遭受的損失,使受損害的權利恢復到侵權以前的狀態。由此可知,只有侵權人給權利人造成的實際損害(包括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作為損害賠償的標準才能同時滿足上述要求。確立了這一標準,就為爾后的損害賠償的范圍與賠償數額的科學認定提供了公平合理的客觀經濟基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翻墻上網是違法行為嗎
2021-02-17責任免除是對誰承擔責任的限制
2020-12-31離婚調解怎么進行
2021-01-05怎么界定夫妻共同財產
2020-12-06女方扔下哺乳期孩子違法嗎
2021-02-09訴訟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1-01判決生效后還能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6交通事故賠償款對方不給怎么辦
2021-01-12工廠集資房轉賣需要什么手續
2020-12-13斷絕父子關系能分家產嗎
2021-01-11借貸糾紛夫妻是否共同賠償
2020-11-15行政處罰多久可以取
2020-12-18什么是查封,對于查封法律有什么樣的規定
2020-11-11承諾書是否為合同性質
2021-03-14土地確權后還能建房嗎
2020-12-17購房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08如何保障老年人的住房
2021-02-23競業限制期限是多久
2021-03-08試用期離職扣除成本培訓費違法嗎
2020-11-14國家規定實習期多長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