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有著什么特點嗎
(一)保護的對象是公共利益
傳統(tǒng)訴訟,強調對私益的保護。但公益訴訟中“訴的利益”是公共利益。正如小島武司所說,這種新型的訴訟之所以不同于傳統(tǒng)的訴訟模式,乃在于傳統(tǒng)的訴訟旨在實現(xiàn)并最大限度地保護與個人相關的“私益”,但人們卻通常會忽視“公共利益”,這種站在公共立場大力倡導公共利益的新型的訴訟模式就是為了糾正這種不平衡而產(chǎn)生的。典型的公益訴訟是“主觀為他人、客觀為他人”的訴訟類型。有學者認為,公益訴訟并不必然要求原告起訴的目的是出于保護公共利益的需要,只要民事訴訟所審理的問題超越了案件當事人,而影響到公眾的利益就應算作是公益訴訟。“主觀為自已,客觀為他人”的訴訟也屬于公益訴訟。
(二)起訴的主體日趨多元
公益訴訟是從權利保護的角度出發(fā),為了保障眾人的權利,而構思出的一種供社會弱者利用的制度。并不要求原告必須與訴訟有法律上直接的利害關系。英美法系國家在公益訴訟制度方面沒有過多預設的理論框架的束縛,對于起訴主體的規(guī)定采取較為開放的姿態(tài)。特別是美國,公民在公益訴訟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大陸法系國家受制于當事人適格理論,在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的范圍比較謹慎和保守,普遍限制公民提起公益訴訟的權利。但總體來說,各國對公益訴訟起訴主體的規(guī)定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賦予檢察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提起公益訴訟的權利,已成為一種趨勢。
(三)目的的預防性
傳統(tǒng)的訴訟具有事后性,是原告在實體權利受到侵害時要求司法機關進行救濟和保護,讓被告對過去的錯誤行為付出代價。訴訟的功能體現(xiàn)為修復和防范,訴訟主體在其中主要是被動的需要保護者。公益訴訟除了事后救助這一功能外,還具備預防性,防患于未然,使公共利益遭受未來的損害。印度的一位法官在一起案件中指出,“帶有法院可以為一部分或者社會全體產(chǎn)生有效救濟預期的訴訟才是公益訴訟,因此,那種意圖為人們好奇心的滿足而提起的訴訟不能被看作是公益訴訟。”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wǎng)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工傷鑒定腦震蕩能評傷殘嗎
2020-12-06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如何避免事故
2021-03-17交通事故賠償調解賠多少錢
2021-03-21假釋考驗期從什么時候開始算
2021-02-02侵權損害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15交通事故司法鑒定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基準價
2020-12-27小區(qū)衛(wèi)生差可以拒交物業(yè)費嗎
2020-12-29患病醫(y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2-05雙方的合同什么情況下表示已經(jīng)成立
2021-01-04合同債權質押的要點有哪些
2021-01-15小學生課間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06中層管理人員簽訂競業(yè)限制有效嗎
2021-02-25勞動者想離職后可否獲得經(jīng)濟補償
2021-03-12建筑公司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1-03-23試用期離職十天還沒發(fā)工資怎么辦
2020-12-07勞動爭議管轄權包括哪些內(nèi)容
2020-11-21人壽保險金給付方式有幾種,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
2021-02-17人身意外險保險費多少錢
2020-12-07公眾責任險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0-12-30“拼車”發(fā)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