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員工未簽訂勞動合同私自離職是否合法?
不合法,單位沒有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員工要離職,也要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履行離職程序,辦理好離職手續,進行交接,并保留相關證據,那樣才可以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自動離職,反而讓自己比較被動。
如果依法提出離職,單位不予辦理離職的,當事人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申訴和舉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和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單位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不是當事人可以立即解除勞動關系的情形,通常解除勞動合同,有幾種條件:
1、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3、用人單位有勞動合同法規定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4、勞動者有勞動合同法規定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因此,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提前向單位申請離職,也可以與單位協商,如果單位有違法情形的,可以直接離職。
離職時,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并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同時可以以未簽訂勞動合同提出雙倍工資賠償。
二、非正常離職的后果是什么?
自動離職是指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時不履行解除手續,擅自出走離崗,或者解除手續沒有辦理完畢而離開單位。
用人單位對擅自離職的職工可按曠工處理,給予除名。按照國家規定,自動離職的勞動者不享受任何待遇(企業將有權停止繼續繳納自離職工的社保及公積金)。
不辦離職手續,不能讓單位完成相應的工作交接、有序進行工作任務的相應調整,可能會給單位造成相應的損失。建議你提供書面申請說明具體情況,正常離職;如果因個人緊急原因建議與所在單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私自離職的這種做法都是非常無知的,因為在勞動合同法當中也沒有規定不簽勞動合同是員工可以當時就離職的法定原因。而且私自離職是很有可能給用人單位造成相關的損失的,在這種情況下本身員工可以針對不簽勞動合同的做法索要賠償,反而還落得被公司追償的境地。
勞動合同法司法解釋一全文
《勞動合同法》中的經濟補償標準
簽勞動合同注意事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游團強迫購物維權途徑有哪些
2021-03-11耳朵十級傷殘鑒定標準
2021-03-22雙倍退回定金合同還需要履行嗎
2020-12-20夫妻可以為對方做擔保人嗎
2020-12-08用人單位如何發錄用通知
2021-01-16如果公司倒閉了怎么追究損失
2021-01-17銀行不按勞務合同履行工作怎么辦
2021-02-28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轉移的規定
2020-12-28家庭財產保險對哪些情況的財產損失承擔責任
2021-02-08如何完善保險人對免責條款的了解
2020-12-23車禍致殘該怎么理賠
2021-02-14投保人在投保時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12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21保險經紀人哪些情況下會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2021-02-08海上貨運保險承保范圍有哪些
2021-02-08保險經紀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責任分別是什么
2021-01-07國有林地承包經營有什么規定
2021-02-27轉讓土地使用辦理要求都有哪些
2021-01-16宅基地拆遷補償怎么給,是參考區片綜合地價嗎
2020-11-13棚戶區改造,應該怎么賠償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