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剖析外資企業非破產清算業務涉及到的最新法律規定,以及在相關實務中有待完善之處。
關鍵詞:解散事由自行清算強制清算
近兩年,在金融危機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下,一部分在華外資企業陸續撤離中國,這一過程中,只要是擬以合法的方式退出的外資企業,則必然要面對清算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探討和研究清算所涉及的法律適用及其相關問題就顯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一、清算的種類
公司清算分為破產清算和非破產清算。破產清算是指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被依法宣告破產時,由法院組成清算組對企業法人進行清理,并將破產財產分配給債權人,并最終消滅公司法人資格的程序;非破產清算則包括自行清算和強制清算。此文探討的正是“非破產清算”中的法律問題。
二、非破產清算的法律適用
國務院于2008年1月15日廢止了《外商投資企業清算辦法》。為指導地方商務部門做好外商投資企業解散和清算的工作,2008年5月,商務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資企業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依照該《意見》,今后外商投資企業的解散和清算工作應當按照公司法和外商投資法律、行政法規的相關規定辦理,外商投資法律和行政法規有特別規定而公司法未作詳細規定的,適用特別規定。即:
(一)、外商投資企業按照有關規定終止的,只須向審批機關報送提前解散申請書、企業權力機構(董事會、股東會或股東大會)關于提前解散企業的決議以及企業的批準證書和營業執照。審批機關收到相關材料后,于10個工作日內做出批準企業解散的批件。企業應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條,在批準解散之日起15日內成立清算組,依法開始清算(屬自行清算)。
(二)、而對于原《清算辦法》中容易產生糾紛和審批機關容易被指不作為的特別清算程序,則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條及《公司法》司法解釋(二)。股東有權直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解散(屬強制解散),待法院判決解散公司后,公司可自行清算或由法院組織進入強制清算程序。
總之,根據目前的法律規定,審批機關僅受理有關企業解散的申請,而不再對企業清算進行審批和介入具體清算過程。
三、非破產清算的解散情形及審批權限
非破產清算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是公司的解散,即,外資企業出現了導致公司解散的事由。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務部關于外商投資企業解散注銷登記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導致外資企業進入非破產清算的解散情形及其審批權限如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強制拆遷應當遵守的法定程序
2021-03-10自留地產生的侵權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14子女不贍養老人該如何
2020-12-25不屬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行使的職權的是
2021-01-09私人擔保如何解除
2021-01-19交通死亡補償費計算依據
2021-01-23合伙財產質押的主管機關是誰
2021-02-12累犯絕對不適用緩刑嗎
2020-12-05涉外婚姻律師收費標準
2020-11-23男方在女方孕期提離婚會凈身出戶嗎
2021-02-19青州律師土地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24如何委托律師購房
2021-02-05變更勞動合同內容要什么條件
2021-01-25車險索賠須知
2021-02-20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保險網簽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保險公司賠付交通費嗎
2020-12-20保險代理人跑了如何要回保險費
2021-03-23機動車掛靠運營,誰享有保險利益?
2021-02-10未盡提示和說明義務 保險免責條款屬無效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