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管”有必要,但過當造成對用戶隱私權的侵害。隱私權是自然人的一項重要的人格權,作為隱私權客體的隱私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人領域三大類。對隱私權的保護,世界上有三種模式、兩種方法,我國應建立隱私權的直接保護制度。網絡運營商對網絡用戶隱私權的侵害,是其濫用或不當使用網管權的結果,應通過立法或建立特別制度來加強對網絡用戶隱私權的保護。網管軟件對個人接入用戶進行實時“抓屏”和監控構成對隱私權的侵害,對單位內部員工在事先未告之的情況下進行實時“抓屏”和監控也構成對隱私權的侵害。主題詞:網絡運營商網絡用戶隱私權隱私權保護一、從某網管軟件說起21世紀是互聯網的世紀,上網在當前不但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而且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工具和手段。但是,互聯網作為除報刊書籍、廣播、電視之外的第四媒體,在一些情況下或在某些板快,如BBS、聊天室、文章評論部分、寄生的個人主頁等,具有相對較高的不可控性,因而就可能出現較多的侵權信息,對此,網絡運營商應當承擔一定的監管義務和責任,同時享有相應的權利。網絡運營商對網絡的監管,簡稱“網管”,往往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如過濾、刪除信息,切斷鏈接,登錄記錄,郵件查看,等等。但這樣就會產生另外一個的法律問題,即網絡運營商如果濫用或不當使用網管權,就會對網絡用戶的隱私權造成侵害。某網絡運營商新近開發了一個“網絡接入認證管理系統”,該系統的一個主要賣點是它具有一種對用戶端進行實時“抓屏”和監控的功能,即凡是通過該認證系統登錄在線的用戶和計算機,其屏幕顯示的內容隨時受到網絡管理員(網管員)的監視和攝錄。該認證系統擬在近期應用于本公司的網絡接入業務,同時向社會推介。值得肯定的是,該系統從源頭上、從技術上對網絡信息加強了監管,有利于分清網絡信息侵權責任,有可能杜絕網絡信息侵權行為,但矯枉過正,無論對于個人用戶還是單位內部用戶,都構成了對他人人格權主要是隱私權的侵害。1、一般說來,單位用戶對該認證系統的監控功能是比較肯定的,因為通過此功能,能夠對本單位員工應用計算機的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為崗位設置與考核、人員配備與控制提供依據。但是,從員工角度來說,由于計算機本身的特點和應用的普遍性,在個人專用的單位所有的計算機中,開辟有私人領域,存儲有私人信息,部分私人活動也借助其完成,對此所在單位也是默許的,因而對這些計算機進行實時“抓屏”和監控的結果,構成了對員工隱私權的侵害。單位對該侵權行為的抗辯理由是,員工在工作期間不得從事與工作無關的活動,實時“抓屏”和監控只局限于上班時間之內。2、個人用戶對于該認證系統無疑是強烈反對的,因為個人上網屬于私人活動和個人隱私,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加以干涉和侵害。網絡運營商的抗辯理由是,對網絡進行監控是為了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二、隱私權的概念及其法律保護上述認證系統是否侵害了網絡用戶的隱私權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探討一下隱私權的概念及其法律保護。(一)隱私權隱私權一詞最早是由美國法學家路*斯。**蒂斯和薩*爾。華-倫于1890年發表的一篇著名論文《隱私權》中提出的,演變至今,已成為一項公認的獨立的人格權。它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一種不愿或不便他人獲知或干涉的私人信息的支配和保護的人格權。隱私權的主體是個人,法人不應劃入主體范圍,因為隱私權的本意所要保護的是自然人的自由與人格尊嚴,法人的“隱私”屬于商業秘密;只有自然人生存時才享有隱私權,死者是沒有隱私權的,因為當自然人死亡后,其個人利益隨著本身物質載體的終止而消亡,不再具備維護自身利益的可能性,并且死者無權利能力,鑒于權利主體與客體的一致性,死者不能成為隱私權的主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介簽署的二手房買賣合同范本
2021-01-12房屋合同履行中一方被抓不算不可抗力
2020-11-12工商幾種違法行為如何處罰
2021-01-30新型詐騙“套路貸”的法律適用
2021-03-01合議庭成員必須參與開庭審理嗎
2021-01-24雙眼皮什么情況下會鑒定為醫療事故
2020-11-13第三方網絡平臺主要涉及的法律
2021-02-11P2P平臺因非法融資倒閉投資者的錢還要的回來嗎
2020-12-24著作權使用費能否追繳
2020-12-24行政處罰超過多長時間不再罰
2020-12-17人進監獄了欠銀行貸款怎么辦
2021-03-11入室盜竊并殺人怎么判刑
2020-12-02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11-09簡易程序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2免責合同或格式條款是否有效
2020-12-14在商場摔傷,商場不理怎么辦
2021-01-03如何才能正確的規避購房交易中風險呢
2021-02-03婚前房產婚后更名屬于個人嗎
2020-11-18劃撥土地沒房產證怎么過戶
2021-02-26政府的集資房能否買賣呢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