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服務中侵權問題
下面就為您介紹關于網絡服務的侵權問題,我們分為幾個方面來具體談談什么是網絡服務中的侵權問題。
一、網絡服務提供者侵權責任的概念
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侵權責任可以分別從廣義和狹義上來理解。廣義上,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侵權責任指的是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時的作為責任,以及因未盡到法律規定的義務對網絡用戶在其網絡上發生的侵權行為承擔的不作為責任。狹義上,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侵權責任僅指因未能避免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實施的侵權行為而承擔的不作為侵權責任。本文所論述的網絡服務提供者侵權責任是廣義上概念,即網絡服務提供者對自己實施的或者他人利用其提供的服務而實施的侵權行為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二、我國現行法律規定
對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侵權責任在立法中進行規定,可以說是當今世界的潮流,依前所述,發達國家對此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加以規制。我國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并在立法和司法解釋中逐步進行了規定。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對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侵權責任作出了一些規定,涉及到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共同侵權責任、網絡服務提供者破壞權利人技術保護措施的責任、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協助調查義務和網絡服務提供者侵權責任限制等問題,初步建立了我國的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侵權責任制度。對網絡服務提供者侵權責任問題更好地加以規制,我國在國內外的司法實踐和法律法規的基礎上于2006年5月頒布,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了《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在該條例中,對網絡服務提供者侵權責任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規定,更加明確和完善了這一制度。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這是我國法院審理網絡服務提供者侵權案件的主要依據。也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承擔侵權責任的準繩。該條規定了在網絡服務提供者在一定的條件下應該承擔連帶責任,這是完全有利于保護網絡用戶的合法權益的有力保障,同時它還規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應負有一定的注意義務,在收到被侵權人的通知后負有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義務,否則就要承擔損害擴大部分的連帶責任,這是立法者站在網絡用戶的角度,主要是為了維護在網絡環境中處于弱勢群體的網絡用戶的利益,符合社會的公平正義與保護弱者的宗旨的。
三、規定不足之處
1、侵權責任主體中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范圍不明確
《侵權責任法》第36條規定了網絡侵權的相關內容,對于打擊我國層出不窮的網絡侵權案件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該條的規定仍然過于籠統,尤其是對于侵權主體的規定過于概括和抽象。其規定網絡用戶和網絡服務提供者均是網絡侵權的主體,但對于網絡服務提供者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和定義,如果對這一概念僅僅只是籠統的表述,在實踐生活中將很難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故筆者認為應該對于網絡侵權的主體進行完善和確定。我國網絡侵權責任規則主要的依據是《侵權責任法》,其中36條對于責任的限制做出了相應的規定,但是沒有明確怎樣進行限制,只是籠統的對網絡服務提供者做出了一般的規定。在該規則的實施中,如果責任的限制不進行具體的規定,將難以實現該法律規則的目的和意圖,也難以保護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合法權利。在適用《侵權責任法》第36條的過程中,由于責任限制規定不具體,很多關鍵性的詞語和概念不明確,比如對于“知道”的理解、對于“及時措施”的規定、對于“必要”的理解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在適用該條款時,沒有統一的規定,從而導致各地各人標準不一致,不利于該規則的實施[17]。
2、“通知條款”不利網絡服務提供者責任承擔
《侵權責任法》第36條第2款原文為: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學者們將該款一般稱之為“通知條款”或是“提示規則”,該款確定了一個重要的規則即“通知——刪除”規則。該規則也有人稱為“通知與取下程序”,通知——刪除制度在實體法上存在侵害言論自由的可能,在程序法上具有超越司法正當程序的嫌疑。主要是指被侵權人在發現自己的合法權利被侵害后,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接到合格的通知后,必須對該侵權信息采取必要的措施,立即進行刪除或是斷開連接的行為。該款不考慮網絡服務提供者直接侵權的情形,對于網絡服務提供者直接侵權的,直接承擔侵權責任,不具有該款的免責情形。如此,該款有兩層意思,一是網絡服務提供者只對接到通知以后的損害承擔責任;二是網絡服務提供者只對接到通知以后因為沒有及時采取措施而產生的損害擴大部分,與侵權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在分析該款的法律意義時,應該著重分析兩個問題,一是“通知-刪除規則”,二是“采取必要措施”。該款可以理解為,網絡服務提供者只有在接到被侵權人的合理通知后,因為沒有采取措施而產生的損害擴大部分承擔連帶責任,而只要網絡服務提供者沒有接到被侵權人的合理通知,則不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就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一個前提條件,也是一個免責事由,網絡服務提供者可以根據此款進行抗辯。
3.、“知道條款”限制網絡服務提供者承擔責任
在“知道條款”下,對于知道有兩層含義,一是要明確的知曉信息的存在,二是要知道該信息是侵犯他人民事權利的信息。網絡服務提供者是基于過錯而承擔的法律責任,此時,網絡服務提供者與侵權人構成了共同侵權。侵權人實施了侵害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時,網絡服務提供者在知道的情況下,沒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已經形成了過錯,在此范圍內與侵權人具有共同的過錯,所以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反過來說,因為該款是以過錯為歸責原則的,如果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侵權人實施的侵權行為并不知道,也沒有理由知道或是有證據證明其知道該侵權行為的存在,那么網絡服務提供者可以不承擔責任,這也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承擔責任的限制,網絡服務提供者可以以此為抗辯條件,是其免責的一個因素。之所以可以免責,就是因為沒有過錯,法律不能強求一個沒有過錯的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網絡服務提供者就“擴大部分”承擔連帶責任界定很困難
按照《侵權責任法》第36條第2款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違反提示規則,是“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這個規則是正確的,網絡服務提供者僅僅是對網絡用戶的侵權行為經過提示而沒有采取必要措施,是對損害的擴大有因果關系,因而就損害的擴大部分承擔連帶責任。由于網絡侵權案件大多數是對人精神上的損害,因此對于“擴大部分”的精神損害很難界定,亟需細化,量化。
四、完善建議
1、明確侵權責任主體中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范圍
對于網絡侵權的主體進行完善和確定。我們可以頒布相應的司法解釋,規定和明確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范圍和分類。我們可以借鑒和采納德國《規定信息和通訊服務的一般條件的聯邦立法》,將網絡服務提供者進行一個明確的分類,并針對不同的類型確定相應的責任,這樣將更有利于打擊網絡侵權行為,更加有利于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利。
2、“通知刪除規則”實施中的缺陷完善
通知作為啟動網絡中介服務提供者責任的一個重要條件,需要完善通知的可操作性。被侵權人發出的通知應該是書面的通知,對于口頭的通知不能作為合格的通知。因為書面的通知更加正式,只有書面的通知才有據可依,也是是否發出通知的一個標準,才能作為固定的證據進行使用,也是判斷網絡服務提供者是否收到通知的一個標準。通知除了應該為書面的外,還要對內容進行規范,通知必須具體,必須載明具體的措施,只有這樣,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收到通知后,才能據通知的要求進行處理,在通知發出者實施了反侵權行為時,網絡服務提供者才能據此免責。
3、“知道條款規則”實施中的補救措施
由于信息之多,網絡服務提供者如果每條信息都要進行審查,那么無疑會加重其負擔,在實際生活中也是不現實的,如果知道要包含應知,那么也就是要課以網絡服務提供者信息事先審查的義務,顯然是不利于網絡社會的發展的[18],故本人認為,此處的知道不應包含應知,而是明確知道和有理由知道。我們應該出臺司法解釋,對于“知道”進行準確的定義,明確指出知道的含義是明確知道和有理由知道,不應包含應知。
4、網絡服務提供者就“擴大部分”承擔連帶責任界定
網絡服務提供者是經過了被侵權人的提示,提示而不刪除才構成連帶責任的。因此,對擴大部分的界定就應當從被侵權人提示的那個時間開始,因此需要相關部門出臺法律解釋,對該問題作出細致的的界定。對此問題的解決辦法之一就是推行網絡實名注冊制度。網絡日益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成為人類生活的第二空間。雖然這個空間被稱作虛擬空間,但人們在其中的行為卻實在地發生著,因此我們必須推行實名注冊制度,用以約束網絡用戶的網絡行為,減少網絡侵權的存在。具體而言,筆者認為應當由公安機關負責辦理具有口令功能的“網絡身份證”:公民持有效身份證件向公安機關提出申請,辦理“網絡身份證”,在需要發帖或者進行其他網絡活動時輸入口令即可,而辦理“網絡身份證”的信息由公安機關管理并保護。這樣既可以推行網絡實名注冊,又可以防止個人信息的泄露,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權利,最重要的是能為網絡侵權案件找到承擔責任的最終責任人,起到約束網絡行為的作用。
五、結語
在網絡信息時代,人們在網上所享受的豐富的信息資源、便捷的即時通訊等都離不開網絡服務商所提供的各種服務。隨著網絡服務日益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網絡侵權案件也層出不窮,網絡服務商作為信息世界的重要一部分,不可避免地成為被訴侵權責任的對象。但是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使得網絡侵權行為與一般侵權行為有所不同,如何確定網絡服務商的侵權責任是解決網絡侵權糾紛的重要部分。
綜上所述,中國網絡服務商的侵權責任立法應該以中國網絡服務發展水平為基點,借鑒國外有益的立法原則,融合中國的現有的侵權責任制度制定出一套有利于完善我國網絡服務商侵權責任立法的法律。由于筆者能力有限,閱歷尚淺,因此在對完善網絡服務商的侵權責任立法方面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議,希望能夠對完善我國網絡服務商的立法有所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法學學士學位,現執業于湖北省規模最大之一的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湖北省律師協會會員,法律援助中心律師。自從事法律工作以來,始終秉持“專業、專一、專情,為您的事而專”的執業理念,以深厚的法學功底為依托,以豐富的辦案經驗為拐杖,以當事人最大利益為導向,為當事人提供辦案最專業,服務最美好,最優質的法律服務。執業以來以專業化、品牌化、團隊化為發展方向,致力于致力于勞動、人損、建設工程領域的理論和實務研究,并辦理了大量的勞動爭議、人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為當事人提供了全方位專業法律支持,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誠信、責任的品質提供專業、高效的服務,獲得了當事人的信賴和好評!
房租不到期可以轉租嗎
2021-03-06非法行醫案件因果關系如何認定
2021-01-08企業使用童工單位如何處罰
2021-03-05刑事訴訟起訴書怎么寫
2020-12-09質押合同何時生效
2021-02-10隔代探望權不再保留,最新草案三審稿
2021-02-20贍養人的義務,贍養人應如何支付贍養費
2020-11-15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2021-02-06哪些財產是不可繼承的?
2021-01-25法院判贈與房產無效契稅可以退嗎
2021-01-29什么是勞務經濟
2020-12-21如何應對公司調崗調職調薪
2021-02-14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飛機延誤險賠償標準有哪些
2021-02-08飛機延誤幾小時有賠償
2021-01-23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
2021-01-20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2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3-26輕微傷保險公司賠付還要額外賠付嗎
2021-01-05保險合同的中止與終止有什么區別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