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此問題,本文借民間借貸合同為引,由理論切入,討論了作為合同的一種的民間借貸合同在實務中需確認無效時如何考慮其訴訟時效問題,有助于此類問題的思路梳理。
一、理論支點
時效,是指一定的事實狀態持續存在一定的時間后,即發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時效分為取得時效與訴訟時效兩種。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持續不行使民事權利的事實狀態經過法定期間,其權利即喪失請求法院保護其民事權利的制度。
訴訟時效期間不同于權利失效期間,權利失效期間,即權利人喪失相應權利的期間,是指權利人在相當期間內不行使其權利,依特別情事足以使義務人正當信任債權人不欲使其履行義務時,則基于誠實信用原則不得再為主張。因此以“權利失效”稱謂上述原則,似較妥當。《意大利民法典》、我國《澳門地區民法典》均有關于權利失效的規定。如我國《澳門地區民法典》第291條(時效、失效及權利之不行使)規定:所有權、用益權、使用權、居住權、地上權及地役權均不受時效約束,但在法律特別規定之情況下該等權利得因不行使而消滅;在后一情況下,適用失效之規則,但另有規定者除外。
權利失效期間與訴訟時效期間存在明顯區別:
第一,兩者適用范圍不同。權利失效的適用對象得為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等權利;而訴訟時效期間的適用對象僅限于請求權。
第二,兩者的構成要件不同。構成權利失效,不僅要求權利人在失權期間內不為權利的行使,還要求有特別事實,足以導致義務人基于誠實信用原則信賴權利人不會再行使權利,方發生權利失效的法律效果;訴訟時效抗辯權的產生,一般只需要有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的要件。
第三,法院應否主動審查不同。法官得依職權審查失效期間是否屆滿;但不應主動審查訴訟時效期間是否已經屆滿。
二、實務爭點
無效合同在合同法理論中一般是指合同雖已成立,但因其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違背公共利益及善良風俗,自始無效的合同。但我國法律并未對無效合同的確認是否適用訴訟時效作出規定。2008年8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訴訟時效規定》并未涉及無效合同確認的訴訟時效問題。然而,在司法實踐中,民間借貸合同無效的確認是否適用訴訟時效,一直是處理糾紛必須面對的問題。對此,理論界和實務界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請求確認民間借貸合同無效應當受到訴訟時效限制,其理由是:無效合同的當事人對于合同酌無效性原因都是明知的,根據《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因此,無效民間借貸合同的確認也應適用訴訟時效。
第二種觀點認為,無效民間借貸合同的確認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其理由是:法院應采用主動審查的方式確認合同無效,而不應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另外,如果確認合同無效的權利因為時間的經過而消失,那么必然導致非法利益將變成合法利益。
三、法官說法
筆者傾向于第二種觀點。認為確認合同無效不應受訴訟時效的限制,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提起確認合同無效的訴訟應屬確認之訴,而不屬于訴訟時效的客體范圍。雖然《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訴訟時效的客體是民事權利,但這并不是說所有的權利都要受到訴訟時效的限制。民法傳統理論將民事權利按照其作用分為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和抗辯權,而適用訴訟時效的權利應僅限于“請求權”。就支配權而言,它是權利人占有和支配自己財產的權利,無論經過多長時間,都不會損害社會秩序和財產關系的流轉,因而不必適用訴訟時效;就抗辯權而言,抗辯權以請求權的存在為前提,只要請求權存在,抗辯權就不會消滅,因而也不適用訴訟時效;就形成權而言,權利人以單方的意思表示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權利人可能會拖延行使權利而使法律關系處于不穩定狀態,為維護法律關系的穩定性,民法規定形成權應適用除斥期間。由此可看出,訴訟時效的客體范圍應僅限于請求權,請求權的基本特征是權利的實現需要相對人為一定的行為,否則權利將無法實現,而對于無效合同的確認來說,無論是司法機關依職權確認無效還是當事人請求確認無效,都不符合請求權的這一基本特征。所以,確認合同無效不屬于訴訟時效的客體范圍,不應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第二,無效合同的確認是一種事實確認,合同當事人或法院在任何時候都可提出,時間的經過不能改變合同無效的法律性質。我國《合同法》第52條規定了合同無效的五種情形,合同歸于無效一般是因其違反了三個方面,即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社會公共利益和善良風俗,只要這三個方面不發生變化,合同的無效屬性也就不會改變。如果合同無效的確認適用訴訟時效,那么無效合同在經過一定的時間后將變為有效合同,這意味著法律容忍了這種違法行為,非法利益也將變為合法利益,這是為法律所不容的。
第三,對無效合同的確認適用訴訟時效,不符合訴訟時效制度設立的目的。訴訟時效制度設立的目的就是督促權利人盡快行使自己的權利,正所謂“權利上之睡眠者,不值保護”。而無效合同,由于其違反了法律或公共利益,法院可以依職權主動審查并確認無效,不以當事人的請求為前提。確認合同無效是法院維護社會秩序和善良風俗的一項職能,也是評價和指引民事主體為民事行為的要求,因此不應適用訴訟時效。
最后,無效合同的確認不適用訴訟時效,并不會必然影響交易安全。持無效合同的確認應受訴訟時效限制觀點的學者認為,如果無效合同的確認不受訴訟時效限制,將會使已形成的法律關系消滅,必然引起已履行完畢的合同因無效而被撤銷,從而使很多法律關系處于不確定狀態,影響財產流轉關系的穩定,不利于交易安全。然而,我國《合同法》第58條對合同被確認無效的后果作了規定,根據該條規定,合同被確認無效之后,合同雙方應分別返還因無效合同而取得的財產,對于不能返還或返還成本過高的財產,應當折價補償。此外,對于合同一方當事人已將財產轉讓給第三人的,則應按照《物權法》第106條的規定判斷合同外第三人在接受財產時是否為善意,如果是善意,則應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法律已經對合同被確認無效后的法律后果作了明確規定。因此,合同無效的確認并不會必然影響到交易的安全性,自然也就不需要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附規范指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
(二)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
(三)基于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
(四)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中國委托公證人公證文書
2021-02-11老字號可以用作商標嗎
2020-12-02交通事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3-07公示催告流程的適用范圍
2021-02-16合同法關于單方終止合同的條件
2020-11-13訴訟保全擔保怎么解除
2020-12-03房地產開發流程周期以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2入職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7勞務分包合同適合什么法律
2020-12-07企業合并 勞動關系轉移
2021-02-17勞動爭議能主張前幾年的年假嗎
2020-12-14保險合同生效的三個要素是什么
2020-11-13投保車輛中的免責條款
2021-02-01保險合同中單務合同在什么情況下簽訂
2020-11-25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三)
2021-03-08故意導致車翻了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10車被縱火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23汽車沒買保險交警查到會怎樣處理
2021-02-26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與轉讓有哪些區別
2020-12-31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是怎樣的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