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和二審的區別:
1、性質不同。
歸根到底,由于審判依據和審判任務的不同,兩者在性質上有區別: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審程序基于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3、審查對象和范圍不同。
一審法院審查的對象是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僅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相關的行政法律關系進行審查;而二審法院審查的范圍除此以外,其直接審查對象還包括一審裁判是否正確,即二審程序中的審查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一審裁判的雙重性審查。
4、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并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并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5、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采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6、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質量,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于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并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7、審理期限不同。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這就是說,二審的審理期限比一審期限少1個月。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法院一審和二審的區別的相關資料。一審的審理機關為人民法院,而二審的審理機關則是上級人民法院。兩者的等級是有所不容的。并且對一審不服的可以申請上訴,而二審的最后結果則會作為終結判斷。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催繳房租不交怎么辦
2020-12-06開具政審證明和無犯罪記錄證明需要哪些手續和材料
2021-01-19同一行政處罰應當間隔多長時間
2021-01-30行政處罰中警告的適用情形
2020-11-07借款協議不真實訴訟有效嗎
2021-01-14監護人有權禁止未成年人談戀愛嗎
2021-01-26離婚時一方的開房記錄能作為出軌證據嗎
2020-12-15家庭贍養協議書
2020-11-14電子版的離職證明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3商業銀行從事不正當競爭怎么辦
2020-11-08失信人員名單多久撤銷
2021-01-13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工會要做哪些工作
2021-01-16工會的四項基本職能
2020-12-25勞動調解書有強制力嗎
2021-03-07哪些情況壽險保險人可以免責
2020-12-03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案例評析
2020-11-26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具體是指誰
2020-11-15淺析道路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2021-02-26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 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