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產銷售假藥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生產銷售假藥的立案標準是:
1、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2、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3、標明的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4、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二、生產銷售假藥罪如何認定?
侵犯客體是復雜客體,既侵犯了國家對藥品的管理制度,又侵犯了不特定多數人的身體健康權利。
客觀方面表現為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的藥品管理法律、法規,生產、銷售假藥,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行為。
(1)違反藥品管理的法律、法規主要是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以及為貫徹該法而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辦法》、《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等法律、法規。上述法律和法規中就藥品成分、藥品標準、藥品生產工藝規程、藥品經營條件、藥品監督等藥品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內容作了明確規定。《刑法》第141條2款規定:“本條所稱假藥,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的規定屬于假藥和按假藥處理的藥品、非藥品。”
(2)生產假藥的行為表現為一切制造、加工、采集、收集假藥的活動,銷售假藥的行為是指一切有償提供假藥的行為。生產、銷售假藥是兩種行為,可以分別實施,也可以既生產假藥又銷售假藥,同時存在兩種行為。按照法律關于本罪的客觀行為規定,只要具備其中一種行為的即符合該罪的客觀要求。如果行為人同時具有上述兩種行為,仍視為一個生產、銷售假藥罪,不實行數罪并罰。生產、銷售假藥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即符合本罪成立的法定結果,這說明本罪在犯罪形態上屬危險犯。而生產、銷售假藥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則屬結果加重犯,對其處以較重的刑罰。
犯罪主體為個人和單位,表現為假藥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兩類人。生產者即藥品的制造、加工、采集、收集者,銷售者即藥品的有償提供者。
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一般是出于營利的目的。當然,生產者、銷售者是否出于營利目的并不影響本罪的成立。行為人的主觀故意主要表現為有意制造假藥,即認識到假藥足以危害人體健康而對此持希望或放任的態度;在銷售領域內必須具有明知是假藥而售賣的心理狀態,對不知道是假藥而銷售的不構成銷售假藥罪。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對于生產銷售假藥這種行為,可能大家對于假藥的定義并不是特別的了解,所以也不知道如何的來進行這方面的犯罪構成,如果發現這樣的行為,甚至是不能夠進行一定的舉報,所以了解一下生產銷售假藥立案標準非常重要。
生產銷售假藥的認定是怎么樣的?
生產銷售假藥要不要承擔什么責任?
生產銷售假藥按什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發生卻找不到肇事者怎么辦
2020-11-14家屬被公安機關帶走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05涉外婚姻孩子如何上戶口
2021-01-13律師服務收費采取什么收費方式
2021-03-18域名搶注一審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4注冊商標有哪些途徑可供選擇
2020-11-15執行異議復議規定的基本原則和10個核心問題解讀
2021-01-09如何處理勞動爭議
2021-01-04關于沈陽的賠償金和經濟補償金
2021-01-10關于雙重勞動關系的爭議
2021-02-01工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1保險合同生效后十日內可以取消嗎
2021-01-18保險合同訂立的原則和程序
2020-12-29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15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保險公司應履行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23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0-11-16各種事故保險理賠詳細程序
2020-11-30失業保險基金是存在哪里的
2021-02-06保險違約如何去防范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