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病人在什么時候不負刑事責任
目前我國刑事責任能力主要分為三級:
(1)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2)限制刑事責任能力;
(3)無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刑法又對這三級刑事責任能力規定了不同的責任承擔。其中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指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即輕度精神病人,包括那些患有輕度精神病、精神發育不全、神經官能癥及病態人格的精神障礙者。
我國《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從上述刑法規定可以看出,對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進行刑事處罰,既不同于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犯罪人,又不同于完全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二、處罰精神病人
1、在刑罰適用方面,司法實務中應依據司法精神病鑒定關于行為人屬于限制責任能力及其等級、程度的鑒定結論,結合犯罪行為的性質、危害程度和行為人的其他個人情況,根據罪責刑相適應進行綜合分析,具體裁量,確定刑罰。對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如屬于嚴重減弱責任能力的,應予以較大幅度的從寬處罰(主要是減輕處罰),也可以考慮緩刑的適用,直至免予刑事處罰;對屬于中度減弱責任能力的,則應予以較適中的從寬處罰(從輕或減輕處罰不排除緩刑的適用);對屬于輕度減弱責任能力的,應予以較小幅度的從寬處罰(原則上只能從輕處罰,且從輕幅度不能過大)。但是對于那些雖然是輕度精神病患者,犯罪性質惡劣、犯罪手段殘忍、犯罪后果特別嚴重的犯罪,一般不應當減輕處罰,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考慮從輕處罰。
2、犯罪后,通過司法精神病鑒定,認為是精神病患者,但從他在羈押中的情況看,似無異常表現;有的人犯罪時精神正常,犯罪后患精神病的應不應當承擔刑事責任?1983年9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判嚴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答復》對此作了規定:經過鑒定,認為患精神病的人,在他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依照《刑法》第18條的規定,不負刑事責任,不應對其判處刑罰,更不能判處死刑。人民法院如果對原鑒定有懷疑,可以按照《刑事訴訟法》第121條的規定,再次送請鑒定。經過復驗,如果確定此人不是精神病人,或者雖是間歇性的精神病人、但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依照刑法第18條第1款、第2款的規定,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須按照法律規定判刑;罪該處死的,可以判處死刑。犯罪的時候精神正常,犯罪后患精神病的人,依照法律規定,應當負刑事責任。
“精神病”并不是免罪金牌。雖然有些人是精神病人,但是其在實施犯罪的時候,精神狀態是正常的,并非處于發病的狀況下,那么就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對于精神病人而言,只有在犯罪的時候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時候,其才不需要負刑事責任。
刑事訴訟法對精神病人強制醫療的程序有哪些
精神障礙者怎樣進行刑事責任能力判定?
精神病人犯罪能否負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普通合伙企業的退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2-23爺爺奶奶有探視權嗎
2020-11-28怎么收集離婚證據
2021-01-05什么是婚姻自由原則
2020-12-01撤銷仲裁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02可以在停車位免費停車嗎
2021-01-29工傷鑒定過了有效期怎么辦
2021-01-10違法分包合同無效可以以仲裁嗎
2021-02-13銀行按揭貸款購房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2-27勞動糾紛是否堅持屬地管理
2021-02-21投保時注意事項及須知事項有哪些
2021-02-02保險索賠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2-05責任保險和解制度的重構
2020-12-05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否再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1-02-22由一張車票所引發的保險官司
2020-12-22可以委托醫護人員銷售健康保險產品嗎
2021-01-12進口合同糾紛中的信用保險合同糾紛是什么意思
2020-12-19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是什么
2021-01-01合理期待原則在保險合同中如何運用
2021-03-05漁業承包合同的范本(一)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