贍養糾紛處理指南
(1)法定義務原則。子女贍養父母是法定的義務,不贍養老人是違法行為。《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一條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六十條規定“對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撫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是建立在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的基礎上的,二者之間是相互對應,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關系。我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在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義務規定的同時,亦規定了“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如果父母從小就將子女遺棄,那么成年子女對父母有沒有贍養的義務。另外,如果父母對子女其他犯罪行為,成年子女對父母亦失去贍養的義務,這體現了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原則。
(3)調解原則。贍養糾紛屬于家庭內部矛盾,原、被告之間存在著特殊的身份、血緣等關系,爭議的內容不僅僅是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而且涉及更深層的情感、心理等復雜因素。當事人內心更多的是希望既能解決糾紛保護自己的權利,又不傷和氣,不撕破臉面,調解成功后社會效果往往比較好。
(4)加強精神贍養原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老年人衣食無憂,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子女能多和他們聊聊天、敘敘家常,溝通交流一下思想感情,享受天倫之樂,但由于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子女和老人談心交流的時間較少,老人的孤獨感增強。這就要求子女不僅在物質上對老年人予以幫助,而且還要給老年人精神上的慰藉。作為子女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探視老年人,給予生活精神上的關心幫助,在老人生病時給予醫治并適當陪護,不虐待遺棄老人,不能限制老年人的生活及人身自由,不侮辱、傷害老年人等,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贍養糾紛管轄地
民事訴訟管轄,我國基本實行的是“原告就被告原則”,即原告如提起訴訟要到被告所在地的法院提起,但對部分特殊情況也規定了“被告就原告”和當事人可以選擇管轄的規定。選擇管轄是指兩個以上的法院對同一案件都有管轄權時,當事人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法院管轄。
對于多子女老人提出贍養訴訟案件的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9條規定:“追索贍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贍養糾紛起訴材料
(1)提起贍養訴訟的一方,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訴狀正本一份,并根據被告的人數提供副本。
(2)原告的身份證明。
(3)授權委托書及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證明(如委托近親屬以外的人為代理人的,應提供訴訟代理人推薦函、身份證復印件;委托近親屬的,提供被委托人身份證復印件;如委托代理人是律師,應提供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函)。
(4)存在贍養關系的證明(戶口簿、單位、居委會、村委會證明或有關法律文書)。
(5)每月經濟收入及證明。有工作的由單位或雇主證明,無工作的由居委會、村委會證明。
(6)要求變更費用數額的,應提供原處理的調解書、判決書或其他證明材料。
(7)被贍養人的收入、身體、居住等情況的證明。
(8)贍養者不履行贍養義務的證明材料。
(9)能證明案件事實或者認為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的其他證明材料。
(10)因客觀原因對證明與本案有關的證據無法自行收集,或者雖經委托代理律師亦無法收集的,應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申請,申請法院進行查證。
贍養糾紛起訴流程
⑴起訴:當事人書面或者口頭起訴。
⑵審查立案:法院對當事人的起訴,審查后決定立案。
⑶庭前準備:主要包括①送達訴狀,②告知權利義務以及合議庭成員,③審核材料、收集證據,④通知必要訴訟參與人參加訴訟,⑤通知開庭并公告,⑥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⑦宣布法庭紀律、告知權利義務、宣布審判人員和書記員、詢問回避這七項內容。
⑷開庭審理:包括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征求最后意見、調解四部分。其中,法庭調查包括當事人陳述、舉證質證二部分,當事人可以提交新證據。
⑸裁判:包括當庭宣判和定期宣判兩種方式。當庭宣判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應立即發給判決書。(第124條)
自幼送人撫養的子女與生父母贍養糾紛
根據《收養法》第23條的規定,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清除,那么子女有理由拒絕其生父母的要求。但在其生父母年老體弱,無以為生的情況下,也可以說服子女對其生父母在經濟上給予適當照顧,本人堅決不愿意也不能勉強。如果雖形成收養關系,但收養關系解除時,子女尚未成年,那么與生父母的權利義務自行恢復,或雖然子女已成年,但子女與父母協商恢復了權利義務關系,那么子女對父母有盡贍養的義務。如果當時生父母主觀上想盡撫養義務,但確因生活所迫無力撫養及不能克服的因素,無耐將子女送人撫養。這不是父母自身的過錯,子女不能以此為借口不盡贍養義務。應按《婚姻法》第21條的規定,對生父母負擔一部分生活費用,這是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在特殊情況下的一個例外。
非婚生子女與生父母贍養糾紛
根據《婚姻法》第25條的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對于非婚生子女與生父母間贍養糾紛,按照權利、義務一致的原則,如果生父母對非婚生子女盡了撫養義務,成年非婚生子女對其生父母應盡贍養扶助義務。反之則不承擔義務。
繼父母與繼子女贍養糾紛
根據《婚姻法》第27條的規定:“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不得虐待或歧視。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繼子女對其繼父或繼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繼父或繼母與生母或生父離婚后或生父生母死亡后,如果繼父繼母與繼子女間由于長期共同生活已形成撫養關系,有負擔能力的繼子女對曾經長期撫養教育過他們的年老體弱、生活困難的繼父或繼母應盡贍養扶助義務。但如果繼父或繼母對繼子女并未盡撫養義務,根據權利義務一致原則,這種情況下,繼子女對繼父或繼母就沒有承擔贍養扶助的義務。
養父母與養子女贍養糾紛
該糾紛處理的法律依據主要是《婚姻法》和《收養法》。根據我國《婚姻法》第26條的規定:“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因此養子女對養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根據《收養法》第40條規定:“收養關系解除后,經養父母撫養的成年養子女,對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養父母,應當給付生活費。”據此,如果養父母未對養子女盡了撫養義務,則養子女在收養關系解除后對養父母不承擔贍養義務。
贍養糾紛有很多種情況,不僅是親生父母與親生子女之間,也涉及到養父母與養子女、繼父母與繼子女、非婚生子女與生父母、自幼送人撫養的子女與生父母這幾類情況,這些情況下的子女與父母之間其實都存在有贍養關系。以上內容由律霸網整理,如轉載請注明出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官對于不能在審限內結案的案件如何處理
2021-03-13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為有哪些
2020-12-21民事主體人格權的限制是什么
2020-11-24股權轉讓發生糾紛可以減資嗎
2021-03-09一般保證期間如何起算
2021-01-20異地案可以移交本地嗎
2021-01-15維持原判是一審生效還是二審生效
2021-03-26當事人對合同可以約定附條件嗎
2020-12-15公司買賣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31合同法延遲交貨的處罰是什么
2021-01-05非法占用林地如何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房產證未辦理下來能否過戶
2020-11-27勞動者未提前30天通知離職合法嗎
2020-12-21外貿合同怎么認定簽字效力
2021-01-31數據倉庫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車輛雙方事故和單方事故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30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2-04無保險可拍司法處置車嗎
2021-03-01身患重疾意外摔傷致死,保險公司不予賠付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