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證據因為搜集的過程不夠全面或者客觀,往往會出現瑕疵。證據的瑕疵會影響其在法庭審判的法律效力和判決的公正性。很多人不知道法律證據一旦出現瑕疵應該怎么辦。到底刑事訴訟法證據瑕疵補正方式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下相關的法律知識。
一、瑕疵證據之界定標準
兩個《證據規定》和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在正式確立了非法證據排除制度之余,提出了瑕疵證據補正規則。通過對兩個《證據規定》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證據種類已不再簡單地劃分為合法證據和非法證據,而是細化為合法證據、瑕疵證據和非法證據。所謂“瑕疵證據”,是指在法定證據要件上存在輕微違法情
節(俗稱“瑕疵”或“缺陷”)的證據[②]。瑕疵證據屬于證據能力待定的證據,其是否具有證據能力,取決于其瑕疵能否得到補正或合理解釋:若能得到補正或合理解釋,則該證據具有證據能力,可繼續在后續程序中使用;若無法予以補正或合理解釋,該證據則不具有證據能力,不得在后續程序中使用。
雖然《關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死刑案件證據規定》)列舉了瑕疵證據的形式,但在實踐中面對的案件千差萬別,通過這種列舉的方式并不能窮盡所有的瑕疵證據。所以準確地界定瑕疵證據的標準,對于司法實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瑕疵證據的界定標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主要是證據采集程序和方式上的違法,未違背法律原則和禁止性規定。通過對兩個《證據規定》規定的瑕疵證據的情形來看,瑕疵證據大多是偵查人員在制作相關證據筆錄時存在技術性缺陷的證據,如缺少偵查人員的簽名、遺漏詢問的時間、地點等重要內容,以及在程序步驟、方式、時間、地點等方面違規的情況下收集的證據。一般來說,瑕疵證據違反的情節較為輕微,主要是程序和方式上的輕微違法,未違背重大的訴訟原則,也未違反法律設置的禁止性規范。
2、違法和侵權程度較為輕微,未侵犯訴訟參與人的基本權利。從傳統上來說,瑕疵證據屬于非法證據的范疇,二者的共同點在于都是通過非法方式取得的。但是兩者的不同點在于違法程度的不同。如偵查人員在訊問筆錄、詢問筆錄的記錄上存在錯誤,或者遺漏了時間、地點、訊問人和詢問人的簽名,以上行為只是一種筆錄形成過程中的缺陷,并沒有侵犯被訊問人、被詢問人的人身、精神等。這些筆錄記載上的形式缺陷,只是偵查人員的疏忽,并不意味著偵查活動本身存在違法行為。而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違法行為則通過對被訊問人、被詢問人的人身或精神的折磨或踐踏,使得被訊問人、被詢問人產生恐懼心理而妥協。由此可見,非法證據與瑕疵證據的重要區別之一就是,非法證據是偵查人員侵犯犯罪嫌疑人等訴訟參與人憲法權利以及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訴訟參與人的基本權利而取得的,而瑕疵證據的產生僅侵犯了訴訟參與人的一般程序性權利,相較于非法證據,取得瑕疵證據的違法程度較為輕微。
3、采用該證據不足以影響證據的真實性以及事實的認定。區分瑕疵證據與非法證據的的一個重要標準就在于此。非法證據是通過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非法方法獲得的證據,偵查人員采用的非法方法已經對訴訟參與人的精神造成了壓迫,導致訴訟參與人的敘述可能無法遵從自己的意志,獲得的是非自愿的供述或者陳述,很可能直接影響該證據的真實性,法院一旦采納,就很容易造成事實的錯誤認定。而那些違法情節較為輕微的瑕疵證據并沒有影響訴訟參與人的自由意志,只是在程序上有所疏漏,這種疏漏并不足以影響證據的真實性,即便被法院采納,一般也不會造成事實認定上的錯誤。
二、瑕疵證據補正之規則
兩個《證據規定》對存在瑕疵的證據的治愈方式規定了兩種方式,即補正和合理解釋,但沒有明確補正的具體方式方法,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補正證據存在的瑕疵:
1、征得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事后認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事后追認的原理類似于刑法上的“被害人承諾”,即偵查機關的違法取證行為因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同意而取得了合法性。證據存在瑕疵,往往意味著取證過程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權利一定程度的受損,但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對自身權利的受損狀態并不介意,反而通過事后追認等方式認可了該證據的有效性,則該瑕疵證據即可據此而“再生”[④]。“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認可”這一方式一般適用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參與的某些程序環節,如在“首次訊問筆錄沒有記錄告知被訊問人訴訟權利內容”情況下,如果得到被訊問人的認可,明確表示在訊問時偵查人員通過不同方式已經完成了告知義務,該瑕疵證據即可得到補正。
2、修正錯誤。所謂“修正錯誤”,主要適用于那些在筆錄上遺漏重要內容或者遺漏有關人員簽名的情形,如訊問人沒有簽名、筆錄填寫的訊問時間有誤等情形,通過一定方式修正該錯誤。辦案人員通過對證據筆錄作出必要的修改、增加或者刪除,盡量對原有的程序瑕疵作出彌補。
3、重新實施偵查行為并重新制作筆錄。主要適用于證據筆錄存在較大錯誤或者偵查活動存在明顯瑕疵的情形。證據筆錄存在較大錯誤,主要是指筆錄存在的錯誤無法通過修改等形式上的方式來進行彌補,如偵查人員沒有在訊問筆錄中記錄被訊問人的權利義務,這種程序瑕疵可能影響到被訊問人供述的自愿性和真實性,此時就不能通過偵查人員對筆錄進行修改來進行補正,而應該重新進行訊問并重新制作筆錄。偵查活動存在明顯瑕疵的情形也無法通過筆錄的形式修正來彌補,如組織辨認的偵查人員少于兩人的,應當通過重新組織辨認來補正瑕疵。
4、作出合理解釋或說明。作出合理解釋或說明,是指辦案人員對證據的瑕疵無法進行補正而作出書面的或口頭的“合理的說明”,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對已經進行的程序補正情況進行必要的說明,二是對于那些無法糾正和補充的瑕疵證據進行解釋,主要是針對因時過境遷而無法補正的瑕疵證據所作的情況說明。相對于補正來說,合理解釋是一種更容易的方式,偵查機關或檢察機關肯定會樂于優先選擇進行合理解釋。因此,對于合理解釋還是應加以必要的限制,在可以進行補正的情況下不能“貪方便”而進行合理解釋,如詢問筆錄中遺漏記錄告知證人有關法律責任的環節,一般情況下應當重新詢問被告人并重新制作詢問筆錄,只有當證人已經死亡、出國或者出現其他不可抗力的意外情況不能重新詢問時,才能允許選擇合理解釋的補正方式。另外,進行合理解釋時不能簡單地口頭或提交書面說明,而應該提交相關的證據予以佐證,如提供錄音錄像或者偵查人員出庭接受質詢等。
綜上所述,刑事訴訟法證據出現瑕疵后,法院會征求犯罪嫌疑人或者當事人的認可,重新實施偵查并重新制作筆錄,并給瑕疵證據以及最新證據做出相關說明和合理解釋。以上就是小編對刑事訴訟法證據瑕疵補正方式內容的整理,大家看過之后會有一個詳細的了解。
間接證據有哪些表現形式
刑事證據規則是什么
新刑事訴訟法證據規則有哪些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快遞若保價損壞賠償是全額賠償嗎
2021-01-16做交通虛假鑒定的后果
2021-01-27發生車禍之后是否可以和解
2020-11-25扣押商品車是否構成刑事犯罪
2020-12-21預付款和應付款的區別
2021-02-05空白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2-23租賃合同糾紛訴訟時效全部是1年嗎
2020-11-09公司股東欺詐轉讓股權如何起訴
2021-03-26離職工傷員工的后續治療費誰付
2021-03-22協議離婚后能不能要回孩子撫養權
2020-11-20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如何申請飛機延誤賠償
2020-11-13含有死亡給付的綜合性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認定
2020-12-20車禍保險公司怎么賠償傷者
2020-12-27常見的保險事故專業術語有哪些
2021-02-13保險合同采取的形式包括什么
2021-03-15保險理賠申請材料
2021-01-05強制保險如何立法
2021-03-16投保人在保險投保時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1-02-13土地轉讓未辦理相應手續是否有效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