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公房
所謂公產房,是中國特殊體制下遺留下來的產物,它是指公有住房,是相對于所有權屬于個人的私有住房而言的,一般個人只有承租權而沒有所有權。公房使用者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對公有房屋享有的占有、使用、部分收益和有限制處分的權利。
按照產權人的不同又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直管公有住房,指由政府接管,國家出租、收購、新建、擴建的住房,大多數由政府房地產管理部門直接管理出租、修繕,少部分免租給單位使用的住房。
第二種是單位自管產。指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等單位所有的住房,俗稱企業產。
第三種公產房是行政事業單位作為產權人,分配或出租給單位員工居住使用的房屋。通常能上市交易的是前兩種,在北京交易時一般需要取得上市許可證。
二、購買售后公房有什么風險
1、售后公房就是指購買的公有住房。私產住宅是由個人或家庭購買的住宅。購買售后公房要另外補交土地出讓金,買過來以后就是私產。售后公房一般都有產權證,在交易當中只要注意對方有沒有產權證就可以了。
2、公房可以買賣,不是部分產權是私產。原房主夠夠公產房有一套計算公式,工齡、房齡等。購買已購公房沒有風險。公房買產權后有問題再找房管站維修不受理了。也就是說從原來的房管局管轄變成戶主直接管理了。
3、相應的權利義務發生轉移。購買已購公房一但遇到城市建設用地準受益。還有認定售后公房再交易再上市,仍然還是售后公房,不能以商品房標準收取物業管理費。而應一律按1996年售后公房物業收費標準,統一“從低”收取。
4、公產房也稱公有住房,國有住宅。它是指由國家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投資興建、銷售的住宅,在住宅未出售之前,住宅的產權(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歸國家所有。目前居民租用的公有住房,按房改政策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可售公有住房,一類是不可售公有住房。上述兩類房均為使用權房。
三、售后公房產權糾紛有哪些
1、按照94方案購房的未登記的產權人權益按94方案購買的售后公房,產權證上只有一個人的名字,但可能還會存在其它的產權人,如同住人、職級人、工齡人等均有權要求確認為產權共有人。
2、不過基于不動產的公示和公信力,因此只要與房產證上的權利人簽訂了買賣合同,則其他的產權人不能以未經其同意為由主張買賣合同無效,其他的產權人可要求出售人承擔賠償責任。
3、同住人的居住權利未按九四方案購買的房屋,同住人雖然不是產權人,但在房屋內享有居住權。以前在辦理售后公房過戶手續時,房地產交易核心要求合同上要有同住人同意出售的聲明,但現在,僅對此進行形式審查,并不會要求同住人到交易核心當場簽名。
4、如果未經同住人同意,產權人將房屋出售給他人,那同住人可能會主張買賣合同無效,或者認為買賣合同雖有效但不能侵犯其居住權利,因而拒絕遷出房屋(某些法院有判例駁回了買受人要求同住人遷出房屋的請求)。
5、買受人取得房屋的產權后能不能對抗同住人的居住權?這在司法實踐中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基于不動產登記的公示和公信力以及對交易安全的保護,同住人只能向出賣人主張居住權,或者要求分割出賣人取得的房款(作為對其喪失居住權的補償),而無權主張買賣合同無效或拒絕遷出房屋。
四、售后公房產權糾紛如何處理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事糾紛的解決途徑有以下幾種:
第一,協商解決。雙方當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商、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議,進而解決糾紛。
第二,調解解決。在有關組織(如人民調解委員會)或中間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礎上分清是非、明確責任,并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促使雙方當事人自主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
第三,仲裁解決。糾紛當事人根據糾紛前或者后達成的仲裁協議或合同中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由仲裁機構依法審理,作出裁決,并通過當事人對裁決的自覺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使糾紛得以解決。
第四,訴訟解決。通過打官司解決,它指糾紛當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審理,作出判決或裁定,通過當事人對生效裁判的自覺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而解決糾紛。
上述四種解決糾紛的途徑中,仲裁和訴訟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執行力,協商、調解則不具有,因而當事人對協商和調解達成的協議可以反悔。
五、購買公房的注意事項
1、承租人要由共同居住人共同商定。
2、查看產權所有人的身份證件。
3、核實房產面積。
4、買方提供的房屋產權證是否屬實。
5、房產是否設定抵押。
6、房款分配時,按照實際成交價進行折價補償。
7、房屋產權證上的產權所有人是一位還是幾位?如果是幾位共有,則共有人是否全部同意?出售房產時,房屋的產權共有人一定要全部同意,在簽訂房產合同時,也要全部到場。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到場,需出具經過公證的委托書及代理人身份證件,由委托代理人替其簽章。
8、該房屋有沒有被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以其他形式限制房產權利。
9、該房產是否已租賃?如果已租賃,需售房者提供房產的承租方出具的在同等條件下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聲明。
10、夫妻一方死亡后,如果遺產已經繼承完畢,健在一方用自己的積蓄購買的公有住房應視為個人財產,購買該房時所享受的已死亡配偶的工齡優惠只是屬于一種政策性補貼,而非財產或財產權益。夫妻一方死亡后,如果遺產沒有分割,應予查明購買房款是夫妻雙方的共同積蓄,還是配偶一方的個人所得,以此確認所購房屋是夫妻共同財產還是個人財產;如果購房款是夫妻雙方的共同積蓄,所購房屋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11、購買已購公房,應先了解對方是以什么價格從單位購買公房的?土地出讓金是否已經繳納?如對方是以成本價從其單位購買房屋,且未繳納土地出讓金,那你在購買他的房屋時則需另外繳納土地出讓金;如對方是以市場價從其單位購買的房屋,那你就不需要再另外繳納土地出讓金了。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警強制措施有滯納金嗎
2020-12-29警察立案會通知被告嗎
2020-12-28出具鑒定意見的鑒定人是否必須出庭作證
2020-12-20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機構怎么規定
2021-02-13如何啟動醫療損害重新鑒定
2020-12-17外聘員工發生工傷單位怎么處理
2021-02-17接管期限可以延期嗎
2020-11-08信用卡違約金按天算嗎
2021-01-03購房合同附件中的約定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0-12-28詳解以他人名義購房存在什么風險
2020-12-08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是什么
2020-11-15競業限制補償金有哪些規定
2020-11-14勞動關系結束還能起訴嗎
2021-01-16證明勞動關系方面的證據有哪些?
2020-11-30勞務外包需要什么資質
2021-01-10勞動爭議案件訴訟一般需舉證的內容
2020-12-11人壽保單能轉讓嗎,人壽保險不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4人身意外險可以抵扣嗎
2021-01-05食物中毒屬于意外險嗎,可以理賠嗎
2020-11-30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是什么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