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某于2008年死亡,配偶是甲,有二個兒子乙、丙,二個兒子均系未成年人,父母丁、戊健在。現金某在一公司遺留有股份,該公司股東為金某和配偶甲二人,其中金某持股比例為65%、甲的持股比例為35%,此外,金某還遺留有汽車二輛。父母丁、戊均自愿放棄繼承。現在甲要與二個兒子乙、丙簽訂分割協議,約定金某持有的股份歸二個兒子,二輛汽車全部歸甲。請問:
1、因甲是乙、丙的法定監護人,甲是否可以作為乙、丙的代理人與甲自己簽訂這份遺產分割協議?
2、如果甲不能作為乙、丙的代理人與甲自己簽訂這份遺產分割協議,那么該由誰作為乙、丙的代理人簽訂這份遺產分割協議?
3、如果在協議中由其他人代表乙、丙簽訂這份協議,該代表人擔心如果這份協議對乙、丙不利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一、理論與法條分析:1、依《物權法》第九十九、一百條之規定,共有物分割有協議分割與裁判分割;在協議人能協商一致前提下自可自由協商分割,當然,協商分割的前提是各共有人均有意思表示能力;否則只能通過裁判分割。
2、依《民法通則》、《合同法》、《繼承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監護人對被監護人的財產負有管理與保護義務,監護人處理被監護人財產須為被監護人利益,國家機關、社會、家庭均有保護未成年人利益的義務,未成年人的民事行為由其法定監護人代理或取得其同意。
3、因此,從中國法體系上來看,采取的是“結果歸責”的嚴格保護未成年人利益的原則,即:從法律條文的表述上來看,“須為未成年人利益”很難理解為一種監護人的心理動機,很大程度上會讓人們理解為一種結果。如果財產處理的結果是不利于未成年人的,除非不可抗力或意志以外的因素,都很容易被認為是“因為結果損害了未成年人利益,所以當初作出處理決定不是為了未成年人利益”。此種立法不利于社會交易,亦已為學者批評。
二、實務處理:1、在本案,甲一人作為被監護人與共有人雙重身份簽約,該雙重身份之間的意思表示之間無法理清,且民法理論普遍認為,除非未成年人純獲利益(例如監護人贈與財產),否則其監護人不能“自我締約”,故不宜采取;如果直接由丁、戊簽約,因甲之法定監護人存在,丁、戊無法直接作為監護人,該協議效力亦成疑問;
2,實踐中有的省在《房屋登記辦法》實施后要求對監護人處分未成年人房產的保證書進行公證,與本案不同:保證書是單方意思表示,以期取得獲信于其他有監護資格人及登記機關的目的,及今后一旦監護人損害未成年人利益時作為“禁反言”之最有力證據;且公證處不對實體法律關系作出判斷,該行為的效力(例如監護人憑保證書出賣未成年人房產)由交易的對方與房管部門或今后的法院判斷,公證處風險較小。因此與本案“證明分割協議”法律意義與法律后果完全不同,不能簡單照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打擊危害公共衛生罪的主體是什么
2020-12-06攝影公司用動漫圖片侵權嗎
2020-12-31租房合同復印件有效嗎
2021-03-11協商解約不成怎么處理
2020-11-28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
2021-01-07員工簽保密協議公司不給保密費怎么維權
2020-12-23工傷事故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0-12-08中止履行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10能要回給妻子的彩禮嗎?
2020-11-26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保險公司利用公司內部文件規定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25如何進行保險理賠程序,保險理賠時效又是幾年
2020-12-04公眾責任保險理賠時需要提供什么
2021-02-07由一張車票所引發的保險官司
2020-12-22交強險保險理賠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2互聯網保險是什么
2020-12-23投保人解除合同需要經被保險人同意是否合法
2021-01-07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的案情分析
2021-02-08二手車買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3保險受益人具有怎樣的法律制度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