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一部分敢于下海拼搏的創業者憑借勤勞和智慧先富了起來,但還有一小部分人卻患上了紅眼病,特別是少數具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的紅眼病患者,利用手中的職權干起了權錢交易、貪污受賄的勾當,一旦被查處將受到法律嚴懲時,受賄者往往會叫冤申辯自己的行為是借款,當然,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也是公民,一樣也會有資金借貸的需求,那么,借款與受賄的區別是什么呢?
1、判斷“還款意圖”
從直接證據判斷行為人是否具有還款意圖。區分真實借款還是以借為名的受賄關健在于判斷行為是否具有還款意圖,而直接證據即行為的陳述直接反映了其還款主觀態度。但是由于賄賂案件主要以言辭證據為主,客觀的書證較少,因此言辭證據的可靠性在沒有其他證據的印證下也要特別慎重的審查。如果行賄人和受賄人都確實充分足以排除疑點,能夠證明屬于借款或屬于受賄,那么對于性質的判定就相對簡單。但實踐中此類案件行賄人和受賄人的言辭證據常常存在疑點和矛盾而難以準確認定。
2、判斷“是否符合真實借款的一般情形”
從借款用途、借款過程、借款時間、謀取利益等各個方面分析判斷。關于此類情形的認定相關司法解釋實際上做出了規定,《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專門規定了以借款為名索取或者非法收受財物行為的認定。 該文件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借為名向他人索取財物,或者非法收受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應當認定為受賄。具體認定時,不能僅僅看是否有書面借款手續,應當根據以下因素綜合判定:
(1)有無正當、合理的借款事由;
(2)款項的去向;
(3)雙方平時關系如何、有無經濟往來;
(4)出借方是否要求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其謀取利益;
(5)借款后是否有歸還的意思表示及行為;
(6)是否有歸還的能力;
(7)未歸還的原因等。
此司法解釋實際對于是否是以借為名的受賄確定了判斷標準,即應當考察借款是否符合真實借款的一般情形。真實的借款具有正當理由,款項的流向清晰,未來具有相適應的還款能力。而以借為名的受賄理由通常不合理,款項也不按照陳述的理由使用。
綜上所述,關于借款與受賄的區別問題,國家相關法規作出了明確解釋,對沒有合理正當理由借錢,借貸資金去向不明,借貸雙方是利害關系人且之前從未有過資金往來,借款人有利用職權為對方提供方便的事實,對借款資金從未有歸還意圖,且不能說出正常的理由,具備這些特點的行為就屬于受賄而不是借款。
2020最新個人受賄罪的立案標準和表現形式
法律規定受賄罪的立案標準是多少
受賄罪的主體要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最新!民法典草案提審:婚姻家庭編擬了這些新規(20個新亮點)
2020-12-25虛擬股權是什么意思?
2020-12-25商標侵權行為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1-02-06申請著名商標的條件如何規定
2020-12-24解除收養關系糾紛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04二審維持原判多久才可以生效
2020-12-27因公殉職撫恤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0發現對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怎么辦
2020-12-26商鋪員工在商場摔傷的話誰來承擔責任
2021-01-28江西藍天學院專職人員調崗申請表
2020-11-29申請在家辦公工資怎么算
2021-02-24公司辭退懷孕職工如何處理
2020-12-11購買人壽保險的原因
2021-01-06家庭財產保險案例
2021-01-21被保險車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8保險合同糾紛無證駕駛免賠嗎
2020-12-23開荒地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0-12-17國有企業土地怎么轉讓
2021-02-26土地制度有什么大的改變
2021-01-28個人間土地轉包合法嗎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