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劃撥的區別是什么?
1、性質不同
劃撥土地是在交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后無償取得的,一般不設定土地使用權的期限,但卻有一定的限定條件,比如不得轉讓、出租和抵押。
出讓土地是國家以土地使用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與土地使用者,并需要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2、取得方式不同
土地劃撥:需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后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
土地出讓:商品房建設用地原則上應該以招標、拍賣、掛牌的有償方式取得,嚴格限制以劃撥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地產轉讓時,必須經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審批,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3、權利義務不同
劃撥的土地不得進行轉讓、出租和抵押;出讓的土地使用權人具有法定規范內的處置權,可進行轉讓、出租和抵押。由此可得出,土地出讓和土地劃撥之間的權利義務不同。
4、期限不同
依照國家法律的規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出讓土地的年限一般分40年、50年、70年。
5、房屋類型不同
劃撥土地一般為公益事業用地或回遷房、經適房等建設用地;而出讓土地上多建有商品房。土地出讓和土地劃撥在房屋類型上是存在著一些區別的。
二、司法解釋
1、什么是土地出讓
土地出讓是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2、什么是土地劃撥
土地劃撥也稱為土地使用權劃撥或土地無償撥用。土地使用權劃撥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后,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
出讓和劃撥是土地使用權處理兩種常見方法,但在具體的適用時,應當根據不同的土地使用類型來進行認定,如果不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則是不可以進行處理,一般需要由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門對相關情況進行認定后作出合法的處理。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是什么?是怎么分類與計算的?
土地出讓金返還流程,要交稅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哪些約定效力受到限制
2021-02-04醫療事故的等級分為幾種
2020-12-10晚上擾民該向哪里投訴
2020-11-16租房合同沒生效前毀約怎么辦
2020-11-21支票日期填寫規范是什么
2020-12-08如何反家暴
2021-02-09拖欠物業費幾年失效
2021-02-12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有什么重要性
2021-02-18賣房人如何簽訂售房合同
2020-11-26欠錢不還開庭后如果名下沒有財產怎么辦
2021-01-09消費者在超市摔倒超市有責任嗎
2021-03-26學生在學校發生碰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侵權責任法》與校園安全責任
2021-02-10房屋中介費可要求退還嗎
2020-12-20按揭房辦理房產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0雙方在什么條件下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8社會保險能否定為勞動關系依據
2021-01-26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試用辭退給補償嗎
2020-12-15工程承包人自行投保的范圍怎樣確定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