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認識論
建國以后,經過民主改革,所有國營企業也建立了與當時蘇聯體制相仿的管理體制。1953年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以后,我國的國民經濟體制大體效仿前蘇聯,形成了對國營工業、基本建設、物資供應等部門的管理體制。而我國的通過勞動立法及有關的勞動政策,形成在勞動、工資、保險、福利幾方面相互配套、高度集中統一的管理體制。這一階段對勞動關系的認識,基本停留在行政認識論的階段。
在這種體制下,勞動關系被當作一種依附于行政關系的社會關系來看待,在理論和實踐上對勞動關系和勞動行政關系往往不加區別,許多勞動法規對這兩種關系的調整也往往是融合在一起。雖然,以后我國開始實行市場經濟,但勞動關系行政認識論的影響依然存在,這種影響,造成了人們對勞動爭議的性質產生錯誤認識。例如,在勞動用工制度改革過程中,很多勞動者要求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希望通過這種合同,與用人單位建立穩定而長期的勞動關系。而事實上這種想法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固定工制度給人們留下的影響。又例如在勞動爭議處理過程中,人數眾多的團體性爭議,當事人往往更愿意直接通過行政部門來解決,而不是通過法律途徑。因為按他們的理解,這不是簡單的勞動爭議,而是國家對勞動者的就業分配問題。而這種對勞動爭議性質的錯誤認識,又導致對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的錯誤認識。例如,有很長一段時間內,當事人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不服,竟然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為被告,將其訴訟到行政庭作為行政案件處理。這顯然是把勞動爭議仲裁制度錯誤理解成行政制度的結果。
2、民法認識論
我國在八十年代初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路。市場經濟是自由經濟和平等經濟。與此相一致的是,注重平等、自愿原則的民法理論開始在我國得到重視。這一理論進而被用來調整各種社會關系,包括勞動關系。這一理論把每一勞動者都視為他自己的“勞動力”的所有者,作為平等主體,勞動者可以“自由地”把他的“勞動力”轉讓給任何一個雇傭他的人。這時就出現了所謂“自由”的勞動關系。很多民法學者主張將這種勞動關系視為民法的調整對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訴訟證據規定的適用問題具體有哪些
2021-01-13結婚六年未辦結婚證算法律婚姻嗎
2021-02-05輕傷案件找個律師收費方式有哪些
2021-01-11拘傳的程序有哪些
2020-12-11移送管轄前實施的保全是否繼續有效
2020-12-19專有技術侵權糾紛是否適用專屬管轄
2020-11-24合伙糾紛管轄相關規定
2021-01-06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如何征稅
2021-01-01辦理產權證步驟是什么
2020-12-13如何把調崗做到合法合理
2021-02-25產品責任險條款(涉外)
2021-02-14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保險理賠需帶哪些材料
2021-01-07買保險被騙怎么辦
2020-12-26人身保險的特點
2020-12-13拆遷補償協議要誰簽字
2020-11-10農村拆遷安置標準不統一怎么辦
2020-12-11動遷房幾年可以買賣
2021-01-08開發佛山舊改項目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