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才能進行房產交易。那么,商品房預售存在哪些風險啊?本文為您整理,希望對您購買預售商品房有幫助。
房屋預售也稱商品房預售,樓花買賣,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與購房者約定,由購房者交付定金或預付款,而在未來一定日期擁有現房的房產交易行為。其實質是房屋期貨買賣,買賣的只是房屋的一張期貨合約。它與成品房的買賣已成為我國商品房市場中的兩種主要的房屋銷售形式。
商品房預售存在什么風險:
(一)預售宣傳陷阱
一些不法房地產商在預售宣傳時,一般都散發精致的售樓書,許諾所預售房屋有優美的環境、高尚的品位、完美的配套設施、周全的物業管理。消費者接收預購的房屋后才發現實際情況與廣告宣傳大相徑庭,配套遲遲難以落實,物業管理更是質價不符。消費者為此與房地產商討“說法”時,房地產商往往以預售合同中對此并未約定為由推卸責任。
(二)預售合同中的陷阱
在建商品房必須達到一定的工程進度、具備一定條件、依法取得預售許可證后才能預售。而個別房地產商為了搶占市場,在根本步具備預售條件、甚至在建設用地尚未動遷的情況下,就要求消費者與其簽定《商品房認購書》、《意向協議書》等所謂認購合同,并要求消費者交納相當額度的定金。
消費者一旦簽定了此類所謂認購合同,便極易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怪圈:房地產開發商如果最終不能獲得預售許可證,則雙方簽定的認購協議就不具有法律效力,房地產商只要以合同無效為由返還了定金,就不必承擔任何責任,而購房者不僅無法實現購房的目的,而且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房地產開發商如果以后取得了預售許可證,有往往要求消費者補簽《預售合同》,消費者一旦因發現補簽的《預售合同》與認購協議不一致,增加了一些于己不利的條款而拒簽時,房地產商有以拒絕認購為由而沒收定金。
(三)交付面積中的水份
商品房預售合同中一般均有實際交付面積與預售面積不一致時的處理條款,其中最常見的處理方式是按實結算,即約定按實測面積與約定面積間差,雙方按價款多退少補的方式解決。這種處理方式看似公平,但卻極易使銷售者掉入不法房地產商所設的面積陷阱。
律霸小編為您整理,希望能更好的幫你解決商品房預售是什么,存在哪些風險的問題。希望您在購買商品房時,要注意開發商是否有預售許可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簽訂主體與履行主體不一致嗎
2021-02-24人民法院副院長如何產生
2020-11-26公證終止的情形有哪幾種
2021-02-03廠里不允許辭職去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1涉外離婚子女撫養權如何確定歸屬
2021-02-15離婚賠償哪些損失
2021-01-28離婚給女方贍養費標準
2020-11-18離婚證據幾年有效
2020-12-22火車脫軌壓毀房屋,列車長承擔責任嗎
2020-11-29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和經營權證不一致如何解決
2020-12-08大學集資房入住什么條件
2020-11-24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行政許可的申請與受理
2021-01-09員工簽訂七天無工資試用期是否合法
2021-01-12勞務外包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04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有哪些情形
2021-01-19保單受益人變更注意事項
2021-03-05失火引起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8傷者起訴,我和保險公司訴訟費誰來出呢
2021-02-04保險欺詐的載體是如何的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