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定醫療事故,必須具備以下五個條件:
1、醫療事故的行為人,必須是經過考核和衛生行政機關批準或承認,取得相應資格的各級各類衛生技術人員。因診療護理工作乃是群體性的活動,有時構成醫療事故的行為人,也可以是從事醫療管理、后勤服務等工作人員。
2、醫療事故的行為人必須有診療護理工作中的過失。
3、必須是發生在診療護理工作中,也包括為此服務的后勤和管理。
4、給病員造成危害的結果,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即“死亡、殘廢、組織器官損傷導致功能障礙的”,不及此程度,不能認定為醫療事故。
5、危害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必須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否則不能認定為醫療事故。如果在發生多因一果的情況下,必須具體分析各自原因與作用,慎重判定。
二、醫療事故完全責任的認定
在醫療事故爭議中,患者方經常以“如果醫療機構盡到責任,那么患者的損害后就可以避免為由”要求醫療機構承擔完全責任。但患者由于疾病才到醫院求醫,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產生的人身傷害很難說與其自身疾病一點關系都沒有,因此,要在現行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體制下認定醫療機構承擔完全責任是很困難的。在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案例中,認定為完全責任的案例可以說寥寥無幾。
根據權威統計數據在2004年上半年上海市市、區(縣)完成的244例已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中,認定醫療機構承擔完全責任有8例,認定為完全責任的比例約為3%,其中有四例是四級醫療事故,即患者的人身損害后果不構成殘疾或者死亡的醫療事故,也就是原《醫療事故處理辦法》所致的“醫療差錯”。醫療機構容易發生完全責任的科室集中在麻醉科、外科和婦產科。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是存在舉證責任問題的,鑒定專家可以推定醫療事故成立。值得注意的是,在根據舉證責任認定的醫療事故中,醫療事故的責任程度一定推定為“完全責任”,而不可能是其他責任種類。衛生部辦公廳2005年1月21日印發《衛生部關于醫療機構不配合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所應承擔的責任的批復》明確規定:醫療機構違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不如實提供相關材料或不配合相關調查,導致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不能進行的,應當承擔醫療事故責任。患者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判定醫療事故等級及責任程度請求的,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委托醫學會按照《醫療事故分級標準(試行)》,對患者人身損害的后果進行等級判定,若二級、三級醫療事故無法判定等級的,按同級甲等定。責任程度按照完全責任判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游中被強制購物,事后發現上當受騙如何處理
2021-02-16軍婚和普通婚姻有什么區別
2021-01-24交通事故傷殘等級鑒定標準
2020-11-23網上購物商品與描述不符但又不給退怎么辦
2020-12-22贈與財產是否要交稅
2021-01-30怎么判定合同真偽
2021-01-28融資租賃合同法律關系中將涉及哪些主體
2021-03-16新農村建設必須拆除老舊房嗎
2020-12-29勞務合同根據什么法律
2021-01-25勞務外包員工離職補償
2021-02-26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臨時工沒簽合同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6機動車解除保險合同保費計算辦法
2021-03-02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2020-11-22精打細算購買旅游意外險
2021-03-20龍卷風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非全日制用工需要交納生育保險嗎
2021-01-06保險人可以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行使代位請求賠償的權利嗎
2021-03-01從一起保險代位求償權糾紛案談公平原則在商事審判中的適用
2021-01-11分紅保險問答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