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定醫療事故,必須具備以下五個條件:
1、醫療事故的行為人,必須是經過考核和衛生行政機關批準或承認,取得相應資格的各級各類衛生技術人員。因診療護理工作乃是群體性的活動,有時構成醫療事故的行為人,也可以是從事醫療管理、后勤服務等工作人員。
2、醫療事故的行為人必須有診療護理工作中的過失。
3、必須是發生在診療護理工作中,也包括為此服務的后勤和管理。
4、給病員造成危害的結果,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即“死亡、殘廢、組織器官損傷導致功能障礙的”,不及此程度,不能認定為醫療事故。
5、危害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必須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否則不能認定為醫療事故。如果在發生多因一果的情況下,必須具體分析各自原因與作用,慎重判定。
二、醫療事故完全責任的認定
在醫療事故爭議中,患者方經常以“如果醫療機構盡到責任,那么患者的損害后就可以避免為由”要求醫療機構承擔完全責任。但患者由于疾病才到醫院求醫,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產生的人身傷害很難說與其自身疾病一點關系都沒有,因此,要在現行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體制下認定醫療機構承擔完全責任是很困難的。在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案例中,認定為完全責任的案例可以說寥寥無幾。
根據權威統計數據在2004年上半年上海市市、區(縣)完成的244例已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中,認定醫療機構承擔完全責任有8例,認定為完全責任的比例約為3%,其中有四例是四級醫療事故,即患者的人身損害后果不構成殘疾或者死亡的醫療事故,也就是原《醫療事故處理辦法》所致的“醫療差錯”。醫療機構容易發生完全責任的科室集中在麻醉科、外科和婦產科。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是存在舉證責任問題的,鑒定專家可以推定醫療事故成立。值得注意的是,在根據舉證責任認定的醫療事故中,醫療事故的責任程度一定推定為“完全責任”,而不可能是其他責任種類。衛生部辦公廳2005年1月21日印發《衛生部關于醫療機構不配合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所應承擔的責任的批復》明確規定:醫療機構違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不如實提供相關材料或不配合相關調查,導致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不能進行的,應當承擔醫療事故責任。患者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判定醫療事故等級及責任程度請求的,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委托醫學會按照《醫療事故分級標準(試行)》,對患者人身損害的后果進行等級判定,若二級、三級醫療事故無法判定等級的,按同級甲等定。責任程度按照完全責任判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各省市1級至10級工傷傷殘賠償標準速查表
2021-03-17公司章程能否對股東會的表決方式進行規定
2020-12-21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防范利用互聯網支付洗錢的建議
2021-02-13如何討回回購房定金
2020-12-05離婚孩子共同撫養怎么撫養
2020-12-19空置房物業費70%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1合同已實際解除應否確認效力
2021-01-25偽造房產證,變賣他人房產會被判刑嗎
2021-02-23如何選擇合適的中介,選擇房屋中介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31試用期申請離職公司不放人怎么辦
2021-02-28星期天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合法嗎
2021-01-22怎樣投保人壽險,要注意的事項又有哪些
2020-12-18保險合同生效的三個要素是什么
2020-11-13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需要公告嗎
2020-12-28短期健康保險與長期健康保險的區別
2021-01-14保險人傷事故處理流程
2020-11-18保險理賠需帶哪些材料
2021-01-07保險公司克扣員工工資怎么處理
2021-02-10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保險價值和保險金額是指什么,二者是什么關系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