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約定還款期限怎么辦?
根據《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以及第六十一條:“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之規定,在借款合同未約定還款期限的情況下,出借方可以要求借款方在合理期限內償還。此處的合理期限與借款金額有關,借款當時雙方商議的借款目的等有關,但出借方是權利人,只要出借方給予借款方相對合理的期限并通知到對方,對方就應當在此期限內償還,否則出借方可以要求借款人承擔違約責任。
首先,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約定還款期限的借款,其在客觀上是否會產生侵權狀態,在借款時或者說權利發生之日是難以確定的。因為現實生活中大量未約定還款期限的借款,其債務人大都在清償能力俱備時主動歸還了借款,訴之法院的糾紛畢竟只占極少一部分。如果以權利發生之次日作為起算訴訟時效的原則,勢必把那些事后主動清償了債務、在客觀上并未產生損害后果的行為也歸類于侵權民事行為中。并且,權利發生之日與權利被侵害時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法律事實狀態,不能等同,不可混為一談。這是因為權利發生之日在客觀上不一定就是權利被侵害之時。如甲找乙借錢而出具了未寫明還款期限的借條,一年零十個月后,甲找乙追索,而乙立即籌錢如數清償。象這樣的情況,乙歸還的客觀事實說明甲的債權并未受到侵害;那么甲在一年零十個月前債權發生時,其主觀上又如何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乙不會還款呢?顯然,只有在甲行使請求權并遭乙拒絕或推拖時,才能知道權利受到侵害。可見,用權利發生之次日來替代權利被侵害時進行訴訟時效期限的起算,直接違反了《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的規定。
其次,我國《民法通則》以及修改后的《合同法》都充分強調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在民間借貸中,借貸雙方在債權債務關系形成時未約定還款期限,債權人可隨時主張權利,債務人可隨時履行義務,債權人即使選擇在五年后才主張權利,這既不違反法律禁止性的規定,也未超過我國《民法通則》最長訴訟時效20年的規定,因此直到債務人明確表示拒絕履行義務時,才開始計算此類借款的訴訟時效,是符合法律保護合法債權人利益的立法精神的。
如果有其他的借款合同糾紛需要解答,建議你可以在線咨詢律霸網律師,這里有需要專業人士,一對一與你溝通解答你的各種疑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侵權民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
2021-02-20動產抵押生效要件如何規定
2021-03-17股權變更能否辦理土地抵押
2020-11-30履行抗辯權的行使受哪些限制
2021-03-21債務人能否以法院對夫妻債務的處理結果對抗債權人
2020-12-28法院公告期算在審理里嗎
2021-02-07物業非法入駐怎樣處理
2021-03-24單位是否有權收回員工集資房
2020-11-30夫妻一方與小三約定分手費,另一方可以主張返還嗎
2021-01-15國企可以被私企接收改制嗎
2020-12-31關于雙重勞動關系的爭議
2021-02-01勞務派遣資質是否全國有效
2021-02-10被公司辭退可以拒絕嗎
2020-11-15應該找誰賠付房屋意外受到的損失
2021-03-05人身保險投保人對哪些人具有保險利益
2020-12-03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責任保險和解制度的重構
2020-12-05車上責任險條款
2021-01-23人身保險不是一買就保 一起保險理賠案的教訓
2021-01-01車險理賠次數與保費有什么關系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