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無因管理與不當得利的適用范圍,還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無罪管理是一種事實行為;不當得利則為事件;
2.無因管理中以管理事務為獨立的法律要件,且主觀上要有為他人管理事務的意圖;不當得利要發生在主體不知情的情況下,如履行不存在的債務所引起的不當得利。
3.無因管理是立法鼓勵人們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危難相助;不當得利則是為了衡平當事人之間的利益。
具體區別的內容
1、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損失,為他人管理事務的行為
無因管理法律制度源于古羅馬法,近代各國民法建立相應的無因管理法律制度。無因管理法律制度倡揚社會互助的道德追求,確認無因管理的合法性,以阻卻管理行為的違法性,體現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在性質上,無因管理是一種事實行為。無因管理有真正無因管理和不真正無因管理兩種類型,真正無因管理包含適法無因管理和不適法無因管理,不真正無因管理包含誤信管理、不法管理和幻想管理,不同類型的無因管理,其構成要件不同,產生的法律效果亦不同。
無因管理的表現形式有很多:常見的有見義勇為,下雨,鄰居不在幫助鄰居家收被子等等行為……都屬于無因管理,通俗一點就是沒有義務的助人行為。
2、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而獲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到損害的事實
因為不當得利是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一種不正常現象,在社會生活中任何人不得無合法根據地取得利益而致他人損害,因此,依法律規定,取得不當利益的一方當事人應將其所取得的利益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受損失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取得利益的一方返還其不當得到的利益。因此,不當得利為債的發生原因,基于不當得利而產生的債稱為不當得利之債。
不當得利之債既不同于合同之債,也不同于無因管理之債。不當得利不是當事人雙方間的合意,不當得利之債并非是當事人追求的法律目的,也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是法律為糾正不當得利的現象而直接賦予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當得利從其性質上說屬于事件,而非行為,當然不是一方當事人為維護他人利益而實施的合法事實行為。不當得利可因各種原因發生,但作為債的發生原因,則不論其是因何原因造成的,只要發生不當得利的后果,就在當事人間產生不當得利之債。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繼承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款
2021-02-06涉外婚姻中介公司違法嗎
2021-03-24戶口本上婚姻狀況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9雇傭關系下的猝死賠償嗎
2020-12-14土地糾紛主體責任是什么
2020-11-27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什么形式
2021-01-20兒子非親生離婚可以得到精神損失賠償嗎
2021-02-16上下班途中騎電動車自行摔倒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1-27勞務派遣糾紛哪個地方仲裁管轄
2020-12-03找壽險公司索賠有哪些手續,索賠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5企業財產最低起保費是多少
2020-12-19保險合同不能解除的條件
2020-11-16車禍受傷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0-12-21保險公司如何更進一步保障大家的合法權呢
2020-12-04對一“保險詐騙案”所涉相關問題探討
2020-11-19辦理土地轉讓辦法以及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23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
2021-02-20公房拆遷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21違建拆遷,究竟怎么拆才合法
2020-11-20拆遷企業由誰選擇評估公司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