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加公司法人為被執行人可不可以
本市一家餐館向陳先生訂購了價值5萬元的溫室蔬菜,陳先生如約履行。餐館卻不未及時進行結算。陳先生多次找到餐館老板李先生(也是法定代表人)要求支付貨款,李先生卻一再推脫,不給陳先生付款,另一方面將大部分貨款轉入自己賬戶。后來李先生攜款出走,下落不明。陳先生無奈,將餐館訴到法院。法院認為,被告某餐館未按合同約定向原告陳先生支付貨款已構成違約,故判決被告某餐館償付原告貨款賠償損失計50743.60元。判決生效后,陳先生向法院申請執行。在執行中,查實被執行人某餐館已被注銷,無財產可供執行。于是,陳先生就向法院提出追加李先生為被執行人。陳先生的請求沒有得到法院的支持。
北京文律師分析: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執行若干規定》的有關規定,被執行人主體追加的法定情形只有6種情形。而本案的餐館都不在6種法定情形中。《執行若干規定》第77條規定:“被執行人為個人合伙組織或合伙型聯營企業,無能力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追加該合伙組織的合伙人或參加聯營企業的法人為被執行人”。這一規定只是針對合伙組織的個人和聯營企業的法人。本案的餐館是有個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是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股東對公司的債務不承擔責任。只有根據《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三款的規定,當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才應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這就是合伙組織與有限責任公司的根本區別。
本案中的法定代表人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將所欠貨款轉入自己賬戶后,既不給原告結算,也不付款,逃避債務,下落不明,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對于這種情形,應追究法定代表人的連帶責任,使之成為被執行人。本案原判決沒有將其作為共同被告承擔連帶責任,屬漏列訴訟主體,且程序嚴重違法,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應當依照原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提起再審。沒有經過法院的審判,則不能在執行程序中直接對餐館的法定代表人進行追加,使之成為被執行人。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追加公司法人為被執行人可不可以”問題進行的解答,通過案例的分析,能不能追回公司法人為被執行人,主要看時符不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符合規定的就可以追回。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案例的分析
2020-12-30醫療事故等級與對應的殘疾賠償比例
2020-12-19家屬被公安機關帶走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05法律服務協議之范本
2021-02-28發明專利一般值多少錢
2020-12-31支票背書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
2021-01-05在監獄的保外就醫要經過哪些程序
2021-02-08銀行轉賬能證明贍養費嗎
2020-11-16取消戶籍怎么辦理
2020-11-24按揭房注銷抵押登記要多久
2020-11-11淺談醫療糾紛的防范
2020-12-24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應該怎么辦
2021-01-25經濟補償金能否分期支付
2020-12-01勞務合同簽競業限制嗎
2021-03-23員工簽勞務合同有什么風險
2020-12-01雙倍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04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應否擔責
2020-12-16公司稱已繳納社保卻未交如何處理
2020-11-08交通意外險理賠會賠多少
2020-11-16運輸保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