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名商標保護的法律適用包括以下幾點:
(一)注冊馳名商標保護的法律適用
新商標法對注冊馳名商標保護的規定相對是比較完善的,在司法實務中,通過適用商標法關于馳名商標的特別規定以及對注冊商標的一般規定,基本可以解決問題。唯一的遺憾是對注冊馳名商標的跨類保護不夠嚴密,沒有明確規定跨類侵權行為的認定依據及救濟途徑。新商標法第52條雖然規定了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多種情況,但有關馳名商標的跨類侵權行為并未列入其中,新商標法也沒有根據馳名商標注冊人在某些情況下享受跨類保護的特殊性,即未針對馳名商標中與核準注冊的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以及核定使用的商品以外的商品上侵犯馳名商標權的行為,規定相應的特別保護措施。這使得馳名商標跨類侵權行為認定依據及救濟途徑都不甚明確,不利于對注冊馳名商標提供跨類保護。對此,筆者認為在我國目前的法律框架內有以下兩種可資利用的途徑:
一是適用新商標法第52條第五項關于“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規定。即將未經注冊馳名商標所有人許可在不相同或不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馳名商標相同或類似商標的行為,依據此項規定認定為侵權行為。然后再適用第七章注冊商標專用權保護的有關侵權救濟的規定,對馳名商標進行跨類保護。不過這種救濟有其特殊性一面:按照國外的所謂顧客轉向(diversion-of-custom)理論,損害直接存在于對馳名商標標識的競爭性使用方面。對未在當地使用的外國民事主體所擁有的馳名商標的使用或者未經準許對一件馳名商標在非競爭性商品上的使用時的損害常常是法官和學者爭論的對象。當一件商標在當地使用以前被模仿者搶先使用時,或者一件標記被使用在非競爭性產品上時,上述顧客轉向理論即銷售的減少是不存在的。因此對馳名商標的跨類救濟方面應該更多的適用停止侵害,謹慎適用損害賠償。與此類似的是,最高法院在《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解釋》第8條所規定的一樣:“人民法院認定域名注冊、使用等行為構成侵權或者不正當競爭的,可以判令被告停止侵權、注銷域名,或者依原告的請求判令由原告注冊使用該域名;給權利人造成實際損害的,可以判令被告賠償損失。”
按說,新商標法第52條第五項的規定倒是具有兜底的補漏作用,但畢竟失于具體,而且按照按照原商標法實施細則第41條對原商標法第38條第(四)項“給他人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解釋,該項并不包含跨類侵權行為。所以,這種途徑也只能是一種權宜之計,司法機關應盡快作出相應司法解釋。
二是適用《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一是適用第4條關于“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的規定。二是適用第96條和第118條的規定。其中第96條規定:“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伙依法取得的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钡谏虡藱啾Wo方面適用撇開特殊的商標法而徑直適用一般法的《民法通則》,總有些給人體系不嚴密的感覺。
目前外國商標法對注冊馳名商標跨類保護問題有兩種不同的解決途徑。一種是專門對注冊馳名商標的跨類保護作出特別規定。如1995年生效的《澳大利亞商標法》第120條就注冊商標的侵權規定:下列情況構成侵權:第一,該商標在澳大利亞馳名;第二,某人在下列事項上作為商標使用一標記,該標記與該商標在實質是相同,或欺騙性地相似:一是與商標注冊的商品(注冊商品)特性不同的商品(無關商品),或非與商標注冊的服務(注冊服務)緊密相連的商品。二是與商標注冊的服務(注冊服務)特性不同(無關服務),或非與注冊商品緊密相連的服務;第三,由于該商標馳名,該標記可能指出無關商品或服務與注冊商標的所有人之間存在聯系;第四,因此,注冊所有人的利益可能受到負面影響。二是通過規定防御商標的注冊來解決,即通過注冊馳名商標所有人在不同類別商品上注冊防御商標來實現跨類保護。防御商標一般只適用于馳名商標,此舉可以防止他人在不同類別的商品上使用其商標,影響其信譽。1959年《日本商標法》曾在第七章專門規定了防御商標制度。該章第64條規定:商標權者,在表示自己業務相關的指定商品上的商品注冊商標已廣為消費者所知曉的場合,當他人在其注冊商標指定的商品及與其相類似的商品以外的商品商品上、或與指定商品相類似的服務以外的服務上使用該注冊商標,而該商品與服務又可能與自己業務相關的指定商品產生混淆時,可以在那些可能產生混淆的商品或服務上以與其注冊商標同一的標志進行防御商標的注冊。
我國商標法在注冊馳名商標跨類保護方面的欠缺將影響馳名商標保護制度的落實,有待商標法的完善和最高法院通過相應的司法解釋。由于侵權者很容易避開防御商標所注冊的范圍,所以多數專家和學者都認為防御商標制度是一種過時的制度安排,各國立法也很少采用。另外,一件商標是否馳名是由市場決定的,商標地位的變化也會導致防御注冊的穩定性,在操作上面臨不便。因此我們可以考慮采用規定規定專門條款的方式解決我國馳名商標跨類保護問題。
(二)未注冊馳名商標保護的法律適用
如果說新商標法對注冊馳名商標的保護不夠嚴密的話,那么在未注冊馳名商標的保護方面,就更為欠缺。除了在第13條、第14條及第41條第二款對未注冊馳名商標的權利內容、認定標準和行政救濟有所規定之外,新商標法對未注冊馳名商標的保護再沒有其他規定。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新商標法沒有對侵犯未注冊馳名商標的行為認定及相應的司法救濟作出規定,這非常不利于對未注冊馳名商標的保護。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與我國商標法的傳統不無關系。我國商標法在商標權的取得方式上一直奉行商標權的注冊取得,相應地,只承認注冊商標專用權,給予商標法保護,未注冊商標的保護一直是非常模糊,在實踐中主要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在這種思維慣性的影響下,我國新商標法也忽視了對未注冊馳名商標的保護。雖然新商標法也將未注冊馳名商標明確納入新商標法保護范圍,但新商標法第七章只規定了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這就把未注冊馳名商標的保護排除在第七章的適用范圍之外,致使我國商標法在明確未注冊馳名商標使用人“專用權”的同時,并沒有規定相應的侵權認定依據及救濟措施,出現有權利而無救濟的局面,產生法律漏洞,給未注冊馳名商標保護的法律適用帶來一些難題。對此筆者作出幾點建議:
首先,對未注冊馳名商標專用權行政救濟的法律適用。由于新商標法對此已作出明確規定,可以直接適用有關條文。
其次,在未注冊馳名商標侵權行為認定的法律適用方面,法院將面臨適用商標法、民法通則或者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選擇。對于未經未注冊馳名商標使用者許可,以注冊和未注冊商標的方式在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上使用與其未注冊馳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商標的行為,未注冊馳名商標權利人起訴的,法院應當予以受理。既然商標法賦予了未注冊馳名商標人實體方面的民事權利,法律就應當給予相應的司法救濟。筆者認為,法院可以適用商標法的有關條文認定并確認未注冊馳名商標的存在,然后根據《民法通則》第4條或者第96條關于“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伙依法取得的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的精神,從侵權的角度,可酌情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另外,未注冊馳名商標也是廣義的商業標識的一部分,作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表現形式而存在,對有關侵犯未注冊馳名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也可以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三,與未注冊馳名商標有關的域名糾紛。最高法院在有關馳名商標與域名的關系方面的規定應進一步適用于對未注冊馳名商標的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走私貴重金屬罪辯護詞
2020-12-20簽訂代理合同簽訂流程包括哪些環節
2020-12-16無固定期限合同員工可以拒絕解雇嗎
2021-01-01民法典規定請求撤銷婚姻時效是多久
2021-01-03股權質押貸款擔保有什么風險
2021-02-09破產和解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1欠款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15婚姻口頭協議多久無效
2021-02-13主債權還沒成立,擔保合同還成立嗎
2021-01-13頂樓人家漏雨樓頂維修費誰出
2020-12-12勞動法是如何規定變更工種的
2021-01-15企業要求合同變更,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0-11-25勞務合同可以進行競業限制嗎
2020-12-16企業經濟性裁員的條件和程序規定
2021-02-23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及注意事項
2021-01-18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家庭財產保險不承保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22保險合同當事人解決合同爭議的方式有哪些
2021-01-29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3-18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