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個人隱私權被侵害的行為表現
(一)個人的侵權行為:
1、個人未經授權在網絡上宣揚、公開或轉讓他人或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隱私。
2、個人未經授權進入他人系統收集獲得資料或打擾他人安寧:未經授權截扶或復制他人正在傳遞的電子信息。這類“侵權者”大多是黑客,他們可以利用各種技術手段竊取和篡改網絡用戶的私人信息,被侵權者幾乎無法發現或知道黑客身份,雖然表現形式上與傳統的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不同,但實質上與傳統的侵犯他人通信自由無本質區別。
3、個人制造、傳播計算機病毒、惡意代碼及從事其它侵犯網絡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二)商業公司的侵權行為:
1、大批專門從事網上調查業務的公司進行窺探業務非法獲取、利用他人隱私。某些網絡公司使用具有跟蹤功能的“cookie”(它的中文意思是小餅干,是一個很簡易的程序,它的目的是記錄你各種上網的行為。)工具瀏覽和定時跟蹤用戶站上所進行的操作,cookie將自動記錄用戶訪問的站點和內容,并將詳細資料發送到網絡公司中,網絡公司根據這些資料掌握個人的情況,并建立龐大的資料庫。
這可能導致某些用戶重要信息的失竊,例如股票信息、信用卡資料等。
2大量廣告商帶來的垃圾郵件泛濫。
(三)部分軟硬件設備供應商的侵權行為,有些軟件和硬件廠商在自己銷售的產品中埋下了伏筆,用于收集消費者的隱私。
(四)網絡提供商的侵權行為:
1、ISP(IntemetServiceProvider)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侵權行為。網站經營者作為ISP,在兩個方面可能侵害隱私:(1)直接侵害了他人的隱私權,ISP具有主觀故意(直接故意或間接故意)。例:ISP把其客戶的郵件轉移或關閉,造成客戶郵件丟失、個人隱私、商業秘密泄露。(2)ISP對他人發表在網站的侵權信息承擔責任,目前,中國為了讓ISP產業進一步的發展,同時適應國際競爭環境,法律界對網絡隱私權的保護持有比較寬容的態度,認為應當適用過錯責任,而且只是在具有比較嚴重過錯的時候才承擔侵權責任。
2、ICP(1ntemetContentProvider)一互聯網內容提供商的侵權行為。ICP是通過建立網站向廣大用戶提供信息。
(五)網絡監視及竊聽:
某些網絡的所有者或管理者會通過網絡中心監視或竊聽局域網內的其他電腦,監控網內人員的電子郵件。這種行為嚴重的侵犯了用戶的隱私權,但絡的所有者或管理者卻以各種理由來掩蓋自己的侵權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流程怎么走
2021-01-03怎么取保候審?取保候審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02新三板掛牌到上市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14哪些人屬于非直系親屬
2021-03-20雇傭關系適用侵權法嗎
2021-01-22女子水上樂園溺亡游樂園有責任嗎
2020-12-06父母贈與房產后還能反悔嗎
2020-11-27哺乳期內是否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021-03-18實習期自我評價
2021-03-07用人單位可以隨意延長工作時間嗎?
2021-02-21人壽保險的被保險人包括哪些人,理賠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0-11-17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個人人身意外保險的保額有上限規定嗎
2021-01-23新車自燃廠家賠嗎
2021-02-11保價運輸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人身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1-03-24如果未超過保險限額由誰負責支付賠償款
2021-01-22摩托車發生事故如何快速理賠
2020-11-17保險合同權利轉讓書怎么寫
2020-11-11雇主侵占雇員保險金 不當得利被判返還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