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醫療事故的核心環節就是進行醫療事故的賠償。那么,醫療事故賠償中訴訟時效的規定是什么?在醫療事故中,患者請求賠償應該在什么時間內進行才是有效的?在主張賠償時,訴訟時效的規定有哪些?
關于醫療損害糾紛賠償案件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問題,我國《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對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均作出了規定,對由醫療行為不當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應該適用,但因無相關法律法規的明確解釋,在司法實務中如何理解和準確界定“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利被侵害之日”存在難以操作和準確把握的問題。由于醫患關系的特殊性,這些規定存在著不能有效保護患者利益的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最高人民法院適用《民法通則》意見第一百六十八條規定:“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后經檢查確診并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 從上述規定可以得知,在侵權賠償案件中,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突顯重要。
我們認為“知道”或“應當知道”這里應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其一知道被侵害的事實;其二知道被誰侵害。訴訟時效的起算應當滿足以上兩項,人民法院應當以以上兩項標準來判斷此案的訴訟時效是否喪失。
首先,對于知道被侵害的判斷應當從主客觀兩個方面結合進行分析,被侵害之日,一種客觀存在的侵權事實的發生時間,但權利人是否知道這一時間點應結合權利人及案件的實際情況分析,如醫療侵權發生之后,其損害后果未必在短期內顯現,而是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潛伏性,有的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要求一個普通人在損害后果尚未顯現的情況下就主張權利是不符合常理的;
其次,即使損害后果業已發生并為權利人所知曉,亦不能簡單地將損害發生日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因為醫學知識是相對專業的,不是非專業的普通人所能掌握的,醫療事故損害案件中損害后果是否為醫療護理所致,醫療護理失誤與發生的損害后果是否具備因果關系并不能為普通百姓所迅速感知,只有知道被誰侵害才能確定侵權人從而進行進一步權利的主張,權利人的權利被侵害后不知道被誰所害,則訴訟時效期間應自查清侵權人之日起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事故車輛鑒定費
2021-02-24公司在解除勞動合同面臨哪些法律風險,應該如何防范
2021-03-22輕微剮蹭后逃逸怎么處罰是什么
2020-12-23如何對有限合伙財產進行質押
2020-12-26網絡語言攻擊能定罪嗎
2021-02-09被騙婚需要哪些證據
2021-01-29離婚自由的保障措施有什么
2020-12-07離婚后再進行結婚登記要離婚證嗎
2020-12-24假學歷入職國企十年如何處理
2020-11-15有的單位在勞動合同中規定女職工結婚、生育就要離職等內容,這樣做屬于違法嗎
2020-12-20公司可以跟工傷人員解除合同嗎
2020-12-03保密協議是否需要支付保密費
2020-12-09勞動關系轉移三方協議
2020-12-11法院可以凍結失業人員經濟補償金嗎
2021-02-25什么是人壽保險,投保壽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2精神病人縱火保險公司需要賠付嗎
2021-03-04保險公司對事故駕駛員的賠償,是否該事故駕駛員獲得
2021-01-20保險經紀人具有哪幾種組織方式
2021-02-28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
2020-11-09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案例分析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