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公司股東的出資是股東股權存在的基礎,而這里“出資”的屬性既非動產,也非不動產,更不是有價證券,可見,股權不屬于單純的所有權范疇,也不能歸結為債權。有很多學者都認為:股權是既含權利,也含義務和責任的綜合性權益。從我國現行《公司法》有關股東權益的規定不難看出,股權不外乎包含程序意義的社員(成員)權、實體意義的財產(受益)權兩部分;如從利益的角度審視,也可以說股權是共益權(參與公司管理)和自益權(分配公司盈利)的結合。
股權的載體
根據新《公司法》的規定,表征股權的載體主要有三種文書:
1、出資證明書(《公司法》第三十二條、第七十四條);
2、股東名冊(《公司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第七十四條);
3、工商登記文件(《公司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
股權讓與的實現
如前所述,完整意義的股權轉移應當包括共益權和自益權兩方面權利,所以,股權讓與不僅僅是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的權益轉移,它還涉及其它股東、公司乃至第三人(社會公眾)的利益。股權轉讓合同生效后,轉讓人應采用書面形式通知公司,公司在對出資證明書、股東名冊及工商登記文件等三種文書依法辦理相關變更手續后,轉讓人在合同中的股權讓與義務才算履行完畢,受讓人也才算圓滿擁有受讓的股權并同時獲得對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
股權轉讓條件的誤解我國舊《公司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出資或者部分出資”,其實這里的“出資轉讓”本質上就是新《公司法》第七十二條的股權轉讓,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被人誤讀為:股權轉讓就是股東轉讓公司注冊資本中該股東的相應出資金額,甚至連有些工商局的經辦人員在股權變更登記時也不顧及股權轉讓的真實對價是什么?也不探問股權轉讓到底包含哪些實質條件?孤立地堅持“股權轉讓的條件”就是轉讓價金,一概表述為按照相應出資的金額和比例轉讓出資,而不問股權轉讓雙方轉讓股權時設置的其它“轉讓條件”,從而狹義地將股權轉讓的交易條件或稱對價理解為轉讓價金(價格)。
而事實上股權轉讓價金(價格)與股權轉讓的交易條件有著明顯的區別:股權轉讓價金(價格)是可以用一定數量的貨幣度量或表達的股權轉讓對價,是股權轉讓的交易條件之一;而股權轉讓的交易條件除了表現為一定數量或比例的轉讓價金(價格)以外,還包括諸如受讓人現有財產狀況、資金來源、后續投資能力、既往工商營業業績、未來業績預期、個人誠信品格乃至團隊精神等無法用貨幣度量或表達的股權轉讓對價因素。之所以股權轉讓的交易條件中應當包含這些無法用貨幣度量或表達的股權轉讓對價因素,是由有限責任公司的性質決定的,因為有限責任公司不是表現為單純的“資合性”,也呈現為很強的“人合性”。
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同等條件”
新《公司法》第七十二條這樣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征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可見,股東轉讓股權時,公司其他股東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前提是“同等條件”,即同等的股權轉讓交易條件。
何謂“同等條件”?如何界定“同等條件”?
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人認為:股權轉讓就是出讓人讓與自己持有的股權,受讓人給付一定數額貨幣的行為。一般將“股權轉讓的交易條件”理解為股權轉讓的價金,一概表述為按照相應出資數額或者比例折算的金額,而不考慮股權轉讓時轉讓雙方設置的其它“轉讓條件”,從而將股權轉讓的條件等同于轉讓價金(價格),并將其作為衡量股權轉讓時其他股東有否優先購買權的“同等條件”的唯一指標因素,對股權轉讓交易條件中應當包含的無法用貨幣度量或表達的股權轉讓對價因素視而不見,甚至有些工商局的工作人員也持這樣的觀點,從而直接降低了“同等條件”的指標門檻,變相擴大了股權轉讓時其他股東的優先購買權,平添了很多股東優先購買權糾紛,直接影響了股權交易應有的安全與快-捷。筆者認為,上述觀點集中暴露出:片面注重有限責任公司資合性,而忽視有限責任公司人合性的傾向,是同有限責任公司的本質法律屬性相悖的,因而盡管該觀點在形式上似乎不乏合理性,但卻是不合法律邏輯的錯誤認識,應當在實際操作中堅決摒棄。同時,新《公司法》第七十二條將股權轉讓列入公司章程任意性規定的范圍,彰顯了私法上意思自治的精神,反映出在包含交易條件在內的股權轉讓中應當關注和尊重當事人意愿的立法宗旨。
股權優先購買權必須是在同等的股權轉讓交易條件下的優先,因此,轉讓人向非股東轉讓股權,應當將擬轉讓的價格、付款條件、受讓人現有財產狀況、資金來源、后續投資能力、既往工商營業業績、未來業績預期、個人誠信品格乃至團隊精神等對價因素及時書面告知公司,公司應當在法定期限內通知其他股東。公司怠于通知的,由公司承擔責任,公司可追究內部相關人員(董事、經理等)的失職責任。公司通知股東后,其他股東怠于答復的,逾期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欲主張優先購買權的,須在包含轉讓價格因素在內的“同等條件”下行使,否則,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的行為依法有效,其它股東不得僅以轉讓價格因素作為“同等條件”進行抗辯。如轉讓人告知虛假的包括轉讓價格因素在內的股權轉讓交易條件的,其他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對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的行為行使撤銷權而主張優先購買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產繼承的訴訟時效如何計算
2021-02-10扶貧捐贈可以反悔嗎
2021-02-28被監護人長期遭受監護人虐待的能否申請更換監護人
2021-02-16以限制離婚自由為條件的協議有沒有效
2021-02-25審查逮捕環節需不需要指定管轄
2020-12-06車禍出院后多久去理賠,怎么理賠
2020-12-02討債時怎樣對付失聯的債務人
2020-11-13投保人與受害人達成的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1-12機動車停運損失保險是否承擔責任
2020-12-09如何查詢保險撤案了沒
2020-12-26利用保險洗錢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2021-03-25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人傷理賠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22購買婚嫁保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21保險公司以保險未生效拒賠合法嗎
2021-02-0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保險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
2021-01-22車險理賠注意事項
2020-11-13拆遷房屋賠償協議訴訟期是幾年
2021-02-07共同共有房屋拆遷該如何分配
2021-01-27以下沒有證件的房屋不是違建,別再被拆遷方忽悠了
2020-11-15懷集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