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家事法苑”公號經作者授權推送,如欲轉推,請征得作者及本公號同意。人們的思想觀念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斷轉變,現如今人們對婚姻家庭的責任感、認識等方面均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加之當今社風日下、道德滑坡,婚姻家庭的穩定性已經受到嚴重沖擊,離婚率激增。。
現如今離婚案件已經成為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的三大案件之一,不僅離婚案件的數量增多而且離婚的訴訟請求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向第三者求償、忠誠協議、青春損失費等。這些訴訟請求反應出人們不再受到家丑不可外揚等思想的禁錮和束縛,而是勇敢通過法律途徑進行維權。現筆者試圖通過夫妻忠誠協議糾紛案件分析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以期為司法實踐中法官審判相關案件提供借鑒。
[案例]
王某與趙某于1994年8月11日辦理結婚登記手續,2001年4月生育一子。雙方婚前感情較好,婚后感情一般。2001年1月1日雙方簽訂協議書一份,約定:夫妻之間應相互尊重,相互幫助,愛護對方,彼此忠誠對待。如一方出現道德品質問題,向對方提出離婚,必須賠償對方精神損失費和青春損失費共計30萬元。2004年秋,雙方因家務瑣事生氣,王某離家在外租房居住,分居至2007年起訴之時。分居期間,趙某發現王某與一名女子有婚外情,并且提供了照片和錄音資料等證據予以證實。2007年王某提出離婚。法院重審認定,忠誠協議系原被告雙方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為了實現相互尊重,相互幫助,愛護對方,彼此忠誠對待的目的才簽訂的,該協議系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規定,應當認定有效。雙方分居期間王某與其他女人產生婚外情,導致夫妻感情破裂,使趙某遭受精神傷害。王某違反協議約定亦違反夫妻應當相互忠實的法律規定,應當按照協議的約定對無過錯方予以賠償。但是趙某主張的青春損失費不符合法律規定,不予支持。
一、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
夫妻忠誠協議是指男女雙方在結婚之前或結婚以后簽訂協議,約定一旦一方有婚外情行為等違反婚姻法第四條的忠實義務一方支付違約金或精神損害賠償的協議。關于夫妻忠誠協議是否有效有如下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夫妻忠實義務是婚姻關系最本質的要求,婚姻關系穩定與否,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此。忠誠協議實質上正是對婚姻法中抽象的夫妻忠實義務的具體化,完全符合婚姻法的原則和精神,協議內容未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也未損害他人利益,因而當然有效,應受法律保護。
第二種觀點認為,夫妻忠誠協議無效。理由是:第一,婚姻法第四條規定的夫妻之間忠實義務是道德義務而非法律義務;第二,夫妻忠誠協議損害公民的基本人身自由;第三,忠誠協議內容違法;第四,夫妻忠誠協議違反填補損害原則。
筆者認為對于夫妻忠誠協議不能籠統地認定為有效或者無效,而是應當區別情況對待,即看每一個具體的忠誠協議的內容是否違反法律規定。筆者認為,如果單純的約定以財產為給付內容的損害賠償,協議應當合法有效,除非在協議里做了限制夫妻一方的人身自由或者對人身關系等的約定。理由如下:(一)夫妻忠誠協議時夫妻之間的約定,根據特別法優先的原則,應當適應婚姻法的相關規定,然而婚姻法對此并沒有規定,又因為該行為涉及婚姻關系,所以也不能適用合同法。但是,締結夫妻忠誠協議本質上屬于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適用民法通則第四章第一節關于民事法律行為制度的規定,而婚姻關系和合同關系都屬于具體的民事法律行為,在特別法并沒有相關規定的時候依法應當適應一般法加以調整。《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以下三個生效要件:第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第二,意思表示真實;第三,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對于單純約定財產性損害賠償的夫妻忠誠協議符合民事法律行為所要求的三個生效要件,應當認定該行為合法有效。(二)夫妻忠誠協議符合婚姻法的立法宗旨。該法第四條規定,夫妻之間應當相互忠實。而夫妻忠誠協議恰好是對忠實義務的具體體現,能夠更好地促使雙方履行忠實義務,對于雙方都有一定的威懾力,有利于維護婚姻關系的穩定,所以面對現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的大背景,應當對該行為予以支持和認可。(三)符合民法意思自治原則。私法尤其是民法作為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法律規范,在法律沒有明確禁止的情況下,完全應當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當事人參與民事法律關系的積極性。因此,夫妻忠誠協議作為婚姻關系的粘合劑,在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之下,完全應當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表示。
二、案例的實證分析
本案中,夫妻雙方的忠誠協議約定,一方出現道德品質問題,向對方提出離婚的,必須賠償對方精神損失費和青春損失費共計30萬元。該協議中的道德品質問題并且導致向對方提出離婚的,其實就是《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所規定的無過錯方的賠償請求權情形:重婚;與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這幾種情形都屬于該份協議所約定的道德品質問題,因此,該項約定完全符合婚姻法的規定。對于協議所約定的賠償部分包括精神損失費和青春損失費,對于精神損失費可以支持,因為原告的行為給被告的心理健康、精神生活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損害,而且也屬于婚姻法規定的權利;但是對于青春損失費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是不予支持的,理由如下:第一,即使不是嫁給原告,被告的青春一樣會消耗掉,這是無法阻止的事實,與原告的行為沒有因果關系;第二,要求青春損失費在法律上也完全沒有依據,法官裁判案件的基礎就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如果對于該項主張予以支持,那么就必定會動搖司法的基礎,影響人民群眾對于案件結果的預測,影響裁判的穩定性,影響司法的公信力。
三、結論
對于只約定了以財產為給付內容的協議,應當尊重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依法認定其合法有效,當然對于具體的請求項目如本文案例所約定的青春損失費也要結合具體的國情和司法實踐,判斷是否能夠支持。但是否支持該項約定并不影響協議的效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貼身顧問服務協議范本
2021-01-03國有獨資公司設立條件需要哪些
2020-11-24交通事故是否為必要共同訴訟
2021-02-19農村個人私自售賣煙花爆竹怎么處罰
2020-11-26坐滴滴出交通事故怎么辦,責任怎么分
2021-02-05訴訟離婚訴訟狀怎么寫
2021-02-09轉繼承份額該怎么計算
2021-02-16商業銀行發生信用危機由誰接管
2021-01-20如何進行商場受傷索賠
2021-03-10購房的潛規則都有哪些
2021-03-18騙取住房補貼是什么罪
2021-03-23認定勞動關系司法解釋三規定是什么
2021-02-05詳細解釋勞動法試用期的約定
2020-12-28以房養老政策如何且行且完善
2020-11-21飛機延誤在哪拿賠償
2020-12-13精神病人縱火保險公司需要賠付嗎
2021-03-04保險合同無效案例有什么規定
2020-12-17人身保險可以有多個受益人嗎
2021-01-27保險合同的客體包含哪些
2021-01-01發生事故后如何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