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應當嚴格規范
案情回放:范某原系某**公司職工,雙方簽有《員工聘用合同書》一份,期限為2004年8月1日至2007年8月1日,并在該合同中約定“乙方(范某)在合同期內和以后,不得向任何人泄露本企業的商業秘密。乙方在職期間不得從事與本企業無關的業務,否則給甲方(某**公司)造成損失,完全由乙方承擔賠償責任,直至法律責任。乙方合同終止或其他原因離職時,應向部門主管人員交回所有與經營有關的文件資料,包括通信、備忘錄、客戶資料、專業文件、圖表資料及培訓材料等。離職后五年內不得從事與本行業有關的工作,及與本公司客戶有任何業務聯系”。某**公司主張范某在離職后泄露了該公司客戶名單等商業秘密,應賠償違約金60000元,但在庭審中,某**公司承認該公司對客戶名單等資料并未采取保密措施。
仲裁結果: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駁回了**公司的仲裁請求。
案情分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二條“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四條“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支付用人單位賠償費用”、《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包括:設計、策略、產品配方、制作工藝、制作方式、管理訣竅、客戶名單、產銷策略、招標投標中的標底及標書內容等信息”的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可以就工作中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進行保密約定,如果勞動者違反了保密約定,用人單位可以追究勞動者的責任,如客戶名單等資料都可以納入商業秘密的范疇。
在本案中,范某與**公司簽訂的《員工聘用合同書》具備勞動合同條款,屬于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對保密事項雙方也作出了相應的約定,如范某泄露了**公司客戶名單等商業秘密,應承擔相應責任。但在庭審中**公司承認該公司對客戶名單等資料并未采取保密措施,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本條所稱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的規定,**公司對客戶名單等資料未采取保密措施,上述資料并不屬于商業秘密,故**公司主張范某泄露商業秘密的事實不能成立,仲裁委員會駁回了**公司的仲裁請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協議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20行政機關單方面解除行政合同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5私營企業有人數要求嗎
2021-02-05行駛證上面的檢驗有效期過期了需要換嗎
2021-03-05交強險在哪些情況下不理賠
2020-12-29交通事故打官司流程
2021-03-21醫療事故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標準
2021-03-11過錯方起訴離婚孩子怎么判
2020-11-29遭遇家暴應當如何保護自己
2020-12-15存單質押貸款辦理手續和具體流程
2020-12-23私房公用行不通
2020-11-25民政管土地糾紛嗎
2020-12-18公務員集資房買賣有什么限制
2021-03-12勞動仲裁輸了怎么賠償
2021-01-04試用期最長可以約定多久呢
2021-03-20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如何算
2021-03-03勞務公司將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1-01-13非法辭退員工一定要經過勞動仲裁嗎
2021-02-01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亮點解讀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