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機構
仲裁機構為當地勞動部門設立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具體的機構設置可以到當地勞動局了解。
(二)仲裁的管轄及當事人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責管轄本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
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為勞動爭議仲裁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為共同當事人。與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請參加仲裁活動或者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通知其參加仲裁活動。
當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參加仲裁活動。委托他人參加仲裁活動,應當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交有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委托書,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和權限。
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勞動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參加仲裁活動;無法定代理人的,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為其指定代理人。勞動者死亡的,由其近親屬或者代理人參加仲裁活動。
(三)仲裁的申請和受理
1、仲裁申請時效
仲裁申請的時效為1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力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但是對于勞動關系存續期間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不受一年的限制。但是,如果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在勞動關系終止后一年內申請仲裁。
仲裁申請的時效可以中斷和中止,中止指時效暫時停止計算,待中止法定事由消除后,繼續計算的情況。如某勞動者在1月1日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其仲裁時效開始計算,應當算至次年的1月1日。但是,在當年12月1日發生了地震,直至次年1月3日各項工作才步入正常,在12月1日到1月3日期間,該時效由于不可抗力發生了中止,其剩余1個月的時效從1月3日繼續計算。中止的法定事由包括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無法申請仲裁的理由。中斷指時效發生中斷之后重新計算,以前的時效不再計算,中斷必須發生在時效期間內。如上述例子,在當年的10月1日,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了自己的權利主張,則其仲裁時效從10月1日重新計算1年,到次年的10月1日。但是,如果該勞動者在次年的1月3日才向用人單位主張權利,則該勞動者沒有在時效期間內提出主張,因此不發生時效中斷的效果,該勞動者就沒有申請仲裁的時效了。法定的中斷實效事由包括: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3種情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無期徒刑的減刑條件需要哪些
2021-03-03法院起訴撤銷合同要多少訴訟費
2020-12-28眾籌投資者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04未打轉向燈追尾怎么辦
2021-02-03新婚姻法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3-24交通事故打官司流程
2021-03-21法律允許兒子與父母斷絕關系嗎
2020-12-21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職責
2020-12-18私人建筑合同如何擬定
2020-12-23電梯事故死人構成犯罪嗎
2020-12-14房產未滿兩年贈與過戶怎么交稅
2021-02-14入職時信息欺瞞可以不發工資嗎
2021-01-25遲交人壽保險的保險費會有什么后果
2020-11-25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
2021-02-26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程序
2021-03-03假冒公司名義騙保險能定罪嗎
2020-12-23交通10級傷殘理賠多少錢
2021-02-03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2020-12-27土地轉讓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6拆遷補償決定有效期多長時間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