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2001年6月29日省人民政府第69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
第一條 為了有效地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嚴肅追究重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責任,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設區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和省、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含承擔行政管理職能的組織,下同)、 省屬經濟組織正職負責人對下列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發生,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本規定的規定有失職、瀆職情況或者負有領導責任的,依照本規定給予行政處 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重大火災事故;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三)重大建筑質量安全事故和施工安全事故;
(四)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學危險品重大安全事故;
(五)煤礦和其他礦山重大安全事故;
(六)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和特種設備重大安全事故;
(七)其他重大安全事故。設區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和省、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省屬經濟組織對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發生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重大安全事故肇事單位和個人的刑事處罰、行政處罰和民事責任,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執行。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重大安全事故,是指造成重大人身傷亡或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事故:
(一)一次死亡3至9人的;
(二)一次死亡1至2人同時重傷10人以上的;
(三)一次造成重大直接經濟損失的。國家對重大安全事故標準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采取行政措施,對本地區實施安全監督管理,保障本地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對本地區或者職責范圍內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的迅速和妥善處理負責。
第五條 設區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每兩個月至少召開一次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工作會議,由政府主要領導人或者政府主要領導人委托政府 分管領導人召集有關部門正職負責人參加,分析、布置、督促、檢查本地區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工作。會議應當作出決定并形成紀要,會議確定的各項防范措施必須 嚴格實施。
省、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省屬經濟組織每兩個月至少召開一次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工作會議,由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委托 單位分管負責人召集下屬單位正職負責人參加,分析、布置、督促、檢查本系統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工作。會議應當作出決定并形成紀要,會議確定的各項防范措施 必須嚴格實施。
第六條 設區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本地區容易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單位、設施和場所安全事故的防范明確責任、采取措施,并每兩個月至少一次組織有關部門對上述單位、設施和場所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查。
省、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省屬經濟組織應當組織有關單位、人員按照職責分工,對下屬的或者本系統的容易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單 位、設施和場所安全事故的防范明確責任、采取措施,并每兩個月至少一次組織有關單位、人員對上述單位、設施和場所進行嚴格檢查。
第七條 設區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必須制定本地區重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本地區重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經政府主要領導人簽署后,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第八條 設區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本規定第二條所列各類重大安全事故的隱患進行查處;發現重大安全事故隱患 的,責令立即排除;重大安全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責令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法律、法規和規章對查處機關另有規定的,依 照其規定。
省、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省屬經濟組織對在依照本規定第六條第二款的規定進行檢查時發現的本規定第二條所列各類重大安全事故 隱患,應當采取措施,立即排除;重大安全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作出自行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的決定。
第九條 設區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對本地區存在的重大安全事故隱患,超出其管轄或者職責范圍的,應當立即向有管轄 權或者負有職責的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關部門報告;情況緊急的,可以立即采取包括責令暫時停產、停業在內的緊急措施,同時報告;有關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政 府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組織查處。
省、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對下屬單位、省屬經濟組織對本系統存在的重大安全事故隱患,超出其管轄或者職責范圍的,應當立即向有 管轄權或者負有職責的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關部門報告;情況緊急的,可以立即采取包括自行暫時停產、停業在內的緊急措施,同時報告;有關上級人民政府或 者政府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組織查處。
第十條 中小學校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能教育以及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等社會實踐活動,必須確保學生安全。嚴禁以任何形式、名義組織學生從事接觸易 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品的勞動或者其他危險性勞動。嚴禁將學校場地出租作為從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品的生產、儲存、經營場所。
中小學校違反前款規定的,按照學校隸屬關系,對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正職負責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記過、降級直至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小學校違反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對校長給予撤職的行政處分;對直接組織者給予開除公職的行政處分,其中屬民辦教師、代課教師的,予以辭退;構成非法制造爆炸物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一條 依法對涉及安全生產事項負責行政審批(包括批準、核準、許可、注冊、認證、頒發證照、竣工驗收等,下同)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必須嚴 格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安全條件和程序進行審查;不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安全條件的,不得批準;不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安全條件,弄虛 作假,騙取批準或者勾結串通行政審批工作人員取得批準的,負責行政審批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除必須立即撤銷原批準外,應當對弄虛作假騙取批準或者勾結串通行 政審批工作人員的當事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行賄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負責行政審批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違反前款規定,對不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安全條件予以批準的,對部門或者機構的正職負責人,根據情節輕 重,給予降級、撤職直至開除公職的行政處分;與當事人勾結串通的,應當開除公職;構成受賄罪、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二條 對依照本規定第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取得批準的單位和個人,負責行政審批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必須對其實施嚴格監督檢查;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條件的,必須立即撤銷原批準。
負責行政審批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違反前款規定,不對取得批準的單位和個人實施嚴格監督檢查,或者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條件而不立即撤銷原批準的, 對部門或者機構的正職負責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受賄罪、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三條 對未依法取得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負責行政審批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發現或者接到舉報后,應當立即予以查封、取締,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屬于經營單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相應吊銷營業執照。
負責行政審批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違反前款規定,對發現或者舉報的未依法取得批準而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不予查封、取締,不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工 商行政管理部門不予吊銷營業執照的,對部門或者機構的正職負責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受賄罪、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四條 設區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和省、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省屬經濟組織依照本規定應當履行職責而未履 行,或者未按規定的職責和程序履行,本地區、本單位、本系統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對設區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和省、設區市、縣(市、區)人 民政府有關部門及省屬經濟組織的主要領導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的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負責行政審批的政府部門或者機構、負責安全監督管理的政府有關部門或者機構,未依照本規定履行職責,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對部門或者機構的正職負責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記大過、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社會影響惡劣或者性質嚴重的,由省人民政府對負有領導責任的設區市市長和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省屬經濟組織的正職負責人給予行政處分。
第十六條 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有關人民政府、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省屬經濟組織應當按照省人民政府規定的程序和時限立即上報,不得隱瞞不報、謊 報或者拖延報告,并應當配合、協助事故調查,不得以任何形式阻礙、干涉事故調查。有關人民政府、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省屬經濟組織違反前款規定的,對該政府 主要領導人和政府部門、省屬經濟組織正職負責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的行政處分。
第十七條 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有關人民政府應當迅速組織救助,有關部門應當服從指揮、調度,參加或者配合救助,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十八條 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迅速、如實發布事故消息。
第十九條 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按照國家和省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組織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事故調查工作應當自事故發生之日起50日內完成,并 由調查組提出調查報告;遇有特殊情況,經調查組提出并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后,可以適當延長時間。調查報告應當包括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本 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追究行政責任或者其他法律責任的意見。
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省屬經濟組織應當自調查報告提交之日起20日內,依法對有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決定;必要時,省人民政府可以對重大安全事故的有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決定。
法律、法規對重大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二十條 有關人民政府、政府部門或者有關省屬經濟組織阻撓、干涉對重大安全事故有關責任人員追究行政責任的,對該政府主要領導人、政府部門或者省屬經濟組織正職負責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的行政處分。
第二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權向有關人民政府、政府部門或者有關省屬經濟組織報告重大安全事故隱患,有權向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門舉報有 關人民政府、政府部門或者有關省屬經濟組織不履行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職責的情況。接到報告或者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政府部門或者有關省屬 經濟組織,應當立即組織對事故隱患進行查處,或者對舉報的不履行、不按照規定履行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情況進行調查處理。
第二十二條 監察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各級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履行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實施監察。
第二十三條 本規定所稱省屬經濟組織是指省直屬的企業、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具體單位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中央駐贛單位依照本規定履行相應職責,其正職負責人對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發生,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本規定的規定有失職、瀆職 情況或者負有領導責任的,依照本規定給予行政處分;其對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發生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玩 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前款正職負責人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的決定程序,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對一般安全事故的防范、發生追究行政責任的辦法,由設區市人民政府參照本規定制定。
第二十六條 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2017-03-15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議案辦法
2007-03-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在用于國際民用航空的機場發生的非法暴力行為以補充1971年9月23日訂于蒙特利爾的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為的公約的議定書》的決定
1998-11-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
1996-07-0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
1981-06-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已修定]
1979-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失效]
1950-03-03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推遲審議憲法修改草案的決議
1981-12-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今年國債和調整中央財政預算方案的決議
199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2001修訂)
2001-03-15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4-23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12-20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3-07-18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4號國務院令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3-03-26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7-08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2011年電力運行調節工作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2010-06-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0-04-06國務院關于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01-07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印發安全生產治理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2009-04-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認真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
2009-03-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09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0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