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獎勵在本市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學技術事業和經濟建設的發展,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河南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科學技術獎勵貫徹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方針,鼓勵科技創新,注重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社會效益。
第三條 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工作應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四條 市人民政府設立市科學技術獎。市科學技術獎包括:市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市科學技術合作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獎。
市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授予在本市做出卓越貢獻的科技工作者。
市科學技術進步獎應圍繞節能降耗、自主創新、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的主題,重點獎勵在技術發明、技術開發、重大工程建設、科學技術成果推廣轉化、高新技術產業化、社會公益、軟科學研究中取得顯著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技項目。適當獎勵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的優秀科技項目。
市科學技術合作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獎主要用于獎勵與市外(指本市行政區域以外,包括國外及港澳臺地區)公民、組織開展科技合作,實現科技成果在本市的產業化,對本市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公民、組織。
第五條 市人民政府設立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市科學技術獎各獎項的評審委員會,依照本辦法規定,負責市科學技術獎各獎項的評審工作。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在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具體負責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賦予的獎勵評審的日常事務工作。
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人選由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提出,報市人民政府批準。
第六條 市科學技術獎的評審規則由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制定,報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備案。
市科學技術獎的推薦、評審和授予,均應遵守本辦法。
第二章 市科學技術獎的設置
第七條 市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授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一)在科學技術前沿領域特別是高新技術領域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引起學科或者相關學科領域的突破性發展,得到社會公認,對推動社會發展做出了特別重大貢獻的;
(二)在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產業化中,取得重大技術發明、技術創新,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為我市的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
市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不分等級,每兩年評審一次,每次授獎人數一般不超過2名。沒有符合條件的人選,可以空缺。
第八條 市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公民、組織:
(一)在實施技術發明項目中,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制作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
(二)在實施技術開發、重大工程建設、推廣轉化、高新技術產業化、社會公益等項目中,應用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在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項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
(三)在實施基礎研究、科技著作、應用基礎研究等項目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征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
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分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每年評審一次,其中一等獎授獎項目數可根據當年全市科研項目的實際完成情況具體確定,原則上不超過當年總授獎項目數的百分之十。
市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直接參與的主要完成者,單項授獎人數一等獎不超過15人,二等獎不超過10人,三等獎不超過7人。
第九條 市科學技術合作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獎授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公民、組織:
(一)同市外公民、組織合作研究、開發或引進科技成果,在我市產業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的;
(二)向我市公民或組織傳授先進科學技術、培訓人才,成效特別顯著的;
(三)為促進我市與外地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高新技術企業的科學技術交流與合作,做出重要貢獻,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
市科學技術合作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獎不分等級,每年評審一次,每次授獎一般不超過5個。
第三章 推 薦
第十條 市科學技術獎可以由下列單位向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推薦:
(一)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市人民政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
(三)駐焦單位;
(四)市屬大專院校、科研院所;
(五)市直大中型企業;
(六)經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認定的符合有關規定資格條件的其他單位。
推薦單位同時推薦兩個以上項目的,應當根據有關方面科學技術專家對其科學技術成果的鑒定結論提出獎勵種類、等級的建議。
第十一條 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申報項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薦:
(一)知識產權有爭議的;
(二)科學技術成果的完成單位或者完成人有爭議的;
(三)已經獲得國家或省、市科學技術獎勵的;
(四)未辦理科技成果登記手續的;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必須取得有關許可證,且直接關系到人身和社會安全、公共利益的項目,如動植物新品種、食品、藥品、基因工程技術和產品等,未獲得主管行政機關許可的。
第十二條 推薦單位推薦市科學技術獎候選人、候選單位,應當填寫統一格式的推薦書,并提供真實、可靠的評價證明材料。
第四章 評 審
第十三條 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負責對推薦單位報送的推薦材料進行審查。對不符合規定的推薦材料,應當通知推薦單位在規定期限內補正;逾期未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要求的,退回推薦材料。
推薦材料經審查合格,由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辦公室密封候選單位、候選人姓名后,提交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評審。
第十四條 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組織市科學技術獎各獎項評審委員會開展評審工作。各獎項評審委員會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審,并將評審結論和獎勵種類、等級的建議報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
第十五條 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按照評審規則組織召開評審會議,對各獎項評審委員會提出的評審結論和獎勵種類、等級的建議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表決,根據表決結果確定獎勵種類及等級。
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評審會議應當有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成員出席方可舉行。表決結果以到會成員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通過方為有效。
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應當將確定的候選人、候選單位向社會公示,公示期為15天,公示期滿無異議后,將擬獎勵種類、等級報市人民政府批準。
對候選人、候選單位有異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公示期內向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提出,并提供書面的材料及必要的證明材料,材料應簽署真實姓名或加蓋單位印章。
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應在公示期滿后15日內對所提出的異議進行調查處理。
推薦單位、候選人、候選單位對評審等級的意見,不屬于異議范圍。
第十六條 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和各獎項評審委員會成員及工作人員在評審工作中,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嚴格遵守評審紀律,保守秘密,對所評項目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審。
第十七條 市科學技術獎候選人不得作為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及各獎項評審委員會成員參加當年評審工作。
第五章 授 獎
第十八條 市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市科學技術合作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獎由市人民政府批準,頒發證書和獎金。
市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獎金額度為10—50萬元人民幣,由市人民政府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單項獎金數額分別為:一等獎5萬元,二等獎1萬元,三等獎5千元;市科學技術合作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獎獎金數額為1萬元,市人民政府根據具體情況可以決定提高。
第十九條 市科學技術獎勵經費由市財政列入年度預算。市財政每年撥款100萬元建立市科學技術獎獎勵資金;市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獎勵經費當年專項申請。
第二十條 獲獎項目當年同時獲得省級以上科學技術獎,獎金不重復發放,按最高獎金額計發。
第二十一條 市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的獲得者,應推選授予“焦作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優先推薦省級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市科學技術獎獎勵記入個人檔案,作為考核晉升、評定職稱、聘任專業技術職務的重要依據之一。
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二條 剽竊、侵奪他人科學技術成果,或者以不正當手段騙取市科學技術獎的,經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核實后,報市人民政府批準撤銷獎勵,追回證書和獎金,并且在三年之內不得申報市科學技術獎。
第二十三條 推薦單位提供虛假材料,協助他人騙取市科學技術獎的,由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暫停或取消推薦資格。
第二十四條 市科學技術獎獎勵委員會及各獎項評審委員會成員在評審活動中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由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通報批評,并取消其成員資格和參加市科學技術獎評審資格。情節嚴重的,依照有關規定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第二十五條 參與市科學技術獎評審活動的有關工作人員在評審活動中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按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1997年4月29日市人民政府發布的《焦作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勵辦法》同時廢止。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政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4503201711409460
廣西劍化犁律師事務所
簡介:
專業處理借貸糾紛、離婚訴訟、人身侵權糾紛,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的利益!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失效]
1981-06-10全國人大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關于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問題的決定
1996-12-1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1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2-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決定
2003-08-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修改二00一年六月十五日在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的<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的議定書》、《關于修改二00二年六月七日在圣彼得堡(俄羅斯聯邦)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議定書》等的決定
2004-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8-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1985-09-06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修正]
1979-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已修正]
199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7-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柬埔寨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0-03-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地質資料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口岸衛生監督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衛星地面接收設施接收外國衛星傳送電視節目管理辦法(2018修正)
2018-09-18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年)
2011-07-19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7-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上海市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
2011-01-21關于調整進境物品稅稅目稅率的通知
2011-01-24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1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有序做好支援甘肅舟曲災區有關工作的通知
2010-08-10